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过伤害的女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从此不相信男人,而是从此失去幻想爱情和追求幸福的信心。 与其说女人爱的是男人,不如说她爱的是她对爱情的想象。男人是否符合她的爱情标准,从另一个角度可解释为:他带给她爱情梦幻的,是正向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打击。
与女人将暗恋当作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可能永远不付诸行动不同,“闷骚”男人在享受之外,通常会把暗恋当作奋斗的动力。
男人一旦喜欢某个女人,不到两秒钟,就会想到性。
男人认为女人更容易暗恋,而女人却认为男人才是暗恋狂。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矛盾。它是不是说明,每个人都在竭力擦除自己暗恋异性的记忆,而对被异性暗恋的经历沾沾自喜?
为什么常说女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就因为她们的爱情过于感性,精神的成份太重,以至于她们非常容易掉进“暗恋”这种单恋陷阱(尤其是初恋时)。关于暗恋的文章,网上早已铺天盖地。女人一讲起自己的暗恋故事,都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可见被暗恋对象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之重,可见那段不见光的感情伤她之深。然而,真正将这个感性问题上升到理性和学术高度的,却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的同名电影由此改造,可惜没耐心看完)。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出身贫寒、家庭不幸的女孩,如何从13岁到24岁,死心塌地地暗恋一个曾经是她对门邻居的男作家。其间,她被动地跟他上过床,生过他的孩子,然而又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然后再跟他上床。直到他们的孩子病死,自己病重,她才鼓起勇气给这个从来不知她为何人的“陌生”男人写了一封近三万字(以汉字计)的长信,详细描述了她11年来是如何痛并快乐地暗恋这个男人的心理路程。
女人为什么容易暗恋?专家们将原因归结于女人的自恋和自虐,并由此上升到女人甘愿为爱情默默付出、牺牲自我的“圣女情结”。不能说这种说法没有道理。爱情是一种绝对感性的内心体悟,某种意义上说,喜欢暗恋的女人对爱情更“无畏”、更“自信”,因为即便没有男人,她也能以一种“自认为幸福”地方式过一生。对受过伤害的女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从此不相信男人,而是从此失去幻想爱情和追求幸福的信心。与其说女人爱的是男人,不如说她爱的是她对爱情的想象。男人是否符合她的爱情标准,从另一个角度可解释为:他带给她爱情梦幻的,是正向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打击。
人们常说“男人一夜,女人一生”(反过来是否成立?),其意一指男人薄情,二指女人多情。女人回味爱情,仿佛牛之“反刍”。如果当时的情爱足够精彩,从此无其他男人可超越,女人就可能选择终生活在回忆里,细细地咀嚼她的历史爱情。在金庸大侠笔下,这种女人俯拾皆是,现实中这样的女人也不少,只是她们会选择一种现实的方式,用婚姻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至于她们的精神世界,又何尝停止对过去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无尽“暗恋”?
什么样的女人更容易暗恋?除了上面提到的自恋与自虐,敏感、羞涩、自闭、自卑、易伤感、爱做梦的女人也往往容易深陷其中。(比如林黛玉,她何曾正面向贾宝玉表达过一次感情?“黛玉葬花辞”算不算写给上帝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一方面源于她的先天性格,另一方面也与她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感情、父母关爱息息相关。仍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主人公为例。“我的父亲早已去世,我的母亲成天心情压抑,郁郁不乐,靠
养老金生活,总是胆小怕事,所以和我也不贴心。”正是因为家庭贫寒和感情饥渇,她的生活才成为“阴惨惨、乱糟糟的一团”,她不得不在冷清的家庭之外找一个精神寄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暗恋是不是又包括部分“恋父”情结?
这样说来,暗恋就不是女人的专利。事实上,有过暗恋经历的男人并不少。在他们的人生成长经历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暗恋的经历。他们的暗恋对象,多半是年龄、阅历、心智等方面超越他们的女人,可能是电影明星,可能是他们的老师或同学,也可能是隔壁邻居。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暗恋,而不是直接表达,或者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不配谈爱情,或者因为那个女人远远超出了他能掌握的范围,或者再通俗一点,因为他暗恋的是男人们都喜欢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被垂青的“风骚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