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深夜,耳边回旋着伪鲁兰斯的《黑色星期天》、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也有《奇异恩典》和《平安夜》的旋律……高贵、感恩的音乐能涤净灵魂中黑暗的部分,使孤独的心走出孤独,使无助的心充满力量,使迷失的心回归正道,当不被理解的自我由于远避世俗越走越远、渐渐不知不觉偏离正途走入极端时,充满人性光辉的音乐能使闭锁的心灵启开因压抑重重深锁的大门,温暖的光辉沐浴着处于黑暗边缘的思想,优美的旋律柔和去自我保护产生的锐利,再生的爱,使灵魂获得了拯救。
对音乐敏感、且情感丰富的人,在心灵痛楚时会选择回避尘世的方向,陷在更深的孤独中寻找灵魂的安静,或在激烈的旋律中试图抵消情感上的茫然;然而,不论是成熟的心还是单纯的心,都会对光明充满渴望,对美好愈加崇尚。
正是由于不被理解或被拒绝才使心灵生发巨大的痛苦,在消沉中倾听更沉重的音乐,也许会将自我较弱的低落与音乐及背后更沉重的背景比较,从而化消自身“我是一个最不幸者”的认识找回心理平衡;也许,就被黑暗的沉重束缚,堕落入更黑暗的深渊之中,伤害与罪恶也会由此产生。例如:《葬礼进行曲》与《黑色星期天》(真正的原版已无普通人听到)……倾听黑色音乐对于意志不强、思想认识不足且对音乐敏锐、情感丰富、坎坷多难的人来说,是启到了通过诱发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低落的情绪被夸张极限化。其实这对所有喜好音乐且感性的人是同样的体会,心灵中黑暗的部分被强化,好比如说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的的杂文者会看到社会丑陋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而一部分人极端的情绪会使思想投入到黑暗中,对人世界的存在形式感到绝望,在越来越多展现的人性的丑陋面中失去对未来的追求,美好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人间充斥着虚伪和罪恶的阴影,越是挣扎就堕落越深,越是反抗就越被打落入无底的深渊,单薄的个体无法和强盛的群体或团体抗衡,利益被剥夺,存在被漠视,生命仿佛在苟且偷生,生活在压抑中又时刻感受到种种不公平……生命的岁月一再通过真实的观感重复叠加于——世界是残酷的、人道是飘渺的、生活是痛苦的、人命是卑微的,沸腾的热血逐渐冷凝,甚于麻木,而黑色音乐则更强化了真实的感受,从而使伤痕累累的心灵落入彻底沉沦的境地,直至精神崩溃。
要清醒地觉悟到音乐对心灵的感染力,不被它束缚,也要有强盛的意志力与之对抗,更要有自信的思想消化剖解,但这对于感性的心灵来说总是艰苦的理性调节步骤及过程,应该还有更轻松的途径。
所谓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音乐,它来源于心灵的呐喊和微笑,那么,使生命升华而非下降,音乐也是对于个体最直接最具有感染力的感应对象。情绪低落的时候,意志力强盛的人可以用反疗法以激烈或更深重的旋律来刺激复活对生命的热情;像我们这样意志力薄弱的人而言,聆听充满人性光辉的美好的音乐当是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人性的坠落还需要人性化的拯救,例如《铃儿响叮当》与《奇异恩典》……这两支曲子都来自于基 督 教音乐,但我却是个坚定的反上帝存在的人。所谓说:“音乐无疆界”,其实真正的上帝应该就是我们人类的心灵,美好的心灵创作出来的音乐总是容易会被向往美好的心灵接受。谁还在意它源于何处呢。
“专一”,是倾听音乐时首要的前提,专注于某件事而忽略其它事,对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的人们来说都尤为重要,是否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全在于是否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去?!耳聋的贝多芬因为成了聋子获得了更为专一的途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耳聋之后创作出来的。但那时他已经看清了眼前的社会,对音乐的认识已经凝练随心,没有声音,音符依旧在他的脑海中轰鸣。但他的确更专一了,闲言琐屑已经留在他眼不见的阴影中。着名的《月光曲》和《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都是耳聋后的作品……听《黑色星期天》而绝望的人是因为聆听太专注,不知不觉把自身的遭遇与旋律中黑色的部分相融合导致的极端结局,坠落的心无法脱离幻想回归现实,即便现实是那么令人感到丑陋,却仍有美好的自然,人性中也不乏美好的一面,黑暗的对面总是照射来无数明亮的光线。
专一也要分清不同的境地场合,专一于音乐,也要专一于生活,脱离了现实我们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让感性最大程度地激发;脱离了音乐我们要回归到生活的现实中,使理性清晰明白地展现。音乐的目的首先是使心灵获得解脱,而非将灵魂拖入无底深渊……音乐的魅力,传播着灵魂高尚的歌声,是自我救赎还是拯救于他人,叩问于心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