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舌尖上的危险

时间:2012-07-20 17:03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李悦 点击:
  看腻了宫斗和家斗,厌烦了湖南卫视明星们无厘头的狂欢,电视观众们还是在屏幕上找到了热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该片掀起了全民深夜收视狂潮,与之相配合的是同名书的出版,印数巨大。能够预想类似的美食电视节目和相关图书、画册又要相继而出,非造

  看腻了宫斗和家斗,厌烦了湖南卫视明星们无厘头的狂欢,电视观众们还是在屏幕上找到了热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该片掀起了全民深夜收视狂潮,与之相配合的是同名书的出版,印数巨大。能够预想类似的美食电视节目和相关图书、画册又要相继而出,非造成看吃谈吃试吃之集合效应不可。


  这个夏天,中国,被吃感动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同名书显然是粗糙的,错处颇多。例如有概念错误,片中认为甜是五味之一,其实我国古代称的五味中没有甜,有的是与甜相近的甘。《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写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例如片中说:“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显然是逻辑错误,同是吃豆腐的人,其中有安于清贫者,也一定还有追求富贵者也!还有史实上的错误,片中说云南大理食品乳扇是元朝传入的,解说词说:“在800多年前,忽必烈时期的蒙古人远征到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人也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其实大理人食用奶制品才100多年,清末云南才引入了奶牛。类似导游们的忽悠性讲解词过多地被该片引用了。


  该片才播完,网上就响起了一片“美食爱国主义”的呼声。这原来该是很久远的历史深处的声音,在封建社会中国自以为是世界之中心,向四夷之地炫耀中原美食以及美服、美乐等,并想让四夷仿效之,以达到臣服之归化之。如今的世界各国都有美食,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各国美食的出口。我们拍片出书为国产美食打广告,也很难改变出口难的困境。重演历史上所谓“同化”的儿戏,除了自欺,还是能告诉世界我们是惯于沉浸在物欲当中的民族。面对着经济危机及领土纠纷,我们选择了最轻易的解决方式:吃即爱国。面对着精神缺位,世风日下,我们还能学着阿Q喊一嗓子:“我们还有美食!”


  当然,吃也能吃出文化,吃出文明。我们最早的吃文化是起因于“吃不上”。例如山西地少人多,许多吃不上饭的穷人就选择出走,走到塞外,走到蒙古,走到俄罗斯,走到欧洲。这些旅蒙商赚了钱又走回山西,修建高宅大院,红漆院门紧关,如同一张嘴。院中白天吃那些过去吃不到的东西,夜里大红灯笼高高挂,难怪圣人们都说:“食色,性也!”


  食文化把中国文化拖累成“身体化”、“口腔化”的文化,过于“唯物”,过于“现实”,过于世俗,过于感性。所以不再有超越性,不再有形而上,也就很难有宗教。吃就是中国的国教!


  《舌尖上的中国》符合了我们的国教精神,而后该片和该书必将掀起一个吃的狂潮。随后照本宣科地吃动物,吃植物、吃资源……吃得营养过剩生了病,吃缺了或吃光了资源就造假,乃至没有可喝的牛奶,没有可吃的安全食品。由于吃,而造成不再能吃,进入悖论的怪圈正是我们中国人生存的真相。


  写到这儿,想起网上一段描绘皮鞋的顺口溜:“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溏,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


  还想到佛山一家调味公司用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做酱油原料。


  我甚至天真地想:若是能有一部揭露和批评食品造假的纪录片该多好呀!那部片子就叫《舌尖上的危险》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米罗山营地:最真实的抗战记录

作者:陈河

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