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情感故事,名家散文,原创小说,经典华语文章阅读网_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 > 散文天地 > 童年记忆 >

儿时好想描下自己的影子

时间:2010-07-29 14:46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带雨的云 点击:
记得儿时总想把自己的侧影描下来,然而描过几次总是描不好。那是豆油灯,亮度很小,火苗又是闪闪烁烁。 我摆好那盏豆油灯,把自己影子投在房墙上,斜着眼睛瞥自己的侧影,看不出究竟像不像自己。而且等我微微转过身来描的时候影子还会变样,所以怎么也描不下

  记得儿时总想把自己的侧影描下来,然而描过几次总是描不好。那是豆油灯,亮度很小,火苗又是闪闪烁烁。
  
  我摆好那盏豆油灯,把自己影子投在房墙上,斜着眼睛瞥自己的侧影,看不出究竟像不像自己。而且等我微微转过身来描的时候影子还会变样,所以怎么也描不下来。不得已,我只好死死的记住哪里该出来一点哪里该进去一点的描,结果不是把鼻子描扁了就是把额头描高了,怎么都不像我。
  
  时间长了祖母便把灯拿走不让描,她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是大事。我骗她是学校“劳作课”作业,要交给老师的,这才让我再描,可还是始终没描好。我要奶奶看看像不像,她总是说不像。
  
  一次奶奶嫌烦竟然回答说:“像,像个瘦猴!”我儿时当然很瘦,但说像个瘦猴就伤了自尊心,从此才没再描自己影子的兴趣了。
  
  照相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奢侈的,一般家庭都没有钱照相。我还是为了上初中才照了一次相,上学报名时候要交一张“一寸半身免冠照”,才不得不照了。
  
  能照一张相好高兴,还特地理了发——其实不叫理发,应该叫做剃头,恋恋不舍的把那点点头发剃得精光,一毛不留,要不然就不许报名。
  
  那个时候的中学生要当“童子军”,听说是向英美国家学的。中国人学外国就是这样,不学实质专学皮毛,别的不学,把人家的剃光头学来,弄得没遮没挡,上体育课夏日头顶冒汗,冬日冰凉冰凉。不过,有了自己的照片,虽然是一毛不长也是兴趣盎然。不知道那时怎么就那么想把自己的影子描下来,那么喜欢照相。
  
  学习美术专业以后,我常常对着镜子顾影自画。这时和儿时不同,不是为把自己的“影子”留下,是为了学习绘画基本功,把自己当模特。还因为许多著名画家,比如伦布朗、凡高都有自画像。
  
  “八字还没有一撇”,离做画家还有十万八千里,却已经画好了自画像,岂不是不知天高地厚!
  
  画过各种各样的自己,背光的、逆光的、侧光的、自然光的、灯光的,有时候还做各种各样的表情,时间一长,脸上常常是僵化的表情、怪里怪气。
  
  年轻时候喜欢照相,同学或者同事照相,只要有机会就想挤进去照一张留个纪念。现在照相非常方便,爱正面就正面,爱侧面就侧面,喜欢清晰的或者是喜欢剪影式的,彩色的或者是黑白的,甚至还有木刻版画味的、烟云中的、奔腾海浪里的特技摄影,甚至电脑里还可以自拍,可是已经毫无兴趣了。
  
  老了老了,年纪一老就没兴趣了,连镜子都极少看。人老惹人嫌,连自己都嫌,都不想看看自己。一次偶然取起镜子,简直是吓了自己一跳,怎么这样老了呀,比当年的爷爷奶奶还老。好几颗牙已经不翼而飞,居然也没有发现什么时候不翼而飞的,大概是当成肉骨头吐了吧。
  
  年轻人都喜欢留念,老人有这种雅兴的不多。一邻居甚至把老照片全烧了,理由是这个年代没有多少孩子念念不忘祖宗,想看看老爸老妈照片的,只有把年轻妻子的照片时时刻刻随身带着的。
  
  想想也确实如此。既然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影子,干脆连影子也不要留下算了。
  
  现在的人很重视清明上坟扫墓,可哪里是怀念老人,多数是因为还剩余了一些“祖宗保佑”的想法,不是为祖宗,而是为了祖宗和老爸老妈在九泉之下念念不忘记保佑他们的孩子有出息,保佑他的孩子能够升官发财。
  
  或者有一些人怀念父母是因为怀念中有着光荣感,父母给予的很多,不仅仅是有形的遗产,还有无形的遗产,比如凭着父母的关系,现在还能继续索取。
  
  至于有人乐意留下自己的影子,是想要别人永远记得自己、怀念自己,永远被后代纪念,被后代瞻仰。当然是不一定由得自己,也可能适得其反,恰恰留下被鞭尸。比如武则天就聪明,交代弄块无字碑,连怎么评价都由着后人作主。
  
  我当然没有那个老人销毁老照片的极端想法,但也确实觉得,留下影子做什么呢?有些孩子或许还不好意思提及自己那个没有出息的平平庸庸的父母。
  
  我的影子绝对没有光环,更不能提供他们继续索取的机会,当然也不会留下被鞭尸。平平淡淡,可有可无,不需要刻意烧毁,也同样不必刻意的留下,顺其自然吧。
  
  遗憾没有学电脑绘画,画不成自己的漫画,只好借文字“素描”一幅,作自我调侃:
  
  本人出身是平民,一生一世还无能;
  
  临了絮絮叨叨语,抒发七十余年情。
  
  幼年孱弱又多病,青年勉强把命拼;
  
  中年留下诸多憾,老年回头侃余生。
  
  儿女后代可记清,祖上平常一书生;
  
  没有留下什么的,只是留有一身轻。
  
  有虚有实也有真,是真是假自辨认;
  
  作文不过为抒情,不必事事都当真。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带雨的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03 20:01 最后登录:2011-08-13 15: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农忙记忆

    记忆中,农忙时节,总是用一个累字来概括,尽管,它代表着丰收与播种。但仔细想想,这...

  • 岁月的书签

    我不能忘记在舅舅家的情形。那时,我年少。一个夜晚,我睡在外婆家,半夜醒来,要回去...

  • 天使在世间

    题记:经常会被一些零碎的杂事而打动。好比夜深时的风,清楚而漂渺。清朗时的月,秘密...

  • 矮人看戏空着急

    儿时看戏爱着急,因为人矮看不见,一听到台上锣鼓铿锵响便急得跳脚。 我是从看傀儡戏...

  • 露天电影·瓜子和我

    露天电影放映员是一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激动的伟大人物,像能带来福音的上帝。至少...

  • 画手表的童年

    和高夹里去剪头发,路上开玩笑说买个戒指之类的,我们俩几乎同时想到了小时候物质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