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不同类型父母的教育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好的父母可以成就优秀的子女,不称职的父母有可能会使可造之才变成废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这任老师合不合格,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他们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营造什么样的氛围,孩子就感受着什么氛围。许多伟人都是有一个好的家庭,好的母亲,比如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康熙的祖母(虽是祖母,实则扮演母亲的角色),家教非常重要,所以古代的人娶妻一般都要娶名门望族的,名望之家一般家教极严,好的家教可以让人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 那个在过去非常出名的故事许多人或许还记得。一个小孩从邻居家偷了一根绣花针回去给他妈,他妈表扬了他,说孩子你真行,于是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回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的母亲也都高兴地对他赞美有加,终于有一天,他在偷一家富户时人赃俱获了,在州官的威严面前,他一一招供了以往所作的案件,当然作为一名人人痛恨的汪洋大盗,虽然他如实招供了,也不能幸免被杀头示众,他的最后一个要求便是想再见一见他的母亲,死囚的最后一个愿望一般都会被满足,在刑场上,他说他想跟母亲说一句话,让母亲凑过耳朵去,结果他一口便把他母亲的耳朵咬掉了。他在最后终于明白了,是母亲把自己给害了。 这个儿时就听惯的故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首先就是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从小就忽略或纵容一些恶习,任其发展,那么最后就很有可能导致“从小偷针到大偷心”这个故事一样的悲剧,小恶不改会变成大恶,水滴虽弱亦可穿石,故而恶宜抑善宜扬,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是非观,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为;其次,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有导向作用,如果父母误导子女,最终就会像这位母亲自食其果,从而说明家教的重要性。《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也是其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我是一个没有多少成就的人,但我敢说,我有一对好父母。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强烈的感受到。一般来说,父母大抵都是爱孩子的,但如何让这份爱被子女感受到却是个艺术问题。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时,母亲总是要把水倒好,把药拿好,送到我的床前,还要细心的尝一尝水温,如果是正在吃着饭我突然不舒服了,她会马上放下饭碗帮我处理,又是刮痧,又是捏寒,又是树筷,又是戳血给我抹,又是掐人中,……,几乎要用尽她所知道的所有的土办法。如果我疼得吃不下饭去,她也陪着我不吃,眼里尽是关切之情,这一切都被幼小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直到如今吃药一直都很厉害,无论中药西药,都能眼都不眨地就吃下去了,吃西药连水都不要,我想大抵就是那时养成的好习惯。为了不让她太担心我,再难吃的药我都能一口就吞下肚里,尽管许多时候都是含着眼泪地吃,我知道我不吃她会难过的,我疼的时候病在我身,但我能感到她比我更痛苦。那时候我经常会在半夜三更把妈叫醒,问她要水喝,或者是拉肚子不敢上厕所,她总是很警醒,一般我只要叫上一声“妈”她便醒了,而且会很快来到我的床边,妈至今睡眠不好,可能就是那时为了照顾我所落下的毛病。后来我上小学了,每当看到其他孩子都回家了,她便会迎着我上学的路来找,特别是下雨天,每当我老远地看到她撑着大黑伞迎来时,我的心里便觉得很温暖很踏实,她便蹲下去,轻轻地把我背起来,用她那并不宽大的背脊背我一程,这点我们村其他父母是做不到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就是爱,只觉得母亲对我真的很好,而我只能用好成绩来回报她。所以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 让孩子懂得廉耻比打孩子一顿更好。俗话说得好“灵人不用重说,响鼓不用重捶。”让孩子懂得羞耻是最重要的,知耻而后勇,只有让孩子知道做这种事是可耻的,他们才会去改。你臭骂他一顿,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希望他会记住,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可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只记住你的责骂却忘记内容,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虽然知道你说得对,可他心里不服气,偏偏就是要反着做。至于“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也要看情况,关键是让他懂礼,如果他不懂礼义廉耻,那么你打他一顿根本就不会起什么作用。这就好比一头牛,你用碗口粗的棒子捶它一顿它也不会通人性,即使你气不过用一把刀把它给剐了又起什么作用呢?它并没有听进你的教诲呀!更何况人若浑起来的时候,比牛还犟,你总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杀了吧,再说即使你把他杀了也无济于事,他并没有悔改呀,牛马牲口你一气之下把它们宰了,肉还可以吃或者卖,你把不听话的孩子杀了,不但不起作用,还是犯罪。我的父母除了上学时会早早的叫我们起床外,其它像周末或者假期,则让我们睡到自然醒,有的时候等我们起床,天已大亮,一看父母早已上山去了,赶紧拿着锄头到田地里找,到地里一看,他们早干完了不少活计,不用他们说,自己心里就会很惭愧,以后只要他们一起床,我们就会马上惊醒,洗漱完毕便要跟着他们上山,父母总会让我们在家看书做作业,我们则会很骄傲的告诉他们,书在学校就看好了,作业也在学校就做好了,放假就是要帮他们劳动。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为了多帮他们分忧,兄妹俩都会在学校就把功课完成。即使有的时候睡得实在太沉了,睡到他们从山上回来,要吃早饭了,他们也从不骂我们,而是轻轻地叫我们的小名,叫我们洗脸吃饭了,试问谁又好意思左一次右一次地这样睡到吃饭还要大人叫呢?不用大人骂自己已先羞愧了。他们总对我们说学生读好书就行,干劳动不是你们的事,而且我们劳动后,总是心疼地让我们多睡一会儿。绝大多数父母则不是这样,只要孩子起晚一点,就口不择言地骂,甚至大打出手,不是爱惜子女,而是把他们当长工来使,日子久了,子女不但不怕,还会仇恨自己的父母。其实每个人的脸皮和肉皮最初都是很薄的,只不过有的人的脸皮被骂厚了,肉皮被打厚了,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羞耻之心,尤其是少年,与其打骂孩子,不如启动他们的羞耻之心,让他们校正自己的行为,要相信孩子,他们跟大人一样,也有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是对错,让他们的廉耻之心做裁判更好。 给孩子讲一大通艰苦和道理,不如带孩子亲自劳动一次。实践出真知这话绝对是对的,别人告诉你的道理,远不如自己体会出来的深刻。与其跟他们讲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不如亲自带他们试一试更好,劳动是另一位好老师,它可以教给人们许多道理。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们参加家庭劳动,通过参与,我们首先就有了一种成员的感觉,觉得自己也是家的重要一份子,家里的收入也有自己的一份劳动在里面,进而产生一种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现在的许多父母,不让孩子参与任何的家庭劳动,孩子就找不到参与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客人,而不是家的一份子和主人。只有积极参与,你才会有主人的感觉,只有觉得这家是自己的你才会去爱家,为家做贡献。通过劳动,我真切地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知道了劳动的艰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和一切劳动成果。每天劳动下来,都会腰酸背疼,睡一觉醒来,头天握锄头的手会不听使唤,仿佛指节与指节脱臼了一般,有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想坐在地里歇歇,或者干脆躺在地里,干累了时,睡在土上简直比睡席梦思还舒服,但是看到父母一直弯着腰劳动着,他们那么大年纪都不休息,我们年轻人难道好意思先休息吗?只有咬牙坚持着。甚至父母开口叫我们休息,我们还是要强地说没事。每到秋季,看到自己种的庄稼茁壮成长,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心想汗水没有白流,内心会有一种成就感由然而生。每个假期过后,回到学校,我都会黑掉一大圈,同学们都会笑我比黑脸的包公还要黑,我却美滋滋的,因为我为家做了贡献,为父母分了忧。而我一手的老茧要许久才会褪去,它们正好提醒我要努力学习。通过劳动,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不乱花一分钱;通过劳动,不用父母告诉我,我都知道种地与读书谁更舒服,我自然选择好好读书;通过劳动,我学会了坚强,学习再累也不可能比种地更累呀;通过劳动,我学会了坚持,当我很累时我也会咬牙挺住,我会想难道自己还不如老父母吗?通过劳动,我学会了好强,劳动中不愿输给父母,学习中又怎肯输给别人……劳动教会了我许多许多。那是2001年,我跟父亲到山上取白梨树皮卖,父子二人挥汗如雨地干了一天,累得饭都不想吃,结果才卖得五十元钱,也正是那时,我发誓,即使在城里化缘,也绝不再去种地。每当我在地里累了,我就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了供我们上大学,母亲常常舍嘴失脸地,挨家挨户地借钱,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记住,与其跟你的孩子讲大道理,不如带着他们多干点劳动,让他们对劳动有切身感受,告诉他们挣钱不易,不如带着他们挣一次钱,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他才会爱家,才会为家尽一份责任,他们才会有成就感。 多表扬少打击。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击自己的子女,把子女说得一无是处,仿佛这样就可以衬托得自己很伟大似的,殊不知,在打击子女的同时也是在打击自己,你可以想像一下呀,一个很差劲的子女,能有一个很棒的父母吗?如果子女果真很差劲,父母难道没有问题吗?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子女不行,那就意味着做父母的也强不到那里去。聪明的父母总是用自己孩子的长处去跟别人的孩子比,越比较越爱自己的孩子,愚蠢的父母则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比,越比越气愤越讨厌自己的孩子。殊不知,世上根本就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更何况是孩子,而且孩子的长短还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他学习不行,但是体育却很好呀,比如说他语文不行,但你为什么不看看他的数学呢?他今天不行,难道他永远都不行吗?表扬的作用大于打击,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及时肯定,而不是只会斥责,孩子的心智还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经常打击会让他们失去信心,也许一个天才都会被你打击成白痴。即使要打击,也不能常用,偶然用一下,也许能起到提醒孩子的作用,用多了就会适得其反。我的父母经常会跟别人说我们很听话,很懂事,孝顺,勤快,经常表扬我们,给我们戴上一个个高帽子,让我们很舒服,同时也使得我们不好意思不懂事,不好意思不孝顺,不好意思不勤快,高帽子好看,却不好戴,多戴上一顶就要多一分压力。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从未打骂过我,我也严于自律,不敢把父母给我的荣誉轻易摔碎,人是需要荣誉的,人要有荣誉才活得有意思。那么做父母的就要会帮助子女去创造荣誉,维护荣誉,而不是往子女身上泼污水。 人前不教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优秀的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的时候,对待子女的错误,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态度,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父母当着外人的面就破口大骂,例如什么你这畜生养的之类,或者干脆卷起袖子来就大打出手。殊不知大人有块大脸,小人有块小脸,人都是有自尊心,爱面子的,你做父母的都不维护他们的脸面,而是伤他们的脸面,不是要叫他们做不要脸的人吗?人一旦不要脸的时候,鬼都难缠,更何况是人。所以这些父母本想把子女教育好,结果倒把他们推向了反面。你都不管他们的脸面,他们还要脸干嘛,一个人一旦不要脸,就会破罐子破摔,最后颓废失败。我上面说过我的父母从来没打过我,骂过我,并不是说他们不管我放任自流,任我自生自灭,也不是说我从未犯过错误,只是他们比较讲究方法而已。他们在人前绝不教育我,而是极力维护我的形象,他们在我吃饭的时候也从不教育我,而是在没外人时在我手边没事情的时候,把我叫到他们的面前,轻轻地给我讲道理,让我知道错,而且知道错在哪里,让我注意改正就行,也不长篇大论,只是点到为止,而且说完之后总会加上一句话“我相信你一定行,因为你是聪明人”。你看,即使是在我犯错误时,他们都是那么的给我尊严,相信我,认为我是灵人,而不是因为我犯错误就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当然,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极少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因为我是极爱面子的人,我珍视自己的荣誉。 大处宽小处严。很多父母对于子女是大处严,小处宽,其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更能影响一个人,不能抓大却放小,比如说,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取得好成绩,并且做了很严厉的要求,但是对于子女懒散、抄别人作业、贪玩不做功课反而放任,就叫做大处严小处宽。我的父母恰恰是大处宽小处严,比如说他们并不过多的过问我的学习成绩,考好了也不会太表扬,考砸了也不会批评我(只会安慰),我自尊心强,自己就会极难过。但是在小处却极严厉,比如说总要看着我做完功课,才让我去睡觉。再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不准我们把碗放在桌子上趴着吃,不准我们跷二郎腿,不准我们说脏话,这些很细的方面,他们管得极严,但是对于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反倒放得很宽,他们可能觉得小事都做好了,大是大非面前当然不会含糊,这招大处宽小处严确实很有效,也许暗合现在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这一松一紧之间,让我们既觉得轻松,又不敢放肆,外人看来我们家的家教很松,其实很严,只有知道细节你才会了解,外松内紧就是我家的特点,我们都很受用这种方式,因为它从细处着手,从小事抓起,小事容易做到,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也就会做了。不像那些大处严小处宽的,想抓大事却抓不好,最后大小都失当,宽严都不济,弄得子女常常被批,父母常常生气,却收效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