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稚嫩的童心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每每看到连话都还说不太利索的小侄子,我使劲地回想着曾经的自己,已是不记得了,真的不记得了。
人从小到大,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直至长大成人,原来能记住、能留在心里的是少之又少!我们已不记得了那时的自己也是一样整夜的哭闹,已不记得了年轻的母亲为此有多少个通宵达旦不能成眠的夜晚;已不记得了我们一个劲的哭闹也曾让年轻的母亲束手无策,打不是骂不舍,只是无奈而又心疼的陪着你泪流满面。
不会说话的婴儿躺在母亲用爱筑就的襁褓里,想吃的时候,就那样肆无忌惮地哭闹着,直至吃饱,性子好的孩子也许会乖乖地自己玩一会儿,可那调皮的孩子是不会让人消停一小会儿的,他想吃了、他想玩了、他想睡了,他都需要有人陪伴,就那么无休止的跟你哭闹着,直至你小心地把他抱起来放在自己的怀里!于是我在想,那么小的一个小人儿,心里也有悲伤么?也怕孤单么?
侄子“小”的时候就是这样,那个孩子真是淘人!从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他调皮的性情。是我把他从医生的怀里接过,没见过这种小人儿,那么一点点儿!把他抱到病房后,我就把他放在了床上,他睁着一个小眼,闭着一个小眼,着实吓了我一跳,到现在也不清楚是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这样的,还是只有他才是那个样子?
从产房出来之后的第一次哭我还记得,他把小嘴巴歪了歪,我看他是想哭了,于是我就跟他说,你要哭是吗?为什么哭?怎么啦?不要哭好吧?奇怪的是,他真的就没有哭呢!他能听懂我的话吗?我不知道他的心思,就那样束手无策的欣赏着那个小小的他!是医生说快给他吃东西吧,不要等到人家大哭了再喂呀。
后来我只记得他特别能哭能闹。是不是哭闹于小孩子来说代表的不是悲伤?是不是能哭闹的小孩子长大了就会变成活泼健谈的孩子?当然这个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想。
今年侄子过第二个生日,他还不是很会叫姑姑,他总是叫我嘟嘟。只是他已经能风风火火的在地上跑来跑去了,生日那天我带他去逛超市,进了超市他一不要做购物车,二不要我抱他,若大的超市里,他快乐的到处乱跑,他只是快乐的笑着跑着,竟然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物品全然不放在眼里!
逛了半天,他只选了一个那种大的果冻,走到果冻的货柜前时,他说:“嘟嘟,果冻!”说着用他的小手拿了一个,就拿了一个!我说:“是的,宝宝要这个吗?这个里面的东西是要付了钱之后才能吃的哟!姑姑先给你拿着,等付钱之后再给你吃,好吧?(好复杂,他能听懂吗?其实我真不知道他能否听懂,因为小孩子一般情况是见到吃的先往嘴里放的)”他急急地说:“宝宝先拿着、宝宝先拿着!”我怕他想吃会打开,就又跟他争:“姑姑先拿着就行。”他也不答应:“宝宝拿着,宝宝先探探(看看)”。呵呵,小家伙竟然说出了理由,开出了条件!于是我就试着让他自己拿着,没想到他真的只是拿着,用手捧着那个果冻,笑的是那样的甜,他真的没有打开,直到出了收银台。
我曾被这件小事感动了许久,那幼小的心里没有贪婪,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单纯的孩子只拿了一个他喜欢的果冻,而且就只拿了一个!其实他还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他所表现的也许正是那美好的天性。最最让我欣慰的是,那么小的他竟然听懂了我讲给他的那等复杂的大道理,直到出了超市才吃他最爱的果冻。
还有一个有点反面的例子,最近他总是自己想像着说话,那些话并没有人刻意教过他,他奶奶问他:宝宝,你亲谁?他说亲奶奶,他奶奶又问他还亲谁?他说:没有旁人亲了。他奶奶被他逗笑了;我好奇,也问他说:宝宝,你亲谁呀?他说:亲嘟嘟,我说:还亲谁?他说:没有旁人亲了。我也被他逗笑了,笑过之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难道是我们的笑鼓励了他?一定是了,是大人的笑鼓励了他,他知道那样说奶奶会笑,姑姑也会笑。
也许我们的言行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了孩子,只是不解的是难道我们大人的言行连不会说话的孩子都能影响的了吗?从有些事情上来分析,我们说的话对小小的孩子来说影响力是蛮大的,比如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小事。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现在能认识多少东西,我抱着刚买来的西瓜问他:“这是什么呀?”他不太利索的说:“西——瓜”;我说:“对,是西瓜,绿色的!”打开的快餐面调料包有好几个,他一个一个地问我:“嘟嘟这是什么?”我说:“这个是蔬菜包”,他又问:“这个呢?”我说:“这个是酱包。”
“蔬菜包、酱包;酱包,蔬菜包!”他竟然自己又重复了两遍!他看到电视剧里的说日语的日本人,就问:“那是说的什么话?”呵呵,他竟然知道问我人家说的什么话?那一刻我想到了许多!我想如果我跟他说,那是日本鬼子在说鬼子话,然后我再跟他说鬼子是坏蛋的话,会不会也把仇恨灌输到他那幼小的心?
也许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的引导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可是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和认知,有多少时候在孩子面前不假思索的说了许多本不该说的话,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听到的一句话。那是在外玩耍的孩子不听话吗?只听他爸爸说:听话!再不听话来收破烂儿的了!
听了那话,心中感觉很失望,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如此的粗劣?收破烂儿的怎么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两个男同学,那种佩服之情到现在也不曾减去半分。第一个是小学的同学,我们小的时候他学习一点也不好,每到放了假,他就出去收破烂,一个孩子、一个还上小学的孩子,他哪来的勇气呢?或者他爸爸怎么就会同意呢?要知道他爸爸是工人根本就不缺他挣来的那俩钱啊!可就是这个男孩子,后来去了部队,听说从部队转到地方后,做到了市级领导的职务。
另外一个同学,他不是去收破烂,他所做的就是那时班里的同学如果谁有不要的本子或者纸张什么的,他全部给收拾了,一张也不嫌弃!人家把那些破东西积累一些时日后就去卖掉,要知道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呀,他竟然从没认为那是一件丢人的事!其实他爸爸是当地机关的一位领导,家里也不差钱的。
也许这个爸爸拿那样的话去吓唬自己的孩子!他并没觉得这与教育有关,可是他却不知他已在无形中给儿子灌输了一种可怕的思想,一次、两次,这样的话说多了,我想他的孩子多多少少吧,总会受到些许不良的影响。其实现在的小孩,包括00后,甚至是2010后这最新一代的孩子,他们能听懂大人讲的道理,并不是必须仅靠一个吓唬才能让他听话的。
忽然想起这么一个故事:两个爸爸去接上幼儿园的孩子,一个爸爸问孩子:儿子,跟爸爸说一说今天在园子里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另一个爸爸也问自己的孩子:儿子,跟爸爸说一说今天在园子里都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呀?
爸爸与爸爸的问话意思大致是一样的,但是说法却有着天壤之别。让孩子有一颗豁达的心,让他幸福自由的成长,大人的言行就是点亮孩子心灵的那盏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