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那座山,就到了灵山秀水的地方。
商洛,本身就是一个山水交融的地方,丹江从身边缓缓流过,在这个地方,除了美丽的风光外,也出人物,贾平凹等着名作家的家乡就在这里。
柞水在秦岭的深处,是商洛的一个县,这里的每一条山脉都充满着灵性。
翻过那座山,那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就到了凤凰古镇。
古镇处在社川河、皂河、水滴沟三水交汇的地方。刚走进古镇,导游就给我们介绍起来:清顺治初,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陆续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到清末民国初年,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满街,形成了32个大的商号。凤凰镇也因此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驮转至于此,再经水路沿汉水至汉口,而江南的丝绸、大米又经水路在此下码头,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直抵长安。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也就失去了昔日的作用,被遗忘在深山里。
古镇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重建的痕迹,走在街道上,街边的小摊多是卖山货和土特产的。这里的山货很有名,有核桃、板栗、木耳、香菇、香椿等,土特产主要是土鸡蛋、豆类等,特别是当地的豆腐,经过腌制,再在油锅里过一下,那个味道是很特别的。这里的山上资源丰富,是黄姜、丹参、五味子、二花、天麻、板兰根、柴胡、桔梗等中药材的生长地。
街上也有卖古字画的和古董的摊位,看的人多,买的人却特别少。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大多数人不能辨识古董的真假,也就有了怕上当受骗的想法。
古镇民居和老街初建于盛唐,兴于明清。现保留着明清所建造的,有轴线聚集的民居老街和“鲤鱼状”辐射的联体建筑群,所形成的古朴文雅的老民居市景街,被誉为“江汉古镇活化石”。古街呈“s”形,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几座大的院子特别引人注目。
老药房,这是一座三进三开的院落,格局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排出室外,这种民居形式称为“四水归堂”,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这里的木雕门楣牌坊,是民居中最有名的一座。这座牌坊古朴典雅,工艺精细,驻足欣赏,每一个图案的组成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故事。清代中期是凤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嘉庆戊辰年(1808年)康永盛来这里定居理家,在道光壬寅年(1842年)从南方请来工匠、巧艺人员出巨资修建了这座庄院,起商号名为“永盛和”。
街道的中部有一古钱庄。深宅大院里融合“三教”和“南北”文化,其木、石、泥雕艺术醒目,山墙巍峨,雕檐斗拱,雕梁画栋,不泛轩昂气势,这就是“丰源钱庄”,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湖北籍张源出资修建的货栈银库。
从“丰源钱庄”走出来,我看到一家专卖腊肉的店,那一块一块的腊肉,挂在固定的架子上,颜色招人喜欢。
在古镇的一个丁字路口,我看到几十年没有见过的铁匠铺子,看稀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久久不愿离去。不过,现在的铁匠铺少了过去的原始形态,但也给人一种文化的享受。
古镇的人厚道。没有城里人那么多的心眼。古镇的人见你跨进门,只是微微一笑,或者问一声:“坐下歇歇!”。近年来,随着古镇的开发,《悲情母子》、《院长大人》等多部影视剧的剧组选择这里作为内外景拍摄地,更让古镇随着它的播放走出了大山,走向国内外。
古镇的周边还有12座石垒古寨和26座庙宇。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百神寺,始建于元代,复修于清代,保存着清代同治年间香炉一座,檀香木雕刻的尼姑像一尊及百年松柏两株。民国时期的金凤村孟姑庙是典型的道教文化遗产,至今仍香火旺盛。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凤凰古镇桃园村发现挖掘的“高垣仰韶文化遗存物”,充分证实早在公元前5500—48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凤凰镇就发展生存着一支早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先民。出土遗存物展现了当时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黄河与长江人类活动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从公元前9世纪起,中国始有文字记载,纪史时代从没有间断。
古镇,在商州之西,在秦岭的怀抱里。
古镇,在画卷之中,在山水的写意里。
翻过那座山,也就离开了凤凰古镇。
翻过那座山,眼前又是一座座绿色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