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对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白天、黑夜,光明、黑暗,永远这样周而复始。每天晚上,我们都迎来黑暗,接触黑暗,但我们从不会让黑暗长久持续。我们会点灯,会走过满是路灯的大道,会让每一间屋子都灯火通明,还会不自觉的望向那光明的好去处……
就像一种本能,我们总是迫切希望把黑暗驱走——只要睁开眼睛,我们就习惯用视觉来观察这个世界,用眼睛来感受这个人间,不论是五光十色还是光怪陆离,不论是繁花似锦还是单调如一。但我们似乎从没想过:如果没有光,世界将会怎样?
就像真正的夜晚到来,漆黑笼罩,整个世界除了黑,一切皆无。我以为,黑暗也是只在具体的环境里存在,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对比,正所谓“没有最黑,只有更黑”。而在眼前的日子宁静而安详,人们总是很早就进入梦乡。也就是那回家的几天,像在往常一样习惯晚睡的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黑暗”。
每当午夜过后,一个人走上楼睡觉,那时候最怕的就是灭灯——只待灯一灭眼前就立马一片黑暗,犹如身处一个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黑洞,心里骤然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那是刹那的恐慌,迷乱,还有不安。
这是真正的黑,没有一丝光亮,没有一个人除了自己。我看不到任何东西,仿佛来到一个密不透气的黑屋子。窗户、房门都已不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方位。那一刻,人是找不到方向感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是躺着还是坐着,甚至是飘着,我不敢做任何动作,哪怕晃晃手似乎也能打破这暗暗的沉寂。黑暗,黑暗,我体验到的黑暗。就像夕阳落幕,连同最后的余晖也一起消失。一切都过去了,美丽、阳光、幸福,徒留下漫长无聊的黑暗,还有等待。那是一种怎样的怅惘若失啊。冬去春来,年年如是。
如果灵魂不死,如果还有来生,如果可以异域互通,那我一定要去看看,哪怕是找上一个熟悉的不熟悉的家乡人说说话也好。或许可以听他或她讲讲那过去的故事。一如当年那个有月亮的晚上,在窗前写日记的我,却惊异的听到马路上一位老人嘹亮的歌声。那歌声如梦如幻,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终于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一切都去了,唯有黑暗像一个巨影,在我心里继续漫染。它像一篇小说的开始,它像一出戏剧的高潮,它像一个美梦的终结,又像是一场电影的来临,一个故事的引子。
黑暗,没有光亮但并非“暗无天日”。黑暗里,我们正好做梦,一枕黄粱荣华无限,那里不再黑暗,不再荒冷,不再孤独,不再沉沦,你想要的一切这里都有。黑暗,正是带我们打开另一扇门,进入一个美妙自由的世界!在城市明亮的天空下,在无处不在的灯火通明里,在人来人往璀璨明媚的大街上,在独处一室的宁静里,在无人的历史博物馆……
黑暗,无处不在。它在暗处,又在明处,还在未知处。可是我们看不到,更体验不了,不是吗?活动空间的狭小,世界的整齐单一,想象的苍白无力,城市的喧嚣里,我们不知不觉成了这样,人生短促,像闪电,像流星,我们“从黑暗中飞来,又向黑暗中飞去”,是否也像这般不分明?倏忽间,还不待看清自身模样的转变和岁月的日升日暮,就又归于永恒的黑暗。黑暗,不安的黑暗,无边的黑暗,永恒的黑暗。
有的人,活在别人的光明里沾沾自喜,有的人,活在自我的黑暗中苦苦挣扎,还有的人,活在黎明前的曙光里继续追梦!但不论怎样,生命的历程,都只为成就最真实的自己,也唯有在自我的历史里留下痕迹,将真实的自我在暗夜里锤炼并无有畏惧,方能实现光明的转换与人生的超越。
黑暗,离我们而去,光明不在身边。光明,黑暗,始终相伴。我们就这样“生活在别处,黑暗在这里”。黑暗,是一种恐惧,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意境。人生,不在黑暗中超越,就在光明里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