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48岁得了一儿子,喜笑颜开。十三年过去,渐渐地随着皱纹爬满额头,固定的居所都没有,年过花甲的爸妈又能给予儿子什么呢?幸福从何谈起?“老爸老妈,我们下一站去哪里。”一阵绞心的痛…… ——题记 两间土屋,高高的坐落在山顶上,它最喜欢阳光,每天最早和太阳亲吻,最晚和太阳说再见。它最害怕起风,风来了,整体摇摇欲坠,它最害怕下雨,雨来了,身体将支离破碎…… “哇……哇……”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山顶的宁静,一直那么沉寂的山顶热闹起来。两间土屋里传出了久违的笑声。均满48岁的夫妻把欣喜写在脸上。儿子的降生就是一种礼遇,也是一种财富,两口子喜不自胜。 这个给家里带来希望的孩子叫王奎。出生在孟石岭镇柏杨林村一个贫寒家庭,从小生长在高高的山顶上。现已成长为一名五年级学生。 如果说这个家庭孩子的到来是一种幸福,那么抚养孩子便是一种莫大的困扰了。因为老家居住在山顶上,房屋年久已成危房,没有经济来源进行房屋修缮。更为造孽的是,王奎老家附近没有水源,饮用水极为困难,下雨接一澡盆水,算是储蓄,用于牲口食用,人的饮用水需要去将近两里路的地方挑水。“妈妈,你们怎么要住在这个地方呢?”怎么也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王奎,竟然发出出人意料的疑问。作为父母,到底该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房子不能居住了,没有水源,万般无奈之下,王奎父亲王家兴四处打听,最终一家三口租住本村一家农户里,年租600元,靠种两亩田地来维持生计。 租住的家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陈旧的桌椅板凳,一台老式电视机。不是父母拈轻怕重,碌碌无为;也不是父母不求上进,甘于贫穷。伤残病魔在身,年岁已高,总叫人无奈,千真万确的力不从心。孩子父亲因为1974年冬月在修建岚花公路时,造成右手骨折断,由于当时家庭一贫如洗,医疗错过最佳时机,导致右手畸形,至今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而且孩子父亲患有胸膜炎,无钱治疗。孩子母亲腰部患有骨质增生,一拖再拖,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硬撑着做家务干农活。二老都年过60岁,加上疾病在身,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开支、孩子上学举步维艰。每年春耕农忙季节,种下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到秋收时,也没有多少。把收货的粮食折换人民币,也就四五千元的收入。一家三口每年再吃一些,所剩无几。 王奎的父亲说,“房东年底就回来了,我们也住不成了,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晚上连瞌睡都睡不着。”他一番话令人寒酸揪心。王奎目不转睛的望着他的父母,那是一种渴望。王奎的妈妈告诉笔者,“王奎经常问我,房东回来了,我们又到哪儿去呢?”援少会异形三个人互相望了望,默默无语,各自凝望着斜上方…… “老爸老妈,我们下一站去哪里?”听起来像是旅行。殊不知让人黯然神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