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一般形容一个人的外表,难听的说法,常常是:拉着个苦瓜的脸。 苦瓜的表层有一些疙瘩,说的不好听,和癞蛤蟆身上的一模一样。常见的苦瓜和我们苏北本地的 丝瓜或黄瓜差不多。家乡有一种圆形的,被称为“癞葡萄”,说到底,其实也是苦瓜的一种。只是那种癞葡萄,要吃里面红色的甜甜的瓤子。有一年我试了一次,把癞葡萄的皮洗净了凉拌,除了少了些许的清脆,其他的和苦瓜的味道差不了多少。 夏天是吃苦瓜的绝好季节,苦瓜中含有独特的维生素B17和生理活性蛋白质,经常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防癌。苦瓜还具有一种独特的苦味成分——金鸡纳霜,能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起到消暑解热作用。苦瓜又称“君子菜”,如果用苦瓜与其它的菜混炒,绝不“殃及池鱼”,苦瓜不会把自身的苦传染给别的菜中。 我不喜把苦瓜弄熟了吃。我喜欢凉拌。把苦瓜洗净,一剖为二,去瓤,切成薄片,放在开水中焯一下即可,再放在凉开水中浸泡一会。捞出来,去水分,调上蒜呢,香油,酱油,鸡精。喜欢吃辣的,放一点椒丝,搭配上也好看。有时候苦瓜被开水淖过,苦味淡了一点。想吃原汁原味的,把切成薄片的苦瓜直接用盐腌制,滤出水分直接加调料装盘。 说起苦瓜,总想起一个故事。那时候,我们单位有个姓霍的同事,是部队转业的。平时喜欢和别人抬杠。有次我们在一起喝酒,上了盘苦瓜。不知为啥引起了吃苦瓜这样的话题。他叫饭店老板拿来整只苦瓜,他往一只大玻璃杯倒了有三两多的白酒。老霍说谁吃一根苦瓜,他一口喝下那杯酒。也真有较真的人,同事小徐当场把那苦瓜吃下了肚,老霍也一口干了那杯酒,最后瘫倒在酒桌前…… 好像是十年前的事,想起来,如在昨日。单位倒闭后,我再没有看到过他们。 今年入夏以来,每周我都要吃上几顿苦瓜。 面对苦瓜,小儿从不动箸,在我的劝说下,也能吃上几片。可每次吃到嘴里,他的脸上,呈现的大都是一种苦相。 看到一则关于苦瓜的民谚: 人讲苦瓜苦, 我言苦瓜甜。 甘苦任君择, 不苦哪有甜。 也许苦瓜真正的味道,小儿还没到品出来的年龄。 黄花菜 早上和儿子一起晨练,回来须绕一点路才能到达菜市。想这天气越来越热,不如顺便捎带点菜回家,省得回头再跑一趟,也让儿子体味一下原生态的市井百态。 在一家摊位前,儿子一眼就看中了黄花菜。我看着也惹人爱怜,摊主说,采的不多,一元钱全部拿走吧。回家的路上,儿子兴高采烈。老从布兜里拿一朵放在鼻子上嗅。 黄花菜,连云的山上较多。有次和朋友去东磊,在那里也发现了不少。只不过看在眼里,已无心去采摘。那么美的花,开在那么美的山上,已让人生不得邪念。 一直喜欢吴昌硕。他的写意画里,萱花是他常画的体裁。小时候不懂萱花就是黄花菜,照着模枋,别人看了说好。我说好在哪里?他说你这牵牛花画的不错,心立马凉了半截。 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话:黄菜花都凉了。黄花菜为什么凉了?因为黄花菜本就适宜凉拌。做前要把黄花菜洗净,放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再放到凉开水中浸泡二小时。注意这个时间,只有二小时,才能把黄花菜中的毒素分解出去,然后加常用的佐料装盘。 黄花菜有较佳的健脑和抗衰老作用,这是由于黄花菜含有丰富的卵磷酯,对增强大脑机能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的疗效,故黄花菜又被誉为“健脑菜”。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黄花菜常与黑木耳等斋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营养丰富。 黄花菜之美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典雅的风采,教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难怪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苏东坡曾赋诗曰:“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白居易也有过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说到忘忧,其实这倒是黄花菜的又一个别名。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周围栽种黄花菜,借以解愁忘忙,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这个故事倒是十足的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