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农民,1972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兄弟姐妹五个,我是最小一个,母亲生我时已经42岁。
儿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只能记得住在一个有三孔窑洞的一个大院子里,打窑洞的土堆在院子中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土堆,上面载满了杏树、桃树、枣树、栗子树,还有几颗苹果树,靠墙的地方,还有一口红薯窖。这里是我儿时最快乐的地方,经常在那里和伙伴们上高沿低,挖洞,捉迷藏。
儿时总有一个奇怪的梦,现在还能依稀可辨,记得躺在窑洞里宽阔的土炕上,睡梦中发现自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飞翔,飞呀飞,总飞不到尽头,害怕自己掉进海里被淹死,总是不停地往前飞,心好累。这个梦好奇怪,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也许是父母外出劳作,哄我入睡,形影孤单的缘故,也许还有别的缘故。我的记忆中,大姐的印象相当的模糊,他比我大二十四岁,已经出嫁,大哥也没什么印象,只有二哥还有印象,干完农活的时候,回到家里,对我最亲,逗我,抱我,不过对母亲的印象还是很深。
母亲无文化,母亲慈祥、善良,豁达,清白。听说,我上小学了,回到家里,还缠着大人要吃奶。现在想来,觉得好笑。母亲串亲戚的时候,总是带着我,从不乱要东西,乱吃东西,不回给大人难堪,赶集的时候从不花钱,唯一的兴趣就是爬在桥上看火车,总是看不够,心中装满了好奇,好多为什么。在那艰难的岁月里,让母亲很省心,所以到现在,她经常提起这些事情,说起来很欣慰。
儿时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经常不在家,后来听母亲说,为了全家的生计,父亲经常在出晚归,赶过马车,贩过牲口,到山里拉过木头,换过粮食,跑过漯河,到过湖北。一次回来的时候,给我带过一个铁皮文具盒,上面的图案是桂林山水,一直用到小学毕业,十分珍惜。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七十年代,物质匮乏,但人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每一个玩伴现在历历在目,一起玩游戏、捉迷藏,打沙包、滚铁环,叠飞机,看小人书,顶牛,挤油,过桥。不过那个时代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戏,看电影,舞台在学校里面,一开始唱大戏,学校就放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每周放一次电影,让我无比兴奋,不吃饭,带着板凳早早来到场子,占一个好位置,然后寻找伙伴,携带火柴枪,模仿电影打起了游戏,好不快乐,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太多的要求,没有什么压力,只是老师要求非常严厉,完不成作业得,常常罚站,甚至还打手板。体罚非常普遍,家长也没什么怨言,相反对老师的行为还很支持,那个时候,我们既害怕,又痛恨。现在想来又能够理解,从内心说,我还是爱他们的,严厉让我们学会了服从,学会了约束自己,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缺吃少穿的年代,全年几乎吃的都是玉米棒子做的黄面膜,咬一口,又硬又涩,吃起来实在难以下咽,那个时候小麦产量很低,大约亩产百十斤,全家六七口人,从生产队里只能分到一二装小麦,所以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白面膜,而且是玉米、小麦混在一起的两伴馍,这样的幸福时光也只有几天光景。儿时的记忆中还有一种重要的食物就是红薯干,我们那里的土壤贫瘠,但却很适合红薯种植,产量很高,家家户户都挖有地窖用于储藏红薯。我记得,母亲总是把红薯切成片晒干,磨成粉,做成窝窝头,在大锅里蒸熟,再放到钢桶里压成面条,用来充饥,又黑又粗,刚开始吃到的是淡淡的甜味,后来吃的多了,胃里感到又酸又胀,再难以下咽,倘若把红薯干磨成粉,打成浆,精制成粉条,光滑顺溜爽口,到是十分喜欢吃,不过那时,人们普遍缺钱,大人把做成的粉条拿到集市上换成钱,贴补家用,很少自己吃。
一次,在家里偷吃粉条,吃得太多,胀了肚子,又全部吐了出来,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都是望而生畏。家家户户全年几乎都是在吃咸菜中度过的,只记得母亲常常腌制韭菜、芥菜、萝卜、红薯杆、辣椒,冬天的时候还腌了一大缸酸菜,最好的就是晒制的豆糁,白菜豆腐、豆芽平常几乎吃不到,只有在家里来重要客人,而且是客人走了以后,才能吃剩下的。
小孩子在心里天天数着日子,盼望过年,盼望走亲亲,也只有过年时,擦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才可以穿上新衣、新鞋,那时全年全家只能分到五斤油,平时很少炒菜,最好的食品就是酸滚水泡干馍,也只有在干重活的时候才能享受这种待遇,母亲在碗里洒几片葱花,放点辣椒,放点盐、倒一点自家酿的醋,用一只筷子蘸几点熟好的油搅搅,再用烧好的滚烫的开水一冲,一碗香喷喷的酸滚水就做成了。看着碗里几滴油花在四处飘荡,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食欲倍增。赶快拿起烤好的干膜,泡在热气腾腾的碗中,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一个早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用自家织布机织出的粗棉布做的,织成的白布放在大锅里,用颜料染成黑色、蓝色,再请裁缝做成对襟袄。家家户户都一样,没有什么色彩和款式,穿的鞋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纳成的千层底,经常是把鞋穿的底磨透里,脚趾露了出来,心里时时渴望能有新鞋穿。下雨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常常滑到,脚里面灌满水,潮湿不堪,因此常常渴望能有一双解放牌胶鞋,又好看有防滑,雨天还能穿。对于我的家境来说,还仅仅是一个梦想。现在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明白什么是落后,
童年的时光既是艰辛的,又是快乐的,年少轻狂,放荡不羁。那个时候,童趣是第一位,学习是第二位,家长几乎很少过问学习,大好的时光都是在玩耍中度过。最大的童趣莫过于捉秘藏、打仗和偷东西。每当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书包,寻找伙伴。几个小伙伴,一拥而上,纷纷爬上了树梢,追逐打闹,比赛空中高度。又一起钻进了玉米地,玩起了捉迷藏,一不小心,撞见一个坟头,吓得四处逃窜。麦收季节,伙伴们不约而同跑到打麦场,一不留神,钻进一个麦垛,焦急的等待伙伴的发现,不时有跳上麦垛上,欢呼雀跃。夜幕降临了,大家依依不舍才各自回家。最刺激的事情莫过于偷瓜果,大家商量好后,在炎热的中午时刻,爬进棉花地,偷偷的四处张望,观察瓜棚的动静,趁主人午休时刻,从不同的方向溜进瓜园,只捡最大的西瓜摘,随后又迅速撤出汇合,分享胜利果实,可惜大多数瓜都是生的,都给糟蹋了。大家还常常翻进去生产队的果园,去偷早熟的苹果,可惜成功率不高,当我们刚刚跳进的时候,就会被发现,吓得四散逃窜,跑慢的一个往往被擒获,结果家长们都知道了,大家受到家长的责骂,偶尔也有没被发现时,收获颇丰,布袋里、口袋里,衣服里塞满了涩涩的果子,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能尝到这些青涩的还未成熟的东西,也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现在想来,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敢于偷盗,也是迫于无奈,寻找刺激,勇于冒险,不甘寂寞,永不安分的基因在起作用吧。童年已经远去,童趣永驻心间,对童年的追忆其实就是对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