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走进天一阁

时间:2012-09-28 10:34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勤耕人生 点击:
  藏书楼是一座以“宝书楼”为主体的六开间二层楼房木结构的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这种建筑形式,是充分反映了藏书楼主范钦对藏书保护思想的。范钦有鉴于当时许多藏书楼大都毁于兵燹的历史教训,他在批阅藏书时,看到《易经

  心仪天一阁已久。


  当细细品味了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风雨天一阁》后,心中更是积蓄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去看看这座作为“一段古典文化事业象征”的建筑,感受“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天公似乎总与偏爱的人较劲。六月一天,当我们三人走在月湖之滨绿树掩映的路上,恰如余先生的遭遇一般。铅灰的天空飘着细雨,白墙黛青的瓦檐下不停滴着雨点,仿佛诉说着周围的冷静与古旧。而与它映衬的是那鳞次栉比、车流不息的街道。不论怎么讲,这座服装闻名的现代城市,褪却它的喧嚣与繁华,时时透露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又似乎与天一阁紧密相关。


  小路引人前进。来到“天一阁”的大门前时,尽管我不曾感到对它的陌生、疏远,就像是与一位久远而熟悉的历史文化老人的一次晤面,但我还是抓紧时间整理了一下纷至沓来的、自己过去关于天一阁的种种历史和文化的思绪……


  天一阁是我们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自嘉靖十一年,二十七岁的他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二十八年后升为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去官归里。他具有健全的文化良知,因而得以广泛搜求图书古籍。我已看过不少的古籍典册了,然而,逡巡、徘徊于天一阁大门内外,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充满遐想,那时办完公务,急匆匆来到藏书楼的范钦,就是从这里经过,走入他那最为珍爱的图书典籍世界的吧?我还仿佛听得到深邃的历史的时空里范钦那小心翼翼翻动一册册书页的声音,比开道的鸣锣和吆喝都要响亮……


  天一阁自建至今,“虽时修茸,而未曾改移”,它的建筑也清晰地刻上了时代的印记。进入天一阁的西大门,全部为木结构,此为清代所建。大门两侧的石狮子也是清代的。在门厅的外侧还有一横匾,上书“南国书城”四个大字。大门两旁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天一遗形源长垂远”;下联是:“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读罢对联,让人不难想到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发出无限感慨的那句话:“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而步入大门后,一块题为“溪山逸马图”照壁,映入眼帘;与此相映成趣的,还有右面直门内象征正义的被称为“麒麟”的另一块照壁……天一阁,不知吸引了历代多少文人学士的敬慕?在这里,后人留下的每一处文化纪念,都是这种精神的一种证明,但是我感到,这些文化陈迹,对于天一阁承传中华文化的精神,更是一颗颗薪火相传的不灭火种……


  我终于来到这座藏书楼下了,我看到经过历代风雨的洗礼,它的身躯之上已经落满了历史的尘埃,甚至有的地方色彩斑驳,但它仍巍然矗立,迎接着人们那叩访、惊奇、赞叹、拜谒的目光……据有关资料介绍:三千多年前,商代就有了图书馆。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私家藏书,宋、元、明、清更是私家藏书大发展的时期,数以千计的私家藏书,有的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以原貌原构保留到今天,也就只有眼前的“天一阁”了,其它因多方面的原因早已成为历史的痕迹。


  藏书楼是一座以“宝书楼”为主体的六开间二层楼房木结构的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这种建筑形式,是充分反映了藏书楼主范钦对藏书保护思想的。范钦有鉴于当时许多藏书楼大都毁于兵燹的历史教训,他在批阅藏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样的说法,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能制火,于是改藏书楼原“东明草堂”名为“天一阁”,期望能以水制火,使藏书楼永久保存下去而不被火所毁。同时藏书楼与住宅建筑不相毗连,远离灶火,严禁烟火入阁,又在阁前凿一水池,蓄水备用。还制订了极为严格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藏书禁约。极为严格的制度,和范氏家庭对此的严格恪守,对天一阁的藏书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天一阁藏书量最多达到7万余卷……但是,天一阁如果仅是止于图书的收集、保藏一种完全封闭的状态,那还仅仅是一种家族性的收藏,是一种纯属私人的行为,并未能发挥图书典籍本身文化传播的意义,发挥其对社会的影响。然而,令后世产生敬意和称道的是,范氏家族的后代在这方面表现了非常高的文化自觉,同时也验证了他们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人格。他们不仅一致同意向外姓族人黄宗羲敞开了天一阁的阅读大门,而且,让天一阁的藏书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社会文化的作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决定编纂四库全书,谕旨各省采集遗书,要求进呈备用。范氏八世孙范懋柱应诏呈书,共进呈了天一阁的638种稀有藏本,其中被收入在《四库全书》里的96种,被列入存目有377种,居全国各家藏书之冠,对《四库全书》的编成是一大贡献……


  莫道曲高和寡,自有同道知音。藏书楼内,已有先来的十多人在慢慢地参观,静静地凝视,细细地触摸着那一副副历史的遗物,呼吸着古老的文化气息,深深地感受那“天一生水”的奥义。天一阁不语,与我默默相对,但它丰富的内涵早已写在这苍老的屋宇和庭园里。用心去读,灵魂再一次受到巨大的冲荡和洗涤。当我跨出天一阁的大门时,任思绪翻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当责不让:员工提升责任力必读教材

作者:张成刚

成功者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成功者们成功的原因相似在哪里呢?相似在“当责不让”这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川滇游记(五)——夜逛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因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

  • 日出先照踏浪归

    日出先照踏浪归 山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向往大海。然而,在外漂泊的几十年间,与大海近距...

  • 清凉武夷

    武夷山上最多的花是兰花,而且——我推测——是野生的兰花,因为它们的形态如此天然,...

  • 寻找太极拳

    周未整理书柜,偶然翻出一本《武当秘传太极拳》,回想起四年前武当山之行,想用点笔墨...

  • 桑耶寺的声音

    经幡,一直在追风途中,坚持用梵语说西藏。 距离泽当镇38公里的桑耶寺,在下午五点以...

  • 五台山镇海寺游记

      在半山腰,我回望镇海寺,心想,这里确实是一个宝地,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如今,出...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