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海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尤其在上海的奉贤区更是地方的一大特色和文化品牌。根植于农村的肥沃土壤,脚踏乡井的田野小路,沐浴大自然的温暖阳光,王海这位农民诗人,粗笨的锄头和精细的笔头交相辉映,锄头下收获丰硕的果实,笔尖里流淌出田园诗般的浓浓情愫。他的诗歌,富有哲理,朗朗上口,在乡亲的耳畔回响,在人们的心中荡漾,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今年9月15日,我在一次文学刊物的研讨会上,有幸与着名农民诗人王海结识并互换名片,对他走到哪戴到哪的草帽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比一管笔与六亩田攀缘,牛拉不完的故事,农民出生的诗人王海其诗歌也就有了浓郁的乡土色彩。他的诗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一行诗里无不透露出泥土的芳香、雨水的滋润和清新空气的甘甜。这位被誉为中国翘楚的农民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不仅在国内生根开花,而且已经走出国门。美国夏威夷大学罗锦堂教授专门为“王海名人手迹艺术收藏馆”题词,中国“草帽诗人”创作的大量诗歌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所喜爱。 王海早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乡音缭绕,韵味浓厚,书名就叫《乡音集》,诗中充满了乡景、乡情、乡谊的缤纷元素,受到许多名家大家的高度赞誉。这本农村大地上中国农民的诗集,其优美动人的诗句和诗歌风韵,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除各方好评如潮外,还有着名版画家以他诗集的序曲为版画的创作素材,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流传,供人欣赏。 诗歌是王海艺术创作的生命,诗歌又是王海艺术价值的体现,在这一领域诗人王海先后主编了多份(套)诗歌类报纸和文艺丛书。《民工诗报》作为民工诗歌创作的园地,是民工自己的报纸,拥有豪华的文学顾问团阵容,有叶辛、赵丽宏、吴欢章、屠岸、丁国成等,报头为叶辛所题,由上海市王海诗歌艺术普及中心、上海市奉城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办,迄今已出版了30多期。身为主编的王海所编的报纸风格清秀,充满着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诗歌广场”、“打工潮音”、“文华折射”等版面,深受民工和各方人士的喜爱,有着众多的粉丝,诗歌作者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二版上定期会推出一些作者的作品选,并予以重点介绍。而第四版也注重刊发有关诗歌创作方面的文章,如6月28日出版的第2期上就专门发表了潘颂德教授的《诗歌的炼意与炼字》,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是专述诗歌创作方法的一篇佳作。卷首篇王海的诗歌《工地上的一天》,刻画了一个盖楼工人从上班开始直至收工时的情景,生动再现了工人劳作的点点滴滴,让人为之动容和感慨。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农民诗人王海,还十分注意在青少年中普及诗歌创作,其任主编的《诗芽》报由上海市庄行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王海诗歌艺术普及中心主办,出版至今已达60期,报头由贺敬之题写,版面分别有“庄行亮点”、“诗社小荷”、“八面来风”等。6月28日出版的第3期头版有王海的《中国两会》(十首)、“王海名人手迹艺术收藏馆作品”的《辉煌扬雄风》,此外还刊登了由王海作词、朱沁汀作曲的儿歌《小雨沙沙》。从《诗芽》报的“诗歌行动”栏目中可以看出,年届75岁的诗人王海依旧活跃在诗歌创作和普及的第一线,信手拿来就有3条:为幼儿园教职员工开设诗歌讲座,参加小学庆“六一”活动,还有诗作者冒雨从市区赶来拜他为师。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王海每隔两年时间主编一套文艺丛书,从中挖掘一批奉贤籍的文学新人,同步召开的文艺丛书发布会由此扩大了影响。 事实上,诗人王海的品牌效应已经带动了一大批诗作者崭露头角,而他的诗歌写作辅导班子正是催生许多诗作者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梯。从大多数诗作者发表的诗歌情况来看,可以用后继有人来形容诗歌创作队伍的不断扩大。 平时总是戴着草帽的诗人王海,一切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却又充满着迷人的色彩,为美丽江南的一方水土带来了诗歌的巨大魅力。他的农民诗人身份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的艺术感染力喷薄而出。在中国大地上诗人王海的传奇人生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其名字早已与诗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他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会员。丰富的人生,着作的等身,无私的付出,使人们看到了诗人王海诗情画意和富有柔情的一面。数十年来活跃在诗歌创作的舞台,诗人王海其美妙的诗歌在社会上自然会泛起层层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