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一个晴好的日子,我随单位的旅行车,与同事们一起来到了大基山。
还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一位热爱旅行的文友,在电话里与我聊起了山东境内的大基山与泰山。他说,以大基山和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若无做好充分准备,是没有资格游历的。他的话让我感动,为着他对山的敬与懂,同时也从心底里升起一种自豪感。因为大基山就位于我的家乡莱州,距我居住的地方只有十余公里。此番是大基山重新修建后的第一次出游,缘于文友那句话,之前我已将大基山的概况和历史背景,作了一些了解。正是这些“准备”工作,让我更加认同了文友的话,也让我对大基山,凭添一些神秘感和敬重之情。
四月的大基山,还未完全褪却冬的衣裳。放眼望去,除了山脚下的一潭绿水以及阳面山脊的几片新绿,大多树木还光裸着枝丫。风萧萧穿过那些无叶的枝条,却无法吹动它们,静止的树枝长长短短,像疏朗的水墨画线条印满山脉,整个大基山因而显得静谧、肃穆,别有一种韵致。我与同伴们延着狭窄陡峭的石阶蜿蜒前行,不时举起相机,把心仪的风景定格在镜头里。大基山静寂无声,只有凉风习习,在林间悄然来去。山谷中偶有三两株桃树,团团粉红的花雾,在一片光秃的树干中,像小姑娘忽然闪现的笑脸。
大基山的谷地称为道士谷,山上的景点大多分布在这里。圣母庙就座落于松柏掩映中,隐隐的廊柱与墨黑的飞檐引领着我们的脚步。步入圣母庙小巧的院落,迎面是摆放在院中心大大的香炉,里面满满的香灰和上面密密的香烛,说明了小庙香火的旺盛。一位同伴向庙内的道士要了三柱香,点燃后,袅袅插入院心的香炉内,虔诚地在观世音的塑像前叩拜下去——“铛——”铜罄声起,悠悠地在山谷中回旋,又仿若从我的心上走过。所有尘埃,似在这一刻涤去,整个人整个世界瞬息静下来——天,瓦蓝;云,洁白;阳光,风……无言腑瞰大地。其实我不迷信观世音救苦救难的神威,我更相信她是人世真、善、美的化身。我喜欢这种氛围中美好的感觉和那些美好的传说。为了这美好,我跪伏下去,对着微笑的观世音深深一拜。铜罄再一次悠悠滑过耳鼓,我的身心静谧而安详,耳边竟似有歌声响起:看不见的世界在天上,看得见的世界就在身旁。美丽啊,倒映在心房,美丽啊,花儿吐芬芳……
揣着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行来到了西峰东侧山腰,这里有一处景点叫做“枇杷石亭”。之所以叫做枇杷亭,是因为亭子里置有一块高约2。90米,宽4。20米,厚约1。5米,状如枇杷果的石头。上面有郑道昭的刻诗:“东峰青烟寺,西岭白云堂。朱阳台望远,玄崖灵色光。四坛周四岭,中明起前岗。”这首诗道尽了大基山几处景致的风光,且笔力雄健,字字刚劲挺拔,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字迹清楚可辩。轻声诵读,仿若时光退回到千年前,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正一字一句将诗情镌于青石。而我,就是砚旁侍墨的小书僮。青山绿水中,他一字一字刻写,我一句一句默记……走出石亭,有同伴突然初醒般叫嚷,忘记拍照了!我无语,心念,这么重的景致,这么重的刻诗,还是放在这里最好,拍下来就轻了。终于到达近山顶的昊天观了。进入观内,依护墙向外远望,群山绵延起伏,各种景色及大小庙宇尽收眼底。大家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已有先到的几个游客在拍照。他们时而倚在石栏上,时而以墙外群山为背景摆着各种姿势。一张张拍下来,笑声此起彼伏。离他们几步远的廊檐下,一位身着长长黑色道袍的道士仿佛置身世外,一动不动盘膝于蒲团上。看不清他的面容,他的头始终低垂,膝上置一本翻开的古旧经书。我低头看了几次,试图看清他的眼眸睁着还是合了;是寐着还是在诵读经文。抬头,一只黑羽白翅的鸟儿,立在松枝上,竟是同样地歪着脑袋不叫也不动。是了,对于空灵世界中的他们,寐与醒着,又有什么两样呢!我放轻脚步,悄悄离去。
下山的时候看路边图示,在山腰处还有一座叫做“姑子坟”的坟冢。没有山路,我和三个不甘于错过一处景致的同事延着生态游线,手足并用,艰难地向上攀爬,可还是行错了路线,最终没有看到古坟。当我们几个“勇士”在峭壁的一株松柏旁沮丧地擦汗时,意外地发现,从这里向下腑瞰的圣水祠风光,竟是那样旖旎。那潭碧水像一面铜镜,泛着粼粼波光。岸旁的绿柳,石桥,亭阁,执一柄粉色花伞的女子,一一倒映水中。四面的山峦在那一刻郁郁葱葱,是“圣水”浸绿的么?我们忘却了疲劳,抢拍了几个镜头,然后不顾路险,急急地下山。几乎是跑着,来到圣水祠旁。据说于秦前,就有不少“方士”在大基山中修练,生成的神祗文化和道教文化也是由此传播出去。《史记》中几次述称这里是“黄帝与神仙聚会”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就该在这圣水祠吧。我在石桥上留连徘徊,八仙的塑像神态各异,悠然水畔。果真是来聚会的么?从蓬莱仙山到此,于你们只是一步之遥,只要愿意,你们可以守住喜欢的地方,守住你们的青山绿水永久不去。而我也不必心急啊,山不动,这潭圣水也不会走,大基山从山谷至山顶分布的历代摩崖24处刻石,北魏光州刺史、着名书法家郑道昭在险峻的摩崖之上留下的珍贵题刻自然也动不了。汉代司马迁早已将它们载入《史记》中,千古不变地留给后人。而大基山,更会以它的沉稳与雄厚盘踞此地,于无声中诏示来往的人们读它继而懂它。今天我来过,以后也还可以再来。
车轮栽着我渐行渐远,与来时一样,大基山依旧静静伫立,默默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