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岳天边的海峡怀抱之中,独自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高山,世人称曰:‘东海崂山’。在高山的半山腰中,有一处深不见底的莫测涵洞,据民间传说:洞内,锁着一条撒野的蛟龙。这话无从考究,只是在深洞之内,的确有着一条碗口粗的万丈钢铁锁链,直通海底。如果你联和几个人用手去使劲摇拽,铁锁链搅动的海水会哗哗作响,这可是眼见为实真事。因年代久远,洞穴之内住着一大群道行不浅的狐仙。为首的狐头,是一只有着八百多年道行的秃毛雌狐,雌狐经常率领着它的狐子狐孙,在洞穴的口处、搭台唱戏,设宴狂欢。在这挺拔的崂山前怀,有一百户的山村,村名曰‘崂山坪坝’。坝后又一高台,半里见方,台高足有八丈。台上筑一寺院,廟名叫——崂山寺廟。寺后修一栈道,直通崂山峰顶。这崂山寺因地势偏僻,村庄稀少。只有一个小和尚,干着打柴做饭,兼添油点灯的营生。因此,香火十分渺少。崂山坪坝的庄主叫姓董名焕章。十分厚道,且喜欢助人。拥有良田五十余亩,渔船两对,家境十分富有。只是往上三辈,香火单传。所以,家族当中,人丁稀少。使得整个庄院似空中楼阁,显得外宏内虚。因此,董焕章一生修桥铺路,乐善好施。在方圆百里,是出了名的董大善人。他修善半百,偶得一子,取名‘传忻’。这董传忻不仅脑瓜天资聪颖,而且,人长得也眉清目秀,道貌昂然。在董传忻八岁那年,董桓章望子成龙,把心尖犬子,隐痛送去青岛崂山,拜张果老为师,学文习道,以琢成器。 这董传忻在跟张果老学道期间,悟性很强,其学问也日见猛增。秀才、举人、学士,那可真是进步大来步步高。才刚满一十八岁的年末岁首,就做上了道台的要职。因是因初次上任,不便携带父老。而在进京的途中,则师徒同游胶东。巡游途中,夜宿大水旅店的时候,遇见一位美貌女子,跪在旅店门口台阶之上,向张果老求情,张果老不理。董传忻不解问曰:“师傅为何不理?”张果老不消一顾地说道:“这是个狐精,来向我求讨真言。”董传忻见她生的美貌非凡,不免心中产生慕意,便求情说道:“不如少限它些时日,以了其心愿吧。”张果老也只好应允:“限你三年,违约泥坨。”言毕,命执法官拿来批文,盖好朱封交与女子。其实,这也是因果。所以,在董传忻做官期间,尽管政务精,政绩丰而受到同行的高看和上司的赏识。可就是有一样,他对人幼稚,不善事体和惩恶时心软。办案当中对犯人也经常手下留情。其实,这也是他仕途当中的一大弊端,为他以后得道埋下了一个深深地伏笔。 由于董传忻做官期间,特别是在上迎下酬的全过程当中,表现都润滑圆满。所以,在他刚刚任满三年的岁首,就被御批回家省亲。不过,因为还是独身,不便携带随从,招摇而往。也只好把随从留下护院,只身独轿,回到扶雏养育他长大他的胶东。由于他的心细忆强,虽然已离家三载,对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是景如昨日犹新。一点也不生疏。然坝后的崂山寺庙,则非同昨日,上山进香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不免探头轿帘之外探问进香人道:“此处为何如此热闹?”进香人说:“寺內观音很灵,进香者有求必应。但坐轿者则不得上山。凡强上山者,半山腰必定轿折人跌。”董传忻不信,非坐轿上山不可。然刚到半山腰中,果真轿扞折断,跌落与地。所幸身无大碍,只好徒步前行,以看真相。还没入寺,果见寺中帐外,香火甚盛。董传忻不解,问道童曰:“此因何要挂幔帐?”道童回答曰:“只因菩萨太美,唯恐进香者心生邪念。”传忻年盛,强行揭下幔帐。哇!这观音的确真的太美了。然细观惊曰:“这不是大水旅店的美貌女子吗?”便愤然抛幔于地怒道:“我为你求情,你却跌我一跤,太无良心天理了。三年时限已满,还不赶快出莲台走开。”话音刚落,塑像跌落于地。只见这时,在半空当中,张果老把一块黄帕抛于董传忻的脚下,董传忻双目一道金光闪过之后,便急忙跳上黄帕,连家也顾不得回省,便跟随着张果老飘然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