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开始就不是个“乖孩子”,从来不逆来顺受,喜欢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不像“乖孩子”什么事都听从爸爸妈妈的。
他有个性,走路不爱被牵着,要自己走,还不走平坦地方偏走坑坑洼洼、沟沟坎坎处。不乐意妈妈带他睡,常常一来一个跟斗翻去隔床的奶奶身边。
摘给他花他不要,非得自己摘。妈妈做好的菜,他一定要自己从厨房端,如果妈妈顺便端了也得嚷着端回厨房,由他重新端出来。
托儿所的孩子都很乖,规规矩矩的排队随阿姨一同做早敬、晚敬:“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统帅永远健康!”独他不,还在旁边做怪动作,中午不肯午睡,宁愿坐在小板凳上打瞌睡,得睡着以后把他抱上床,一次在小板凳上把小鸡鸡栽出血才不敢不睡午觉。
星期六妈妈去托儿所领他时,阿姨常告状,小朋友也帮着告状,听见告状他不在乎,还对同学做怪相。
爸爸妈妈担心他的性格适应不了大环境,怕他不安分守己惹麻烦,尤其怕他长大以后不知天高地厚,怕他“把天捅个窟窿眼”。爸爸妈妈常骂他,可他我行我素。爸爸妈妈想各种各样办法,可无论奖励处罚都无济于事。
爸爸妈妈年纪渐渐老了,越来越需要他在身边的时候他突然跑了,去那很远很远的地方。好多年过去了,爸爸妈妈多么想念儿子呵。
总算等着能去看他的时候。怎么去呢?爸爸妈妈想看儿子,妹妹想看哥哥,都想去。能都去吗?
爸爸是那个年代生活了几乎一辈子的老人,心有余悸。能“倾巢而出”吗?窝里不留下人行吗?不许吧,不能不留人吧。爸爸凭几十年的经验觉得不能都去的。
妈妈最思念儿子,儿子是她身上的肉,她为儿子最操心,操心了几十年,怀他,生他,一口一口把他喂大,妈妈最需要去看他。
这机会当然首先该给爸爸妈妈,可老态龙钟的爸爸妈妈怎么去呢?爸爸再三琢磨,只有把机会给他妹妹,由她伴妈妈一同去。
儿时爸爸妈妈对他的教育是,除几片土地之外处处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是他的幼年时候。爸爸妈妈相信他当然也相信,尽管他爱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思考、自己想象,可他无从看也无从听,无从思考也无从想象,当然就只有相信爸爸妈妈所说的。
自己的翅膀渐渐长大长硬,可以自己飞,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想,自己说了,从此哪能听爸爸妈妈的,哪能按爸爸妈妈的思路想事、说话呢?
儿子在外面说了不是“乖孩子”该说的话,弄得爸爸妈妈多为难呵。幸好是现在,如果是过去年代,那可能的后果爸爸妈妈都不敢往下想。
儿子跑得远远的不在身边,爸爸妈妈只能自己忍受着寂寞、孤独、想念。
终于能去看看久别的儿子了。爸爸养成了思想惯性,不肯一同去。为了妈妈妹妹能一帆风顺,为了减少意外与折腾,为了不耽误行程,为了能让他们母子兄妹早些团圆,爸爸宁愿自己把自己扣留下来自己当“人质”。
老爷子自己把自己“扣留”了,估计一定会大胆放行的,一定能够通行无阻的,一定能平平安安的去、顺顺利利的回。母子兄妹终于团聚了。
那里的气候比这里晚一个季节。这里已经炎炎夏日那里却还是春天,还有些凉飕飕的,妈妈的夏装根本用不上,不得不穿了儿子的冬服。他们在屋子里享受着亲情,去外面采蘑菇、蓝莓、樱桃、红果,去参观异国风光。
儿子很想念这里,常常想起他儿时玩耍的伴侣,时时怀念他学校年代的同学,没完没了的叨着他长大后的朋友,还念念不忘和邻居孩子玩耍打架的那个院子,询问那个院子现在是什么样子了,有什么变化。他问他的住处,那门,那窗,那床,那桌子,那书,那锅,那灶,他想念的那一切……
日月如梭、白驹过日,终于到了该告别的日子。妈妈潸然泪下中离开了儿子。
儿子现在还是如童年的日子,一切都自己拿主意,如同那个童年的日子不要妈妈牵着他的手,即使是坑坑洼洼、沟沟坎坎,他也要由着自己行走。呵,他的翅膀已经长硬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终于告别,妈妈和妹妹如期返回。
母子三人在一起非常高兴,只是遗憾团聚中缺了爸爸。爸爸也很高兴,保障了她们如期团聚,如期返回。他们终于平平安安返来,爸爸如释重担,总算顺顺当当的去一路平安的回,他不再需要自己把自己当成“人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