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怕看见穿军服、警服的人,远远看见就赶快走开离得远远的。我家没有穿军服警服的亲属和亲戚朋友。
儿时一次随妈妈去亲戚家吃喜酒,东家有一客人是警察,警服外面还挎着驳壳枪,一个个孩子喜欢看新鲜,围着团团转,这个摸摸他的警服,那个抚抚他的驳壳枪。我却绕开了走。
我家附近有一祠堂,原来常和邻居、同学在祠堂门外高台阶上骑石狮子玩。自从那里驻扎了宪兵我便躲得远远的,上学和放学都不路过那门口,绕开那条路走。
不知是怎么回事,自幼就胆小怕事,对穿制服的人有种恐惧感,成年后也不和这些人来往,更从来没交过这样的朋友,连穿保安和工商制服的也离得远远的,站开一点。其实他们既非官也非兵还非警,同样也是平常人,也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有什么可怕的嘛。
有一邻居当了临时“交通警”,就是代替警察在路口值班,挥手向左向右持秩序的那种,自从他着一身警服后,便渐渐疏远了,总觉得他不和我一样的人,格格不入。
我那单位聘来一门卫“保安老弟”——称他保安老弟是因为打照面许多年,仍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又曾称呼过我一次“老兄”。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姑且称“保安老弟”。
“保安老弟”来单位做保安多年,他穿上制服后凛凛然。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即便不穿制服我也觉得他凛凛然,进出时极少搭腔。
他离开单位后在街上偶然遇见却大不相同,笑逐颜开、和颜悦色,远远的就招手。我的眼睛极度近视,近前才看清楚:“是你呀”!他就是这时称我“老兄”的。遇见了两次他都非常热情,如同常来往的老朋友,立时把手伸了过来,甚至勾肩搭背近似拥抱。
我问他干了那么多年为什么离开。一次的回答是“别提了!”又一次的回答是“不说了、不说了!”像是有委屈。
猜想是心理不平衡。他除门卫外还经常管点别的什么,比如常常手持电筒满院子巡视,入夜后如果有人外出便问“晚上还去哪儿呀?”是份外事,猜想是有人交代他的“任务”。
究竟什么份外事不得而知,或许是不能讲的。几位保安中就他一人积极,其他保安则只管大门的安全,管陌生人的进出,他却连天天见面的家属老人也非常“关心”。
于是我忍不住猜想。为什么有猜想的念头呢,因为他的眼光有些别样,又看见他手持电筒这里溜溜、那里溜溜,有时还往高处照。门卫的职责就是看好大门,四处照什么呢,不理解。
又联想起十余年的前的一位门卫老人。世纪之初那些年,为练功的事曾经轰动一时,曾经闹哄哄了好一阵。
那几年,每天的电视节目都不耐其烦的大声疾呼,喧嚣声嚷嚷一阵阵的,弄得惊天动地、鸡犬不宁,耽误了不少好看的电视节目,连孩子也嘟嘟哝哝,嫌啰里啰嗦、嫌烦、嫌长篇累牍:怎么又是这些嘛,节目又看不成了!
那日子的大门门卫是一慈祥的退休老人,她只管认真负责看好大门,从来不持电筒这里照照那里瞄瞄,人家晚上出去也不问“晚上还去哪儿呀?”
老人临走时拉着院子里的一老人语重心长的告诉说,有关部门曾叮嘱她“多盯着点”。有什么好盯的,老态龙钟、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难道能扛枪扛炮不成。
这老人非常善良、明理,不管理其它闲事,单位聘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单位既然没有要她“多盯着点”,她就不管别人要她“多盯着点”的事,只管看好大门。
老人很善良,临离开时还没有忘记提醒院子里的老人一句,要她们自己留心一些。哼哼,对一些老人怎么如此的不放心,如此的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哟?有这样的事,还加上其它一些事,怎么能不叫人猜想呢。
不一定是瞎猜,听说公园和大街小巷就常有一些游游逛逛的“闲人”,他们喜欢挨近不认识的人群,把耳朵竖得高高的,巴不得自己能长成顺风耳,能听见人家在说一些什么,在议论一些什么。据说有人得到过报酬呢。
不知道这些“闲人”中的多少人得到过补报酬,得到了多少。呵呵,重赏之下才有勇夫,还有蠢夫、傻夫嘛。竖起耳朵偷听别人说话是很不光彩很不道德的,没好处谁乐意多管闲事被指着脊梁骨,谁乐意出卖灵魂。
真是花冤枉钱,白花去百姓的血汗钱,老人能做什么呢。难道是怕国家太富,怕高税收花不完,怕百姓的日子过得太好?东补贴一点,西补贴一点,让他们到处游游逛逛做什么哦。
还有一事。楼道上有人装上了监视摄像头,还常有过陌生人来到院子里,这里坐坐、那里站站,这边游游、那边逛逛。呵呵。
于是就自然而然会联想,想到了那“保安老弟”决不是白忙,想到他会忽然不平衡,会委屈,会牢骚,会回答我:“别提了!”“不说了、不说了!”。猜想是劳力付出没得到报酬。
单位没要他持电筒四处照“盯着点”。单位怎么会要他“盯着点”自己的“父老兄弟”呢,当然不会,当然就不会给报酬的,吩咐“任务”的人没有看到成绩,当然也不会给报酬。于是白辛苦了,白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了。
猜想对不对就只有人家心里知道,“一叶落知天下秋”嘛,推测而已,感觉得那位老人的提醒不会是无的放矢。
不过现在新来一个保安虽然也一身“戎装”,倒是一脸笑意,还问:大爷多大年纪,真是不错,每天还能坚持锻炼。
这是破天荒,有了第一个着制服的朋友,每天早晨锻炼时会聊上好多句。他从来不四处转悠,更不电筒到处照。他可不是“保安老弟”,而是“保安小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