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收看了一些媒体发表:“24年前,也是马年。刚在上海过完春节的邓小平同志回京,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起形势,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这是小平同志当年把上海置于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作出的判断,更充满了他对上海加快发展的殷殷厚望。”“王牌”这一词汇里意味着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历史责任,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同时又是一个甲午年。 我眼前出现的是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房兵曹胡马》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青年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曾写过咏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此诗的意思是这样的,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那匹马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那匹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周穆王的《穆王八骏》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御马图的风尚、汉代鞍马画则可视为马的艺术形象去神化的开始、唐朝是中国养马的高峰,也是画马的黄金年代,除了御马图,还有展现养马场景的人马图和打马球等娱乐场面的作品,韩干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宋人李公麟是以白描手法画马的高手、元人画家赵孟笔下的马总有着别样的精气神、明代人马图又被作为官员履新的贺作、清代的宫廷画师郎世宁将西方油画的光影表现法和中国画传统相结合,创作出了亦中亦西又最接近真实马匹形象的作品…… 徐悲鸿一生所画奔马图很多,一幅《奔马图》画面用笔纵放淋漓,造型结构十分严谨。既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 —— 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周恩来总理看见徐悲鸿这幅《奔马图》画卷挂在大中堂里,赞叹不已,亲自量了一量画的纵横尺寸后说:“这是我所见到悲鸿马画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对于我来说,最佩服的莫过于在徐悲鸿的一幅《奔马图》画卷,因为徐悲鸿了解了许多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还经常骑着这样的骏马远游,更逐渐了解了骏马的剽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性格,终于成了骏马的知己。徐悲鸿对着骏马大量写生,进一步掌握了骏马的最美的神气和姿态。此后,他便更生动地画出了骏马的气质和活力,从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的境界、为世人称道珍爱。徐悲鸿熟悉了骏马的气质、骏马的结构、骏马的日常活动,终于在技巧上塑造了那一洗万古凡空马的英姿骏马。 当我回想起唐代大诗人李贺写的赞马诗时:“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悲惨凄凉,诗人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心情打动了我。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大沙漠白得像雪似的,燕山的月亮弯得仿佛是一个钩子。 最后,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一匹匹奔马在广袤的土地上奋踪扬蹄,神态各异。奔马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