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2012上海书展小记
心又浸在阅读里,感受文字给炎夏带来的一份清凉,不觉拂去心头的燥热,只留下几许温暖和湿润。
清代阮蔡生云:为善最乐,读书更佳。想起刚刚读完的已逝复旦老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想起她从年少时的小善,临终时的“挪威的森林”的大善,想起她在绝症下的顽韧与乐观,动情处几次潸然。
为善最乐,为善者也最美,天下人皆然。带着读书的温暖走进书展。
读书更佳,不仅仅是开卷有益,五百多家出版社,琳琅满目,需要一颗慧心一颗宁静的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属性的书籍。
讲座,签售种种,书香弥漫,置身于这样的氛围,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心有一种美好的律动。
我最先听到的是梁晓声的《知青》,很多年前读他的《雪城》《今夜有暴风雪》很是感慨那样的岁月里的人性。他和叶辛等知青作家一样,感动过很多人。如今他卷土重来,看上去朴素淡定,一幅桑榆出身的模样。他说他不讨好媒体,不讨好评论家,亦不讨好读者。他只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这个世界独立的思考与看法,我欣赏这样的态度,为之喝彩。
去年的书展买了赵丽宏的《玉屑集》赵之散文至真至善至美,又不同于一般的美文,有人说他是除鲁迅之外,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作家,这于他是一种荣誉,对受众来说是功德无量的。
这次他签售的是五卷本的美文精粹:《少年时代的秘密》,《窗上有朵冰霜花》,《我愿意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池塘生春草》,《为你打开一扇门》。他看上去有淡定儒雅之气,语言没有起伏,如静静的流水,他一样谈到在忙碌的生活要多读些“无用”之书,这同样与我心戚戚。我告诉他我去年买了《玉屑集》《玉屑二集》,是因为它们曾连载在《时代报》,他微笑起来,然后说《池塘生春草》和《玉屑集》有很多重复,仿佛重复卖有一种愧意,这样的姿态让我感动,在这一点上他的为人之境或高于余秋雨和周国平,他们重复卖的更多。
傅佩荣是台湾知名学者,他的《哲学与人生。》是台湾大学20年来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我买过它的第一版,这第二版他又做了修订,让我喜欢,只是价格高了些,打了折也要四十大洋。看上去很道的他在价格上有些儒。他签名的字让我喜欢,一如去年签名的台湾作家张国立,他们都有一手好字,这真不错,我喜欢能写出好字的人。
我也买过他写的《傅佩荣译解孟子》,他是极推重孟子的,他总能以通俗的方式打通古今,甚至打通儒道,让我们对古代哲学都能平易的亲近,这样的普世效果堪比普及文化史的余秋雨。
知道扬之水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它出自诗经,更因为是在东方早报的上海书评上读过她写的《日记中的梵澄先生》,当时就觉得很震撼,她曾经是《读书》的编辑,那篇日记里有云:6月7日(周五)
夜雨。
访梵澄先生,几天前为他做饭的工友回家去收麦子,要三个星期后才回来,这些天只好自己举火,常吃的是面条,有时也买一只肉鸡来清炖,放上枸杞,党参,栗子,黄芪等中药。他说,过去凡离家哥哥总要买一只乌骨鸡如此清炖,以为饯行。后来想到,大概“乌”即取“青”之意,谐“亲”是亲骨肉之谓吧,而那时要买乌骨的,便总能买到,会挑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扬之水如此朴质温厚的语言功底,让我有深深的记忆。
周六上午,去上图四楼听了她的专题讲座《更衣记中的奢华之色》,我知道她的三卷本的《奢华之色》是系列对金元明时期的金银首饰器皿的研究。我对此并不太感兴趣,但我想一睹她的气韵,是怎样的一个人能有如此温婉工致的语言。
她的发音很北京,尽管她出生浙江诸暨,我曾经和一些北京人有过对话,总觉得北京人对语言有天赋,尤其是口语。她的研究的是从《金瓶梅》里首饰描写开始的,这本禁书到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想有机会一定要研读之。它就是一本明代世俗通览吧,和曹雪芹非一个路子,兰陵笑笑生很人间烟火。
有一个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坐在我的不远处,她是从北京赶来的“水粉”,这尤让我感怀,能追这样的星是需要很专业的功底的,那些凤冠霞帔的审美,那些古典的情结,那些京剧的妆容,那些昆曲的服饰即使不能传承,至少一份古典的美沉淀下来,谁说不是一种雅人深致呢。
买书虽不甚众,但于我已经是一场书宴了,内心欣喜美好,一些无法排遣的郁烦渐逝。除了赵丽宏的散文,傅佩荣的哲学,让我欢喜的还有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齐邦媛的《巨河流》,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吴民贵的《晚清人物与金石书画》,柳鸣九选评的外国短篇小说《月色繁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买到了潘小松的《书香旧梦》,封面是黄苗子题的字,单单这封面就让我爱不释手,何况潘的文字的雅致不在止庵之下。
最兴奋的是买到了旅加学者秦家懿的《王阳明》,这个余姚的一代大儒于我仍是一个谜。前些日子姐姐去绍兴讲课顺便就去看了王阳明故居,于我也是一种诱惑。我也想去看看这个被蒋中正推崇的儒将到底有怎样的人生履历。也是想,让思想回归思想,这应该是越来越开放包容的国度可以做到的。
意犹未尽,言近旨远,因为书香,又是一个美好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