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轻易地了解别人,却无法客观、中肯的认知自己。其实并不是了解别人,比认知自己复杂,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难以把握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起来是我们做人的信条,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我们并不能做到。因为我们在生存哲学里,很快适应了一种欲盖弥彰的活法。这种欲盖弥彰的精髓,就在于对缺点的内敛,对优点的张扬。
我是一个自小,在贫寒家庭成长过来的人,由于物质的匮乏使我过早形成节俭的习惯。节俭本是一种优点,但是当你把持不好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吝啬,更或者是一个守财奴。其实在我看来守财奴,它不是一种穷富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就算这个人富甲天下,但他那极强地物质占有欲,使他奴气十足。就算他一天过的很奢华,但在他的骨子里,他还是个穷人,精神上的穷人。因为他守的是一份占有欲,而他的一生只是个保管员。
我呢?到目前为止无钱可守,节俭是我的优点,捉襟见肘是我的现状。无钱可用的底线,除了冒险地抢劫之外,剩下的只是精打细算了。我不想那样去做,但去别无他法。这就像我不甘心于沉寂,但寂寞却与我相伴;这就像我不甘心于贫穷,但贫穷却尾随我而来一样。我节俭,但我吝啬,更不曾想去做守财奴。
我喜欢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与洒脱,我更崇尚人情胜过金钱的价值观。在我看来一个人纵然富可敌国,但他如果薄情寡意、众叛亲离,有钱又有什么用呢?因为钱的价值,也已经暴跌到只有为富不仁的份上了。更何况那些只剩下贸易的守财奴?我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认为我是个仗义疏财的君子,我不敢太直接的允诺,但我自认为也不错。
那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因为我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卖关子。“适中”是人活着的最佳状态,而我却偏离了这个位置。从而也把自己的优点变成了缺点。优点与缺点是相对的,就看你怎么来把持了。而我把优点变成了缺点,而缺点还是一程不变的缺点。我没有过尤而不及,而是失衡了。节俭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为了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它对于我而言却是一种被迫的屈从,选择与自愿有时候是不属于弱者的,弱者能做的就是顺从。
我的生活并不富足,甚至有点寒酸,但节俭向来只是针对我一个人的生活。对于亲朋的所需,我往往会一掷千金的。由于多年形成了对自己的刻薄,对亲朋的大度。使我在很多时候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我。这次我得病了,虽说病并不是大病,但是在吃了一个礼拜的药之后,依然不见起色。在这个时候,做为但凡有常识的人,第一个念头便是去医院。而我在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后,一直就那样拖着。总想着病会有好的哪一天,总想着自己能扛过这一次,总想着自己可以从其它渠道能获得偏方秘笈。去医院一趟得几千块钱,并不是自己拿不出来,而是想着在自己成家准备当爸爸的时候,这钱应该别有用途。就这样找着足可说服自己的理由,就这样一天幻想着自然的痊愈和偏方,就这样的一天天拖着
朋友走着走着,散了很多。亲人走着走着,也散了很多。在这不多的亲朋里,不是每天问候,就是诚心地询问。我大器地应对着,虚伪地的敷药着。直到他们明白了我的动机之后,在齐刷刷地伸援被拒绝后,异口同声地说“你原来也是个守财奴。简直是顽固不化的哪种!”我无言以对,而这种无所谓的刻薄之道,又能带给我什么呢?是该想一想了,我这个顽固不化的“守财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