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赖老幺到柯二娃,我的笔触似乎从没有离开过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从落魂桥到九里埂,似乎总是有走不尽的泥泞道路,看尽春夏秋冬,几人欢喜几人哭。听过雨雪风霜,那雪中的一缕炭火最是动人。 或许是因为生于七零年代,或许是因为农村曾经窘迫的生活,或许是因为那些漫无目的的漂泊,骨子里,我对幸福得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寒冷时的炭火,寂寞时的依偎,饥饿是的稀饭,伤痛时的安慰。 也许有人会对此不屑一顾,也许有人会为之嗤之以鼻,世界上的幸福琳琅满目,我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幸福。 烟花三月固然美好,但云淡风轻的秋天更能摘得果实的金黄,披星戴月,荷锄而归,有时候全家人能美美吃上一顿饱饭,也是浅浅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因为穷,吃肉成了奢望。 条件好的,一周吃上一回。条件差的,一月也难吃上一回。 每次走过肉摊子,看到那挂的整齐的猪肉,口水就在肚子里咕咕作响。 每次闻到餐厅里飘出的肉香,都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肉成了大家最幸福的事,考上学校最实在的梦想就是天天有肉吃,不担两头臭【两头臭指粪桶】 村里谁家小孩上了中师中专,那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即使穷得舀水不上灶,也要打肿脸充胖子——绷起。 三姑六婆齐聚,左邻右舍捧场,那排场,那阵仗是丝毫含糊不得的,用老村长的话说,就是这些娃都是文曲星下凡的,怠慢不得。 穷归穷,贫寒家庭走出一个吃铁饭碗的人,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在十里八村,大书特书的。 羡慕,嫉妒,鞭策,各种复杂的眼神交织在一起,村里出一个中专生,既是后生晚辈们的标杆又是活的励志教材。 父亲说,要吃肉,勤走路。 为了梦中的那一顿肉,十岁那年的秋天,我和父亲上山砍柴。 说是上山,其实离目的地垮龙山还有几十里山路要走。 为了能当天赶回来,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 曲折的山路,阴冷的寒秋,还有小道旁湿漉漉的杂草,走没多久,浑身就湿透了,更糟的是脚上也起了泡。 开始屁颠屁颠的小跑,慢慢变成了一步一步的磨蹭。 我有些走不动了,倚靠在半道的石头上,大口大口的穿着粗气。 或许是路途太远,或许是真太累了,我竟然困了起来。 父亲说,要吃肉多走路,如果中途闪火,那是连洗碗汤都没得喝的。【闪火,四川土话撤退或半途而废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父亲的话警醒了哦,来回近百里的路程,我硬是咬着牙没有落下半步。 回到家,已是半夜,筋疲力尽的我,连脚都没洗就躺到了床上。 尽管很累,尽管起泡的脚又疼又肿,想起那香喷喷的猪肉,所有的苦竟然幻化成了意想不到的甜。 很多年过去了,家里也不再为吃肉犯愁了,然而父亲的话依旧让我刻骨铭心。 幸福有多种多样的诠释,只有相依为命,苦尽甘来的幸福,才让人回味悠长。 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肉,勤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