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片神奇的净土!
在物产丰富的舟山群岛中,坐落着一颗美丽的明珠,那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观音道场普陀山。普陀山虽名山,却是一个海岛,四面环海,坐船是游人登岛的唯一选择,所以使其更具神秘感。虽交通方式单一,但岛上香客仍络绎不绝,因为每个人都怀着一颗虔诚的礼佛之心。
我们一行人选择在一个艳阳日,由宁波驱车赶往朱家尖,再由朱家尖坐船登岛。车行驶在由一个个跨海大桥连接的高速公路上,仿佛穿行在海天之间。头上是蔚蓝通透的天和净白柔软的云,脚下便是波涛壮丽,吞吐日月的海。远处海岛上连绵的山隐没在海雾中,翠绿、苍绿、黛绿交错分布,层次分明,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看着如斯美景,闻着混有淡淡咸苦味与鱼腥味的海风,身上从都市带来的浊气立即一扫而空。我们还未到普陀,但身已自在,心中有不免生出更多的期待与向往。
待坐上船,心中的激动更盛来时,远望普陀,岛上绿树环绕,洁白的浪花排打着海岸,普陀就如凌驾在一朵白莲之上一般,优雅庄重。
待船靠岸,我迫不及待的跳下甲板,登至普陀,但脚步却在不知不觉放缓,心也逐渐由激动趋于平静,最终一片平和。只因岛上青峰翠峦,山石林木,崖塔石刻,梵音涛声,袅袅香雾皆充满佛国的神秘、神圣之感,故心在不经意间已满是自在,只因放下了红尘琐事,功名利禄,沐浴在佛光之中了。
漫步徐行,穿行于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三大寺院之间,遇到僧人,便恭敬的合掌念佛,僧人念佛还礼,仿佛将每一个来岛的游客都当作了观世音菩萨。佛法僧是佛家三宝,佛是具有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法是记录佛法的经书,阅读经书,就像聆听佛语,获取参悟,僧则是修行佛法,传播佛法的佛教徒。所以敬香不在贪多,三支足矣,三支代表戒定真的香便可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我亦引燃三支檀香,右手轻轻扇灭火焰,举至眉心,虔诚祝祷,三拜四方将香分别按中右左的顺序插入香炉后,掌心向上,恭敬跪拜,希望可以福慧双修。
岛上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不肯去观音院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着。唐咸通年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皆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院旁潮音洞,每至夜晚,海水拍打岩石的声音犹如僧人吟唱的梵音,但吾等一行白日来谒,未曾得闻,遗憾甚矣。
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忽逢紫竹林,那斑斑紫珠,仿佛也得到佛法的点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姿。翘首仰望,不禁意间,得见南海观音立像,此像高三十三米,脚踏莲花,手施无畏印,通体佛光万丈,妙状,慈祥。瞻仰佛像,聆听潮声,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我亦感到身心前所未有的自在。进入佛像下佛殿中,我看到一位大师用蝇头小楷,仔细地临着《心经》,神态庄严平和,时间仿佛是他的动作缓缓流逝,甚至看得见流逝的痕迹,我亦沉浸其中,心中仿佛参悟到了些什么,又好像没有,它们一闪而逝,快的让我无法捕捉。眼前只余下满目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归去,亦不用带走海天佛国的一草一木,只因有一颗虔诚的礼佛之心,即使身处喧嚣闹市之中,物欲横流的都市之中,也可处处是净土,处处得参悟。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礼佛只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便可得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