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机关机构改革中,我和老伴双双离岗。当时,思想一下轻松起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离岗后的我们,由于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便倾尽全心,随心所欲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了。 爱静的我,多是独坐书斋,或读书看报,或奋笔写作,更觉其乐无穷。一时间,收获颇丰,随着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身上的毛病也接踵而来。由于静多动少,先是颈椎病犯了,而后是腰腿疼,下楼就困难。医生检查结果是:坐的多了,血流不畅引发,让服药后多活动。 爱动的老伴,每天一大早就“全副武装”,左肩挎剑,右肩挎棍,手里还提着“太极扇”和“健身球”。一天到晚“打拳、舞剑、练棍,玩扇、甩球、跳舞”忙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之后,双腿和胯部也开始疼痛。医生检查结果是:运动过量,让服药后多休息。 拿着医生检查的结果,我们俩一下子都懵了。看来老年夫妻离岗退休后,不能“单打独拼”,韧着性子“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寻找一种适合双方健身运动的方法,才不至于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 于是,我想到了唱歌。这是我的长项,从小就跟着父亲的二胡唱各种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上学后又学会了吹口琴,并借助口琴读简谱。戎马生涯二十年,又在部队宣传队搞创作,我自己编词谱曲的小歌剧《哑炮弹出现之后》,还获得全军汇演一等奖。“解甲归田”分到政府机关后,虽每天与材料、信息,简报打交道。但每遇外出检查或单位过节处室出节目时,也偶露“峥嵘”赢得“满堂彩”,为此我写了篇《老来放歌亦潇洒》还见诸报端。 有了想法后,我就寻找能说服老伴的理由,有篇谈唱歌好处的文章说,减肥专家研究,唱完一首歌的氧气消耗量,和跑完100米效果相当,被誉为“增氧健身法”;唱歌的合理用气,会不断增加肺活量,并运动胸、腹,似“体内按摩”;唱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它能愉悦心情,使不愉快和烦恼随歌声烟消云散;同时,唱歌必识谱,唱谱和背谱又可以锻炼记忆力,是延缓衰老和防止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当这些道理讲给老伴听后,本想她会拒绝,没想到老伴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暗自庆幸:知我者老伴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真正把老伴“俘虏”过来,做到“夫唱妇随”,就应先从老伴的爱好抓起,投其所好。于是,我以学生姿态,录制了屠洪纲《中国功夫》太极拳伴奏曲,拜老伴为师,我唱歌词,她教动作,伸手、蹬脚,“妇舞夫随”一唱一动,虽练得汗流浃背,膝盖直疼。但相互心里“磨合”,她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打拳。“哼唱”着歌曲,翩翩起舞,如痴如醉,共享其中之乐,陶醉于幸福之中。 心理“磨合”的成功,使我和老伴之间有了共同的兴趣和语言。每天除了打拳,我们就到原人民商场西边广场参加老年们唱歌活动,这里有市直和文化局老干部合唱团的同志。不久,他们就介绍我参加合唱团,盛情之下我加入了文化局老干合唱团高音部,有时我参加活动走后,老伴就自个拿歌片到广场唱歌。 但是,“好事”未经“多磨”根基不牢。一次,我从合唱团回来路过广场发现老伴没来唱歌。回家问及,老伴叹息道:我真不是唱歌的料,老是张不开嘴,放不开调,还是别受那份罪好了。事后问歌友得知,老伴唱歌时喉头紧放不开,要么小声唱、要么用假嗓子飙高音,唱到只有针尖那么细的一缕声音,再用劲,一抖,就疵了,常引发不少人关注,她自个也不好意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联系自己在部队宣传队时,每天站在长江边练声的实际。认为老伴本来就没多少音乐细胞,都年过半百了也没练过一次声,出现此种情况是正常现象。 症结找到后,我觉得要使老伴树立信心,重返唱歌现场,就必须让她多吃“小灶”,加强声乐“训练”。当时,正值女婿所在部队出外训练,为了照顾女儿,我们搬到女婿家。在照顾孩子之余,针对老伴情况,我编了首“练声曲”,并加上歌词,取名《老来伴》。每天早晚,我俩都到亚太康乐园前沁河边广场练声。寻声而来的十多人也跟着练。经过一段“训练”,老伴熟识了简谱,嘴张开了,调放开了,敢用真嗓跟着大伙“唱”了。同时清水园小区,几个和老伴有同样“毛病”的歌友,也高兴地说:“通过唱‘练声曲’、喊嗓子,我们真的知道咋唱了,敢唱了。” 歌声引得歌友纷沓而来,不多久,发展到30多人。大家说我唱歌声音洪亮具有磁性和穿透力,让我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应大家要求,每天练完声后,我边讲边教歌。我觉得,唱歌首先要“咬字”清楚、读字准确,使人明白歌词内容。汉字读法分字头、字腹、字尾。唱时只要按头、腹、尾用唇齿舌把每个字“画”出来,才能唱得优美、动听;再者唱歌不是扯着嗓子喊,而要用丹田之气。练习丹田唱法,先要放松全身,尝试吸气时肺部和横膈膜扩充,呼气时小腹收缩。发音不是从嗓子里把气压出来,而是用小腹力量把腹部的气体挤压出来。为了便于大家“练习”,我把《祝福祖国》这首歌放缓节奏作为“练气歌”,教大家唱时吸气要快,呼气要慢,边唱、边练气息;其三是,要合理运用好共鸣腔。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唱低音时作用最大;口腔包括喉、咽腔,唱中音运用比较多;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主要运用在高音。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声音就会变得圆润而丰满。我边讲边逐“腔”展示。使大家明白:“共鸣腔”并非“歌唱家”的“专利”,只要认真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歌声相伴,时间过的飞快。经过一段教、练、唱,大家学会了《父亲》《母亲》《儿行千里》等十多首歌曲。再看这时的老伴,不但唱会了所学的歌曲,还每天跑前跑后,招呼大伙练习,对有畏难情绪的歌友,还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一次教唱《母亲》,当我为大家示唱一遍后,有个女歌友想到逝去的母亲,哭了起来,老伴过去拉着歌友的手说:“别伤心啦,我们要把对母亲的思念融进歌里,用发自内心的声音唱出来,母亲在天之灵是会听到的。”老伴的一席话令在场的歌友们都十分感动。歌友们想着母亲的恩情,很快学会了这首歌。 “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老来同歌十年间,尽管我俩为照顾年迈父母和孙辈,几经搬家,但是每到一处,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唱,晚上唱,四季不停总在唱。滏阳公园湖边、木亭下有我们的足迹;丛台公园土山、河旁有我们的脚印;赵苑公园桥旁、岸边有我们的身影;龙湖公园竹林、湖边有我们的歌点;就连开发区广场、土丘上也留下了我们的影踪。每到一处都有歌友不召自来,对歌友索要的歌片、“练声曲”,只要带的有,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十年来,我们唱出了热情,唱出了活力,唱出了朋友,也唱出了快乐和健康。我和老伴的颈椎、腰腿疼等多种慢性病,自从唱歌以后,均得到明显改善。现在我们吃得好,睡得香,身体好了,医院也少跑了。 同时,夫妻同歌,“主唱”只有我俩,步调更易统一,活动空间更大。可以合理安排,避忙就闲,不受时间、场地、家务等限制,可在安顿好父母吃喝拉撒之后,也可在送接孙辈上下学之间,还可在儿女不上班的“双休”“节假日”。总之,只要有大块时间我们就提上水杯,背上歌片,步行或骑车就近找“地方”“大唱一回”;没大块时间就见缝插针地“小唱或默唱”,有时在医院里照顾老人或自己打点滴把歌片带上,默记默唱着就病愈出院了;有时照顾孙辈推着儿车把歌片带上边走边唱孩子就长大了;有时溜圈逗湾把歌片带上边走边唱身子骨就硬朗了;有时晚上乘凉把歌片带上桥头路灯下唱着唱着新歌首首就学会了。 我俩与歌结缘之后,迷得如痴如醉,一往情深。但对歌曲与健康还缺乏深入研究。 那天,在滏春美食林广场唱歌,偶遇一位患严重心脏病的歌友,她讲去天津做手术时,令医生吃惊的是那么重的心脏病,肺部竟没丝毫感染,医生奇怪之时,看到她放在床头的歌片,才知道是唱歌“创”下的奇迹。她说:“是唱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后这位歌友又活跃在唱歌现场。 这位歌友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们唱歌的决心。 原来唱歌竟蕴藏这么大的一种力量!歌声原本不是唱给别人的,而是人体的一种需求,生命需要唱。爱唱歌的人,眼里没有消极和悲观,只有激情和活力;爱唱歌的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胸中时刻跃动着欢快的音符;爱唱歌的人,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段美妙的交响曲;爱唱歌的人不会老,那是因为,歌声如同兴奋剂,不断激活无数生命细胞,使机体始终充满着活力。这样就能防疾祛病,益寿延年。 从那天起,我俩重新认识了唱歌。 歌声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它能使人情绪饱满,直抒胸臆;歌声又是号角,可以摧人奋进,矢志不移;歌声更是一剂良药,可以释解郁闷,消除心中不快;歌声还是一架桥梁,连结着人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生活中没有歌声,就会变得毫无生机;交往中没有歌声,就会显得寡淡无味。高兴时唱歌,可以让你心如海阔山耸;烦恼时唱歌,能把你心中的不快连根拔空;身患病疾时唱歌,能调集正能量使你精神振作血脉畅通。虽然我们的歌没有歌唱家那样优美动听,但那却是来自心底的共鸣,满腔的热血满腔的情,同样可流泻出欣悦、欢愉、悲戚、怀恋,传达出老年人的幽幽心声。它可以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不知老之以至,活出健康,活出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