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家》的魅力

时间:2014-12-01 07:16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魏纯明 点击:
今年,巴金诞辰110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与最深的理解,或许莫过于阅读其着述。今天读完巴金的《家》。6月13日开始读,用了11天。读的感觉:舒服。我在大学中文系时并没读过。这次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装帧那么精致,显得那么雅致。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

今年,巴金诞辰110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与最深的理解,或许莫过于阅读其着述。今天读完巴金的《家》。6月13日开始读,用了11天。读的感觉:舒服。我在大学中文系时并没读过。这次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装帧那么精致,显得那么雅致。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叫“鲁郭茅,巴老曹”,不一定是排座次,但把巴金和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等重量级的大家并称,可见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相当的高。《家》这部作品可以大致领略巴金作为“青年文学世界”塑造者的风格,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沧桑看云

悠悠沧桑之中,一切人与事,都是流动的云。其实每个人都在看云。看云,写云,可呈现历史的诗意与文学的丰富。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成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初,是“五四”的风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和鼓舞,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新文学的兴趣。从二十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投身于文学工作;到了三十年代,就成为深受欢迎的着名作家。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呼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把新文学创作推向新的水平。

巴金,原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一九二三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一九二七年初赴法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的旅法期间。当时,正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大资产阶级的背叛,从蓬勃展开的大好局面一下子跌进失败的深渊。革命转入低潮。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抗议,处死巴金奉为“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凡宰地的消息,更使他感到震惊和悲痛。这些,都给他最初的创作带来一种特殊的不安、骚乱的氛围。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是一致的。因此,作品在当时不资产阶级青年读者中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有助于激发读者变革旧现实的热情;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剧。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无批判的态度,事实上就是赞扬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电》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极为明显。作品从工会,妇女协会、学校等各方面错综地描写了某小城市中一个激进团体的反军阀活动,着重写了团体内部一群青年的生活、斗争和死亡。虽然其中的阴郁气氛已较最早的《灭亡》等作品有所减少,但从这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团体的活动中,却可更具体地看到思想方面的弱点和生活方面的破绽。这里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没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只有一些彼此思想接近的青年,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勇敢就企图在残暴的反动统治下立刻打开一个局面。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也采取赞美的态度。这是一些瑕瑜互见的作品,在主要是鼓舞读者向黑暗现实展开斗争的同时,也不免会发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在写作《爱情三部曲》的同一个时期里,巴金曾于一九三一年冬到一个矿区生活了短时期。两年后利用所得的素材写成《萌芽》(《雪》),因遭禁,两度改名后自费出版。前此的小说《砂丁》,已经写了矿工的苦难;而到《萌芽》,则进一步写出矿工们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团结一致地进行的斗争。面对着新的生活题材,作者一时来不及充分熟悉,因此有些人物形象写得不够真实,但是,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仅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而且把憎恨黑暗现实的激情同对工人生活斗争命运的真挚关切结合起来,表现了较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这是巴金创作的一个发展。

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春》(一九三八年初版)、《秋》(一九四?年初版)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鲁迅曾经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注:《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在旧中国的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下四百多万字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同时,巴金还有大量的译作,其中包括屠格涅夫等人的文学名着。由他主编的《文学丛刊》,编选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内中不少是青年作家的处女作。他还编过《文学季刊》、《文季月刊》等刊物。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读读作品

万里江山无数景,难比与君一相逢。一个人热爱一本书总是有充足的个人理由,而一代人或几代人热爱一本书则一定有其深刻的历史诉求和精神依赖。巴金的《家》显然属于后者。

《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一家报纸连载,题名为《激流》,后来出单行本才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年,作者又顺着《家》的情节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建国前就印行过32版,建国后又印行过二十多版,还3次拍成电影。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不同遭遇,在当时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性,表现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家》的爱情描写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阅读《家》的过程中,那些场面或者人物描写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1.鸣凤投湖

鸣凤身份卑微却善良纯洁,虽然她与三少爷觉慧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她仍因为能天天看到他而幸福不已。知道那个万恶的冯乐山要娶她为妾,她为了保全清白,投湖自尽,嘴里轻轻喊着“三少爷,觉慧……”脸上还含着笑。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鸣凤美好的品性。

2.瑞珏难产而死

高家因为迷信,在高老太爷死后把即将生产的大少奶奶瑞珏送到条件严酷的乡下待产,引发了这场悲剧。瑞珏生产时,旧礼教把觉新隔在门外不得相见,瑞珏痛苦地喊着丈夫的名字直至死去,觉新悲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3.梅表姐的悲惨遭遇

本来觉新与梅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因为长辈之间的无端恩怨断送了幸福,封建大家长的专制有时会毁了子女的一生。梅芬嫁了一个病夫,丈夫不久就死了,每分回到娘家处处受辱,她也意志消沉,渐渐积劳成疾,悲惨的死去。从一个青春少女到全身素缟色的寡妇,梅芬的悲惨命运与她妥协的性格有关,更显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

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以及最终从家里出走,到外面寻找“新生活”,等等。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觉慧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许多行为未免单纯幼稚,然而这正是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他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成长。

觉慧的大哥觉新是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从艺术上讲,这个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饱满的。理智上,觉新也是“新青年”,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觉新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家对他来说是精神炼狱,但毕竟又还是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以及难于割舍的留恋。他不可能像觉慧那样大胆反抗,义无返顾,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这个人物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代表了与觉慧不同的另一种人生追求,作者在对觉新这个善良懦弱人物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家》里边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各有特点,有些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苦怨愤的心理独白,梅芬与瑞珏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觉新婚后遇见梅芬时的无限追悔与怜爱,等等,都是抓住人物斯时斯地复杂的心理变化来写的,给人印象很深。为了抒发苦闷激愤的情怀,巴金不时通过他的人物或者直接由自己出来做滂沱倾泻的抒情,那种热情澎湃的诗性笔调也常常把人带进激越的氛围中。

《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他们喜欢的原因吗?和当今流行小说比较,巴金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在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引动着无数青年激血的青春,而在那以后的几十年甚至百年,都牵动着青年们带血的激情,在当代这个和平时代,无处施展的青春与勇气似乎已成为对以前激情岁月的崇拜。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空山:藏族村庄毁灭的开始

作者:阿来

那个疯狂迷乱的时代来临前,单纯明亮的孩子格拉孤独地死去,这只是森林中一个普通的藏族村庄毁灭的开始,几年后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