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夜晚临睡前喜欢听一段百家讲坛,那时央视4频道正在讲周汝昌眼里的四大名着,方知自己读书之浅显。
孙悟空和贾宝玉是四大名着中最最突出的两个典型人物,活跃纸上,呼之欲出,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刻画的可亲可爱。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俩有着共同的特点。别的不说,只说出身,他俩一个是石缝里蹦出来的,一个是老娲娘娘补天剩下的顽石投胎的。石头具有它坚顽的特性,如果变成了人,就有他的顽劣性。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优劣参半,否则就会成为偶像,没有灵魂,没有生气,人物形象树立不起来。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是从他身上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给人的印象没有孙悟空那么可爱。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可爱呢,因为他是猴子,变成了人则近于妖,也就是人、妖参半。他随唐僧西天取经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对妖精疾恶如仇,但是动不动就跑回花果山去了,让唐僧吃尽了苦头他再回来,所以必须用紧箍咒把他箍着。贾宝玉本是人,不存在“妖”,他是优、劣参半,优是他的聪慧和善良,劣是他的顽皮和叛逆,所以他挨了不少贾政的死板子,把老太太心疼的都快把心掉出来。
这是指小说中的人物,那么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呢?大体上也是同一个道理。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对他(她)要从小读到老”,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颇有道理。读人和读小说一样,现实生活中的主人公要读出他的内在来,读出他的特性来,甚至要读出他的灵魂来。所谓现实生活中的“主人公”,是指那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如亲人、友人、同人以及那些自己认为“可亲可爱”的人。对这些人要经常读,不断地读,甚至天天读。
费翔有一首《读你》的歌:“读你千遍不厌倦……”指的就是读人。读人不能只是赞美,也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正像读书不能读死书,读死书再读千遍万遍也没有用。书要一页一页地读,人的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每天、每页的内容都不一样,越是层次百出、跌宕起伏越好看。无论是读书还是读人都不能只看热闹,要用心去读,认真的读、仔细的读,甚至像喝茶一样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味道来。
读人正如读书,只要是你身边的人,你喜欢的要读,不喜欢的也要读。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他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看成孙悟空和贾宝玉,从人情中读出妖气来,从优秀中读出顽劣来,或是反过来读,从妖气中读出人情来,从顽劣中读出优秀来,只要你真正读懂他们,他们就都会变得可亲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