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刚过,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急切来到了老年大学的校园,按着往日开学的惯例,我第一件事是去校刊编辑部,看看两位德高望重的校刊编辑,看望编辑部的马老师。来到学校校刊编辑部办公室门前,我轻轻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一点儿响动,按着以往的惯例,这个时候,编辑部的几位编辑已经坐在电脑前在审阅稿件,编排目录,接待来访的老年学员,编辑部可谓人来人往,笑声朗朗。 我与老年大学校刊的结缘是在2012年,算起来也有三、四个年头了,2012的春天,校刊发出我与老年大学的征文启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将自己的文章《圆梦》一文投往校刊电子信箱,没有想到的是校刊第二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我带着儿时的梦想圆梦在老年大学的金色校园里,我的情感在校刊上得到了表达。从那一刻起,几年来,我陪伴着校刊一路走到了今天。 校刊是学员们自己的刊物,喜爱文学、摄影、绘画、诗词的学友,把自己的作品在校刊里展示,那里成了老年大学学友交流学习的平台。 2012年我还十分荣幸地被聘为校刊通讯员,几年来共有十六篇文章在校刊上发表。记得2013年的初春,校刊编辑王老师找到我,要我写一篇反映老师教学风貌的散文,当时,我刚刚学习写作不久,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还拿捏不准,在编辑老师面前,我面露难色,老师热情地鼓励我,一遍一遍地帮帮助我推敲修改文章,老师对我说,只要这个人物在文章中立住了,说明人物的描写成功了。打那以后,我创作了一篇篇反映师生在老年大学学习生活的文章,受到了学友们的喜欢!几年来,在编辑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我完成了把文字变成铅字的愿望,完成了只会写请示报告,到创作散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完成了自娱自乐到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飞跃,可以说校刊是我学习写作不断成长的摇篮。 2012年的秋天,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参加了老年大学现代文班的学习,每次上课听着老师讲解学员作业的时候,也是我听得最较劲儿最认真最感动的时候,可以说用蹒跚走路的孩子一样来形容初学写作时的情景,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老师为我们细心传授文学知识,为我们讲授一些优美的范文,扶着踉踉跄跄初学写作的我们,鼓励我们不断地用文字表达情感,用心灵激扬文字,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每一位交作业 的学员修改文章,从立意到谋篇,从标点到修辞……老师还鼓励学员向校刊投稿,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学友们还自发组织起来,网上交流学习,还向中国作家网网站投稿,学友们课间交流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发表时的喜悦。写作凝聚了师生的情感,写作使我们成了忘年交,写作使我们的心变得年轻起来! 我还清晰记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征文活动中,班级里的很多同学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当老师把获奖证书发给我们的时候,年过花甲的老人,年过古稀的老人,年过耄耋的老人,大家手捧证书簇拥在老师的周围,幸福的笑脸洋溢在一个个布满皱纹的脸上…… 我的思绪荡漾在春天里,荡漾在校刊里,荡漾在开学第一天里,当我不知怎样来到教室的时候,很多学友早早就来到了这里,我与徐大哥坐在教室的后边,久别重逢以后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校刊。许大哥说,春节期间校刊停刊了,几位资深编辑也离开学校了,大家还和几位编辑在一起聚会,畅谈友谊,共同回忆这几年的宝贵时光,由于我春节期间回故乡了,所以错过了这次机会,心中难免有一些遗憾的感觉,心里总觉得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和伤感。记得校刊编辑王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只要心中喜欢,就是成功的开始,”他鼓励我在写作的道路上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动笔!如今望着学校两度授予我的优秀宣传报道员的证书,怎能不令我感慨万千! “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永远属于勤奋地人;属于追梦不止的人;属于永不言败的人。开学第一课,张铁慧老师殷切地希望我们,校刊停刊后,大家可以走向社会,带着”作家“的梦想,在晚霞里一次次地绽放! 校刊——《长春老年教育》我写作成长的摇篮,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永远是我心灵停泊的港湾。作者:(李兰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