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大双回家看望他爹,进门却发现爹没在家。四处打听也没人知道。等到太阳落山还没见到爹的影子。爹有严重的关节炎,左腿还不得劲,走路都要拄拐,天已经黑了,到底到哪里去了?大双心里开始有些紧张。于是他又重新每家每户地打听。把整个村子都找遍了,还是没找着,大双的汗都流下来了。这时有人提醒会不会到亲戚家去了?对呀,我怎没想到呢?于是大双连夜到亲戚家找爹去了。
河东有个孝媳叫秦玉英。四里八乡提起她没有不佩服的。玉英伺候瘫痪的婆婆,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媳妇实在难找。
这天早上,玉英在给婆婆喂饭时,感觉婆婆像有什么心事。说,婆婆有心事就说出来吧,不要憋在心里。玉英再三询问,婆婆终于说出自己的意思。自从得病以来样样都好,就是见的人少了。不怕儿媳笑话,婆婆有件心事,最近老想着一个人,不知他现在还有没有了。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在走之前,和他再见上一面那该多好。玉英最善解人意,婆婆一点她就透了,于是问婆婆这人是谁。婆婆,不知河西的李建树还在不在了。
玉英是个明白人,很快找到李建树的家,见到李建树后就把老人请到自己家中。俩个老人一见面,彼此都有些激动,很快两人就唠起嗑来,炕上一个,炕下一个,客客气气,亲亲热热。玉英在一旁听得也很投入。俩老人从过去的苦,谈到现在的甜,从年轻时一起建水库到后来的农业学大寨,想想那段日子走过来真是不易啊。再看看现在的日子,谁能想得到会今天的好日子?两人如外乡遇故知,越谈越高兴。看来他们心中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后玉英决定不让李建树老人走了,留下来陪婆婆几天。 可刚住了两天,就有人找上门来。
玉英听到有人来,走出堂屋一看,来的不是别人,原来是大双。他俩本是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一起长大的。尽管大双满肚心事,可在同学面前也不便过于外露。当玉英知道大双是来找爹时,竟“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也算是缘分吧,如果是别人她做不了主,既然是老同学的爹,这事就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办,将大叔留在这里,以后就有她来照顾。大双瞪大了眼,看着玉英,没想到这么多年没见面,玉英傻到这样的程度。玉英却还看到了一双不信任的眼睛。
大双说:“这怎么能行,一个老人还不够你操心的,这事可非同一般,他们又不是小狗小猫。怎能搁你家养着呢?再说……”
玉英抢过话头:“你不用再说了。从今往后老人的事就不用你管了。你该忙啥忙啥。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双的脸涨得通红:“我的爹,别人给养着。这事人家知道了,怎么看我?”
玉英上前一步:“你怕我虐待你爹是不?要不你就问问你爹这两天在这感觉怎样?”
这时,李建树从外面回来了。看见儿子,很尴尬。不知说什么好。玉英赶紧过来扶着他:“大叔,这两天在这感觉怎样?过的还好吧?”
“好好,谁会想到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媳妇,这么通情达理的孩子。一天也不想离开她啊!”
“怎么样?放心了吧。我不是撵你。知道你忙。当着工头也不容易,就不留你吃饭了。把你的电话号码留下。有事我就找你了。”秀英笑着对大双说。
大双这时不知该说什么好,眼泪在眼圈直打转。
“看你,这么点事还动什么感情!两个比一个更好伺候。你不懂老人的心。走吧。难过什么,你看多好的事。对了,不过我还有个条件,不准你拖欠工人的工资,你爹先扣在这里,算是人质吧”
大双掏出钱来往秀英手里塞:“身上就这点儿,你先拿着。”
“就这点儿钱想买我的人质?没门儿。快走快走。真伤感情!”说着秀英将大双推出门外,把门闭上了。
大双迟迟没有离去,看着这农家小院,顿觉精神倍增,上车轻轻按了一下喇叭,算是告辞,慢慢朝城里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