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做一回追梦人

时间:2015-04-15 08:34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陕西梁晓沛 点击:
出发前,特意带上薄薄的日记本,打算记下行程中的点点滴滴。可笑的是,从出发到归来,整整十天,有九天,日记本都被我深藏在背包不曾取出。惟一取出那次,本子翻开了,笔拿出来了,心里满满的有话想说,一落笔,却什么都写不出。不知从何时开始,一提笔写字

出发前,特意带上薄薄的日记本,打算记下行程中的点点滴滴。可笑的是,从出发到归来,整整十天,有九天,日记本都被我深藏在背包不曾取出。惟一取出那次,本子翻开了,笔拿出来了,心里满满的有话想说,一落笔,却什么都写不出。不知从何时开始,一提笔写字,就烦躁不安。才发觉,心从来都没有真正安静下来。——罢了罢了,就把记忆藏在心里吧!

想去海南,看真正的海,由来已久。一路向南,是我一直做着的一个梦。

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我坚持了十年。其中一个记忆亮点,便与海有关。有一年,在沟底放羊,躺卧草地,听闻塬上土桥麦地里风吹麦浪,奏出潮水般的声响,哗啦啦涌动不息的天籁,震撼我心。那天,夜里回到家,趴在灯下写日记,兴奋之际,无意识地套用了从书上看到的一个比喻句,把风吹麦浪的声音比作海水拍岸的涛声。第二天上学,日记交上去,语文老师夸我用涛声形容风吹麦浪发出的声响,形象生动,充满想象。我坐在台下,听着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滋地,就此生出对海的向往。

早些年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篇课文叫《海底世界》。杨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时,问同学家里是否有关于海的物件,拿来让班里同学见识见识。问了半晌,有个同学说,他有一片亲戚送的贝壳。剩下的同学,大眼瞪小眼,实在想不出,生在黄土高原的我们怎么会和“海”扯上关系。就在大家集体发呆时,我突然想起父亲,他去过海南,婆家摆着一尊他带回的盆景,据说是用从海里打捞的“珊瑚”制成的。老师听说我家有珊瑚,立即鼓动我带到学校来。要好的同学,凑到我跟前,讨好地说,明天一定让我看看珊瑚啊!九十年代初,村小教学条件简陋,除了课本,授课老师大多数时候连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纸画都找不到,突然听说能看到真实的来自“海底世界”的珊瑚,大家都暗暗期待着。那日,放学回家后,恰逢父亲在,告诉我家里木箱上装针线、硬币等零碎的黑红色杂物盒,也是从海南带回的。我听了,如获至宝,当即倒出里面所有杂物,抱着空盒子左研究右研究,还有手指郑重地敲敲,听听声响。尽管,这个盒子是用椰壳做的,不来自海底世界,我还是执拗地打算把它带到课堂上去。那个傍晚,我还专门冲到老村的婆家,缠着她要把珊瑚盆景拿到学校去。婆不肯,怕我打碎了她的物件。我带来的一帮意欲先睹为快的同学说,这可是杨老师让拿的呀!当年的家长特别淳朴,敬爱信任老师,只要是老师说得话,孩子听,家长也听。如此,打着老师要的名号,经过一番纠缠,婆终于从窑后端出了父亲带回来的珊瑚盆景。这尊盆景,因为年久,原先纯白的表面落满灰尘,我才拿到手,几位同学就着急地想要摸一摸。不料,手才触上去,又赶紧拿开——珊瑚表面并不光滑,很扎手!紧接着,在婆的帮助下,我用水冲洗了这尊珊瑚盆景,使它看起来干净美观些。第二天,我自豪地带着家里两件“宝贝”上学去,在语文课堂上,让班里同学见识到了来自海底世界的“珊瑚”,上了最认真的一课。正是从这时起,“海”这个字眼,在我心里变得敏感起来。

小时候,有月亮的夏夜,一家人坐在院里乘凉。父亲给我们姊妹出谜语,讲各种故事。有一晚,讲到他在海南乡下的奇遇。说他住的村子,村民们院门口都栽着顶端削尖的竹子做篱笆。夜里,蛇贪凉,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到竹竿顶端,柔软的腹部被尖利的竹尖划破,越挣扎,竹子在身体里扎得越深,慢慢地,蛇失去挣扎求生的力气,挂在竹尖上,死了。天亮后,村民起床,在院外竹篱笆上发现死蛇,便取下来,拿回家,做了吃掉。父亲讲这个故事时,我听得心惊肉跳。既为蛇感到可怜,又恨村民太狡猾,太残忍——竟然都敢吃蛇呐!由此对海南生出蛮荒之地的印象。及至后来长大,结识了海南朋友,问及此事,对方哈哈大笑,告诉我没有这事,海南人文明着呢!想想,我也笑了。父亲是在没结婚前去的海南,那时,海南还没完全开发,还没有开始搞经济特区建设,斯时斯地,他的见闻或许是真的。问题在于,我问的时间不对。父亲一度讲述这个故事时,已由当年那个走天涯的毛头青年成为四个孩子的爸爸。若干年后,他的孩子,我向海南人提起这个故事时,距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然过去了三四十年。在此期间,海南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有多少现代人,还会了解它的从前?只不过,由于好奇,我一直记得这个故事,并因此很想去海南。

那一日,与友走在路上,都感到走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想逃离。她说,出一趟门吧。我说,去海南!就这样定下行程。出发前回了一趟家。家里的大镜框内,嵌着父亲的照片。其中一张,便是在天涯海角拍的。那日,我像成长过程中多次做过那样,脱掉鞋子,踩在椅子上,仰了头,细细察看父亲的天涯海角照。在那张不大的黑白照片中,父亲面朝大海,双手背在身后,身子挺得很直,留下的侧影,年轻俊朗。照片上印着“1977年6月  天涯海角”的白色文字。那一年,父亲去海南育种,前往三亚游玩,留下这张宝贵的照片。那时,他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的未婚青年,黑发茂盛,额头光滑,腰身挺直,家里的烦心事,还不必他来扛,利用工作便利,周游了小半个中国。当我再次留意这张照片时,37年过去了。37年间,父亲结婚生子,为家庭操劳,从青年走到中年,直至退休在家。现在的他,身体大不如从前,头发稀疏,脸生皱纹,听力下降,有时需要戴花镜了。偶尔,他还会侃侃聊起从前的故事,只是我都不太感兴趣了。他青年时代的出游照,被婆嵌在家里的镜框中。小时候,只要我爬上椅子,婆就指点我看照片中的父亲。她说,你看,那是你爸。是我爸,我欣喜地应和着她,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敬仰。或许,正是这些照片,暗示、引领着我,想要追寻着父亲的足迹,奔向天涯海角。

有时,念想一个地方,就像念想一个人,虽没有时时挂在嘴上,却一直都藏在心里,不错过每一个与它有关联的消息。曾经,专门借到一本讲海南旅游的指南书,细细致致,看了又看。从此,海口、三亚、洋浦、万宁、东方,一个个地名,不再陌生;椰树、沙滩、碧浪、海风,诱惑着蠢蠢欲动的心。也曾,计划了又计划,要来一趟南国之旅,数次皆未成行。不是没钱,不是没时间,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出走的勇气。内心深处,无端地对不熟悉的环境生出恐惧。于是,好多年里,我就像那个一直想去南海的富和尚一样,一心向往海南,却从没真正行动起来,说走就走。所以,常常使人感到挫败的,不只是外界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担忧和惧怕。那日,看朋友空间,他说:去北京,不为看风景,只为圆一个梦。那么,我呢?一次次出行,为了什么?与他不同,一路向南,我既为看风景,也为圆梦——看海的梦,走天涯的梦,修行内心、超越自己的梦——在路上,我愿意,一点一点,打开自己,寻找快乐,从怯懦,变得勇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危机改变人生:危机是生活的影子

作者:易云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遇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