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天空有鸟儿飞过

时间:2012-09-21 11:55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孙梦秋 点击:
  牧野之战后,商亡周兴,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以示自己忠于旧朝的政治态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两位义士也不例外。于是乎,两人就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也就是挖野豌豆苗吃,弄得后世一些无聊之辈以此为典故,秀出了很多艺术作

  读《诗经》或者别的古代典籍,常常为一些花、草、鸟、虫而困惑。以草为例,譬如芣苡,又作芣苢,不看注释,根本不知道是车前草。再譬如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儿歌般优美。可是,所采之“薇”究为何物?没人知道。胡猜乱想,大概是蔷薇吧。采薇采薇,大概就是采一朵蔷薇花吧。


  翻检资料,高低弄明白“薇”不是蔷薇,而是野豌豆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在田野里挖来充饥的豌豆秧子,不由得感叹一番。周朝的那些奴隶、士兵等下里巴人,能把自己的郁闷、忧伤、思念、劳苦……抒发得如此文雅跌宕,诗情画意,比时下的所谓雅人绅士,更其舂容大方,幽微深远。


  说到采薇,想起来一段故事。在周朝的士兵们咏叹着“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而恋恋不舍奔赴疆场的时候,跟他们同时代的商之遗民伯夷、叔齐,却躲到首阳山上耻食周粟。这两位大名鼎鼎的义士,曾经豪气干云,拦着武王伐纣的数十万大军的马头,叩马质问武王:“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弄得武王狼狈不堪,恼羞成怒,欲杀之马前。若不是姜子牙说“此义士也”,恐怕这哥俩当时就身首异地了。


  牧野之战后,商亡周兴,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以示自己忠于旧朝的政治态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两位义士也不例外。于是乎,两人就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也就是挖野豌豆苗吃,弄得后世一些无聊之辈以此为典故,秀出了很多艺术作品,诸如《食薇图》以及其他大量的诗赞。我读史书至此,总感到有些不爽。既然要做旧朝的忠臣,做旧制度和旧文化的卫道者,那就学学人家王国维或文天祥,以死明志,成为烈士,干嘛偷偷摸摸地躲在山上食野之薇?难道吃了首阳山下的周粟是可耻的,而吃了首阳上的周薇就是高尚的?


  果然,史书接下来记载了一段很有些传奇故事意味的史实。一天,伯夷、叔齐俩兄弟又昂着一颗高傲不屈的脑袋,在山林间采薇而食,遇见了一个伶俐而口快的山野村妇,对两位义士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你俩既然是商朝的义士,耻食周粟,那好,这首阳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野菜呀!伯夷、叔齐闻言,羞愧难当,心里那点虚伪的尊严和隐秘的底线被彻底洞穿了,没办法活了,只好绝食而死,做了真正的义士。


  看看,一株不起眼的薇,居然就有如此沉重的历史,如此厚重的文化,如此凌厉的夺人性命的力量!呵呵,这是我等草民在挖野豌豆秧子时,万万不曾想到过的。


  采过了地上的芣苢或者薇,抬起头来,揉揉眼睛,看见天上有几只鸟儿飞过。


  先是六只,鹭鸶一样,长长的脖子,倒着飞,飞得很慢。仔细看是鹢,这种鸟现在还有没有,我不知道。我知道古书上有,在古代的天空中倒着飞。可是据我推测,应该不是倒着飞,是风大,吹得这六只鹢不得不倒着飞。再仔细一想,大概也不是倒着飞,是顶风飞,飞得很慢,很艰难。因为风起而云涌,云就跑得很快,从它们的身边欻欻掠过如飙车,古代记载这件事的人不懂物理学上面的参照物原理,所以,就感到这几只鸟是在倒着飞。于是,就有了《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里这几句话:“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就这样,五石六鹢或者六鹢退飞,就成了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的成语典故。然而,这几只倒着飞的鹢到底是只什麽鸟呢?百度词典说是古代的一种水鸟,像鹭。我看完注释,不甚了了。就去查《辞海》,翻检半天,《辞海》上说的也是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说什麽“鹢同鹝”,还有个名字叫“吐绶鸡”。 一转眼,像鹭一样的水鸟就变成了鸡。


  鸡就鸡,我们不妨查查这只鸡的来历。在《辞海》里,鹝指的是吐绶鸡,也就是火鸡,也叫绶鸟。难道,该绶鸟,不,火鸡或者鹝,就是“退飞过宋都”的“六鹢”中的一只?


  查到这里,我断定,要麽《辞海》里的“鹢同鹝”有问题,要麽百度词典解释的鹢就是一种“似鹭的水鸟”有问题。这古怪的鹢鸟啊,整个就是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含含糊糊漂浮在天空的一团疑云。


  可疑的六鹢退着飞过天空不久,一只叫做鹳的水鸟,细长的尖喙叼着一条小鱼,从天空直接飞进了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陶罐上。说到鹳,马上就想到鹳鹊,想到那首《登鹳雀楼》,鹳雀者,鹳鹊也。鹳鹊楼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永济市是县级市,归运城市管辖,濒临黄河,倚靠中天山,在黄河北岸。


  这一带的黄河真是人文荟萃,美不胜收。我们看地图,黄河大致是一个“几”形,从青藏高原到内蒙古河口镇,是黄河的上游,也就是“几”字一撇一横那一部分。从河口镇到洛阳附近的孟津一带,是黄河的中游部分,也就是“几”字的一竖一弯那部分。剩下的下游部分,就是“几”字最后那甩尾巴的一勾,直达渤海。


  鹳鹊楼的位置,就在黄河中游“几”字一竖一弯的那个弯的位置,这一带的黄河自西往东浩浩荡荡,河北岸是晋南的永济和平陆,河南岸是豫西的陕县和灵宝。大概是因为小气候宜人的缘故吧,这一带的黄河上天鹅翔集,所以三门峡市就有了一个美称叫天鹅城。然而在唐代,这里河面上飞翔的,却不是天鹅,而是鹳鹊。因为鹳鹊们喜欢在河北岸永济某地栖息,所以这里的一栋观景楼台,就叫做鹳鹊楼。


  大唐某年某月某日的秋天,太原人王之涣在鹳鹊楼上,往西看,白日依山尽,苍山如海,红叶晚潇潇。往南看,河面上舟船往来,流光烁金。河之洲,水之上,到处是鹳鹊或飞或栖,或歌或舞。他转过身子往东看望去,居然就看到了滚滚黄河滔滔奔涌,流进了几千里之外的渤海之中。


  还是这个王之涣,有一次在凉州(现在的甘肃武威)与高适、王昌龄等人喝酒,酒酣耳热,站在酒楼上眺望黄河,这一次,他没有往下游看,而是向西,向上游一望,居然就把黄河看到了天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我们现在知道那地方不是西王母的瑶池,而是河源星宿海一带,也就是李娜歌里唱的青藏高原。


  一条大河,简直就是为王之涣而浩荡不息。他在鹳鹊楼上往下游一看,就看到“黄河入海流”;在凉州酒楼往上游一看,就看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想如此一目千里,他一定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用心灵,用神思。在他的神思逸飞之下,一条大河尽收“眼”底,两首好诗风流千古。很好,很好,有好诗下酒,何须究柢那只鹳鸟的来历呢?《鹳鱼石斧图》的鹳鸟也好,鹳鹊楼的鹳鸟也好,都是王之涣的鹳鸟。没有他的诗。现代的人们是否还记得有一只鸟的名字叫鹳鸟,尚未可知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无尽藏:南唐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

作者:庞贝

  一卷谶图,一首谜诗,一座迷宫般的园林。《无尽藏》集禅意、诗意、悬疑于一体,通过破译一幅《夜宴图》,讲述了南…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