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喜新厌旧”这个词,大家可能都很敏感,一般会在第一时间里把它和男人的好色联系在一起,当然,与之对应的女人的“水性杨花”也属同一类型。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其实是我实在没能力把它说清楚。今天我想说的是兴趣爱好方面的“喜新厌旧”,纯粹是我个人经历中的真实体会,与别人的种种体会无关。我想即使说的不对,也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大家尽管批评我好了,不会牵涉到别人。 我很小就有自闭症。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长期有病养成的,总之,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去接纳外面的世界,也不愿别人来侵扰我的生活。久而久之,就变得非常地自我、自私和不通情理。表现在对于我喜欢的东西和物件上,我会倾注全部的感情来爱它们,但绝对不允许别人来占有它、碰触它、玷污它。 记得我曾非常钟爱我家里的一个小板凳。这个小板凳很养眼:木质细腻光滑,造型简单流畅,红漆漆得很均匀,而且泛着一种深沉古朴的美。我常常怀里抱着这个小板凳,爱不释手。自己舍不得坐,也不允许别人坐。甚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它放在我的床头。一次,我在外面玩了很久,突然想起了我的小红板凳,天哪!在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会不会有人坐上它?我一边担心一边快速地往回跑。果不其然,小叔家那个流鼻涕的堂妹正坐在我的小红板凳上。我怒不可揭,一下把她推倒在地,还伤心地大哭起来,非说她坐脏了我的小板凳,一定在我的小板凳上放了屁,现在它臭了,是她毁了我的小板凳。任奶奶怎么哄我和怒斥我,我都置之不理。说来也怪,哭过以后,仿佛这个小板凳真的变臭了似的,以后我便不再牵挂它,甚至不想再碰触它。 后来,我还爱过一些其他的物件,比如一个漂亮的发卡、一个可爱的布娃娃、一条花手绢、一个精致的文具盒......这些可爱的玩物,虽不及那个小红板凳那样强烈地牵动过我的心,但也使我痴迷过,钟情过。它们虽然没被他人“玷污过、糟蹋过”,可随着时间地推移,最终我还是对它们失去了兴趣。 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三四年级吧,我迷上了画画。我画的最好的一幅画是一只熟透的五月桃,哦!那翠绿的叶子,栩栩如生的红润桃子,简直像真的一样,立即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一时兴趣倍增,画了许多画,但都很一般,有的甚至很难看,渐渐地,也就失去了绘画的兴趣。 上初中的时候,我最大的爱好是看小人书。那时,我父亲在新华书店当营业员,书店里的大部头的书籍我看不懂,也不爱看,我专拣小人书看。小人书看起来很过瘾。一般都是一本小人书讲述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图文并茂。看完了父亲店里的小人书,我就到外面摆小人书的摊点里去看。书店的隔壁是电影院,电影院门前就有几个摆小人书的摊点,二分钱一本,不限时间。在那儿花上个五六分钱,就可以快活地消磨一个上午。看小人书就像看电影一样过瘾,甚至比看电影的感觉还过瘾。后来,硬是把摊点上的小人书都看完了方了事。记得我看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小人书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聊斋系列》《桃花扇》《尤二姐》《阿诗玛》《早春二月》等等。 上高中的时候,我迷上了琼瑶小说。一本接一本,如痴如醉。我想我在上高中以后,之所以成绩一落千丈,琼瑶小说应该是罪魁祸首之一。后来又迷上了唱歌。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我国音乐的黄金时代,经典歌曲数不胜数。这些美妙的歌曲是那样地震撼过和美妙过我的心灵!我学了一首又一首,有许多歌曲真的是百唱不厌。如《我是一只小小鸟》《大约在冬季》《枉凝眉》《粉红色的回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人,唯一的一点天赋就是唱歌,但是我又非常地自闭,与人交流都有些放不开,何况唱歌呢?所以,尽管我很喜欢唱歌,但从没有在人前大声地唱过,更不敢迈进学校音乐班的大门,个性决定了我的音乐梦最终只能胎死腹中。 成家以后,生活趋于平静。这时候,我迷上看名著。《红楼梦》《鲁迅文集》《朱自清文集》,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茶花女》,米切尔的《飘》,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都是我非常钟爱的书籍。这些书读起来是那样地奢侈和舒适,比小时候看小人书享受多了。大师就是大师,他们的伟大作品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看了这些名著以后,我也有萌生写作的欲望,但眼高手低,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嗤之以鼻,怎敢示人?随之作罢。 十年前,我无意看了一个奇石展,奇石那自然天成的造型,莹润剔透的质地,画一般的图案,一下子激起了我收藏奇石的欲望。于是,一有时间,我就到河边去挑捡奇石。开始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奇石,把凡是自己看上眼的石头都抱回家里,只一年的功夫,我的家里、学校的宿舍、婆婆家、我母亲家都堆有我收集来的所谓“奇石”。尤其是我的家里,桌子、地上、窗台到处都堆满了石头,为此,老公没少和我拌嘴。但是我依然痴心不改,只要到了河边,就像鱼儿见了水,不捡到天黑不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倒也捡到了几块挺不做的石头,这在我的博客里都有展示。 因为喜欢奇石,我就经常在网上搜看奇石图片。在这个过程中,又疯狂地爱上了瓷器。如果说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那么瓷器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加上昔日的《鉴宝》和今日的《寻宝》的推波助澜,越发催化了我的瓷器梦。但是,瓷器收藏不像奇石那样凭毅力、眼力和运气就可以实现的。更要具有辨别真假瓷器的能力和雄厚的收藏资金。而这一切对于我这样一个孤陋寡闻、生活在乡下的穷教师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是疯狂向往。在这一时期,几乎每个晚上都梦到价值连城的精美瓷器:唐三彩,宋汝、官、哥、钧、定窑瓷器,元青花,明成化瓷器,清三代官窑瓷器等等,有时候不光在梦里看见这些瓷器,还从一个老婆婆或一个乡下人手里以很低的价格到了一件或数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宝贝,捡了大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醒来才知道是黄粱一梦。 2011年8月30日的晚上,突然心血来潮,想注册一个博客。注册成功后,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文人似的,兴趣又转到写博客上。写什么呢?诗不会写,小说没写过,只能写千把字的小散文。可是散文也不是那么好写的,往往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常常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无血无肉、面容可憎,有好几次都不想再写下去了,曾经有一次还将博客关闭了几个月,但后来想,不一定写博客的人都能成名成家,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自娱自乐、阐述个人思想、抒发个人情怀的一种工具。有了这种认识,写东西时,思想放开了,胆子也变大了。一年前,又萌生了写诗的念头,虽然至今都不知道什么是诗,却也断断续续地写了几十首自认为的“诗”,实在是可笑至极。 我不知道我写诗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我的下一个兴趣爱好是什么?也许是旅行,也许是打麻将或其他都未可知,但我深深地体会到,可能正是这种未可知和不确定的强烈兴趣才会不断地激发我去探索、去发现、去征服,我的阅历也才会越来越丰富,认知能力也才会越来越提高。从这一方面看,“喜新厌旧”还真是一种进步力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