站在西湖断桥和白堤之上,放眼望去,再没有比吴山更雄伟壮丽的了。远远望去,荫郁葱笼,巍峨挺拔。眼前的宝石山及葛岭,安静、祥和,而远处烟雨空蒙中的吴山,却是庄严肃穆、峥嵘崔嵬。
但,当你来到吴山广场,抬眼观望,吴山却不显高,似盘龙卧虎。近处清竹蔓影,绿藤绵绵。正对延安路口处,山势陡直,似一刀劈下,无比奇峻。山体之上大书“吴山天风”四字。
从清河坊入口处上山,初时路面宽阔,虽渐入高境,然足下平舒,无奇岖之险。抬头仰望,高耸入云。视野尽处,疑似无路,及至近前,折而远去,蜿蜒而上。不久,见一掌平谷,为吴山大观,其右丘上,为城皇阁。赏城皇阁的绝佳之地,不在山上,而在山下的吴山广场和远处湖光氤氲之中的断桥、白堤,唯此二处,方显城皇阁之雄姿。略过此地,转尔右去,道路倏然变窄,虽平直,但路面为方石所铺,略显凸凹,脚下已然有了山的韵味。此时,因路傍山而立,青苔绿藤,方显幽静深邃。伏身下望,千沟万壑,数不清的枝枝叉叉,人似行走在枝叉之上。
除夕夜,突降大雪。庚寅正月初一,我便携儿一起冒雨踏雪,前往吴山。
天,奇冷。然吴山终年难觅大雪。不受风雪,焉得吴山之奇观?
城皇阁身后之路,越走越奇,越走越险。加之雪水满地,走来更是如履薄冰。此时脚上的鞋子全然湿透,冰凉透骨,每跨一个台阶,仿佛阶面与脚底之间无物隔之。凹凸不平的阶面把脚心顶得似露骨般难忍。
但在皑皑白雪的吴山之上,我们的心情却无比怡悦。无数的岩石之上,雪积如锦;岩石侧面,似刀削斧砍,不染半粒雪花。晶莹剔透中,岩石突兀,是伟岸,是铿锵。
当我们伫立在吴山之巅“江湖汇观亭”之上时,俯视四周,玉树琼枝,原驰腊像,整个吴山晶莹剔透,似冰雕,似玉砌。周围纯然安静。“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积雪,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亭上游人,寥寥无几。把栏临风,前瞻朦胧山色,有“立马吴山第一峰”之感;回望城皇阁,则一片烟雨尽在隐隐约约中。
是日,本没想到是和儿子一块而来。年前商定的,我和妻同来吴山进香。但,早上起得晚,等从城东来到吴山,恐已是下午。上香焉是午后之事?遂定于第二天再行。初一这天,只为赏雪,另为探路。
从“江湖汇观亭”向南而下,山路比北坡还要陡峭。树枝上的积雪,开始融动,不时有小堆小块的雪水,往头上砸来。石阶之上的积雪也已悄悄渐融。脚下更滑,几乎是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往下挪动,踽踽而行。
不久,眼前突现袅袅香烟、灵光烛影。想必是到了泼水观音处。去年正月,曾无意间探得此处,今年也是循原迹而至。此时已是午后两点,仍见香客络绎不绝。原来晌午过后,亦可上香,这时方悔未偕妻同来。想和儿子一起前去礼拜,因顾无香,生怕唐突,有失敬意,未敢上前,只定定地立于原处怀肃敬之情,屏气敛息,静心片刻,悄悄隐退,循原路折回。
第二天,正月初二,起了个大早。我因上一天累得腿疼,想让儿子替我和他母亲一块去吴山。我对妻说:“我人已到,心已到,虽香未至,菩萨想必亦是欣慰。”但儿子也是累得不行。于是我便偕妻一起又一次前往吴山。
又是袅袅香烟、灵光烛影。我和妻从包内取出香来。及至近前,眼前景物,竟非去年所至。只见壁上有“财神”“龙菩萨”等字样,然亦拜之。退出后,我小声对妻说:“这里不是泼水观音,是我去年所未至的地方。”心下之意是,继续寻找。因说出口的话是给泼水观音进香,则人定要到观音面前,方了心愿。
待我们扭转身,朝前下方望去,隐约中又见袅袅香烟、灵光烛影。我们步履庄严、坦然心静地过去,这才是我心中所许愿的地方。焚香辑拜之后,我和妻一起,拿起水瓢,数次舀泉水向壁上观音泼去。泼水愈多,观音容貌愈加清晰。只见她立掌于胸,满目慈祥。
事毕,我们干脆沿山南之路一直走下去。单见处处袅袅香烟、灵光烛影。我们亦无不趋前上香。此事焉有吝啬一柱香之乎?下山路上,只见一群群、一队队的香客,纷至沓来。春节,吴山迎来了它的香事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