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的翻译
世纪的美国西部是个无法无天的世界,歹徒和警察都很强悍。有个名叫乔斯的墨西哥亡命之徒,在得克萨斯州抢劫了一家银行,然后带着一大袋子钱打算向南逃回老家。不过得克萨斯州骑警可不是吃素的,紧追不舍,不惜越过国界,最终在一个墨西哥小镇抓住了乔斯。
可是乔斯被捕的时候,口袋里连个硬币都搜不出来,肯定把钱藏在别的什么地方了。警察们决定逼他说出藏钱的地点。不过他们在审问时遇到了难题,乔斯只懂西班牙语,而警察又只会说英语,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当地人充当临时翻译。
警察先把乔斯狠揍了一顿,逼问道:“钱藏在哪儿了?”翻译用西班牙语说:“警察要你告诉他们藏钱的地方。”乔斯挣扎着回答:“告诉警察,我绝不告诉他们。”翻译转达给警察:“乔斯说,他绝不会告诉你们。”
不耐烦的警察们齐刷刷地拔出枪对准了乔斯的脑袋,对翻译说:“告诉他,如果他不说出来,马上打死他!”翻译不敢怠慢,立即告诉乔斯:“警察说,如果你不说,他们就打死你。”
乔斯没想到得克萨斯州的警察们这么粗暴,看着眼前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决定还是保命要紧。他垂头丧气地对翻译说:“告诉警察,我把钱藏在河边的桥上了。”翻译回头对警察们说:“乔斯说,打死他也不说。”
接下来不用问也知道,翻译一定是骑上快马直奔藏宝地点发财去了。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当你委托别人为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他的利益与你的不一致,那就别指望这事能如你所愿。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激励不相容”,是威廉·维克里和詹姆斯·米尔利斯共同提出的,二人因此获得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这个原理,要想把事情办成,就必须把你和为你做事的人的利益绑在一起。所以警察应该事先答应翻译找到了巨款就给他一笔相当优厚的酬劳,然后冷酷地告诉他:“别耍花样,我发誓如果让我发现你家汤锅里哪怕多了一只鸡,就算你躲到月亮上去,我都要把你揪回来剁成肉酱……”金钱加恐吓大概能让翻译打消从中牟利的念头。
把大家捆在一起
“激励不相容”在军队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将军的目标就是赢得战争,所以他希望打仗的时候人人英勇善战,不畏牺牲。但从士兵的角度看,奋勇向前则意味着自己非伤即亡,若伤亡在即,胜利于我何益?况且作为个体,士兵只能控制自己的战斗行为:如果我往前冲,别人向后撤,则我亡人存;如果我往后撤,别人也往后撤,全员皆退,那就要比比脚下的功夫,看谁撤得快。所以作为个体,理性的选择就是:他人在前我在后,他人先冲我后上;他人迟疑不前,我就悄悄开溜;如果大家都想溜,我就捷足先溜。但如果人人都这样想,则必定满盘皆输,招致集体的灾难。
可见,将军与士兵的目标并不一致,发生了激励不相容,怎么办?将军只有想办法把士兵们的利益与自己的目标捆在一起,实现“激励相容”。
战争结束后,表彰英雄、论功行赏、加官晋级等措施必不可少。打了胜仗可以获得赏赐,更可以通过升迁获得某些特权,况且,升迁之后,在战争中伤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与士兵保住性命的目标是吻合的。
体罚、打骂在军队中也较为常见。古代军队中的割耳、鞭笞、差遣苦役……现代军队中的批评、教育、警告、记过、关禁闭等,都可以迫使士兵把上阵杀敌作为自己的目标。
此外,深通谋略的将军们还会通过各种巧妙的手段将士兵们保命的目标与奋勇杀敌捆绑在一起。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把士兵置于只有玩命才能保住性命的境地。军服也有这样的作用。战败之际,不同的军服使溃散之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激励士兵们努力求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