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是一种味道,在你漂泊不定的时候。没有人喜欢“寄人篱下”的感觉,然而在我们人生的很多时候,它却能与你如影相随。
每个人,起初都是有“家”的。有一天,你突然离开了这个本初的家,去寻找另一个家。那是一个由房舍构筑的家园,那也是你栖息灵魂的家园。不管你是为了前者,还是后者,更或者是二者兼一,于是我们带着行囊出发了。
这是一群淘金者,这也是一群落魄者。在前不着村后着店的地方,他们掉队了,有人投奔了亲戚,有人做了长工,有人做了丫鬟,还有人在休养了数天后奋勇追上。这是一种大规模的迁徙,仿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血泪史。寄人篱下,在掉队的那一刻就已注定。客气是暂时的,而每一个人最常态的东西,才是永恒的。为了生活,在自己不能自立、自理的时候,依赖成了外来弱者的一种潜意识行径。也许当地人看不起他们,但是他们彼此却不相互奚落,因为对他们而言,能够活下去才是根本。
冷淡是一种端倪,排挤才是一种延续,主动权在一开始的就已经被人掌控,而留给你的只是一种委曲求全。这也许不是你的风格,但人在屋檐下的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为了能够相处,你得忍让也许一定触碰到你的底线,但你还得隐忍。当然你也可以忿然离去,但此时的离去,只能让你逞一时之强,继而就寸步难行。为了能够有一块立锥之地,你得学会迎合,也许这种迎合算不上讨好,但却是一种缓和。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皙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渐握机要而为主矣!”。这种寄人篱下的境遇,无形中也决定你的身份。因为寄人篱下,成就了一些人,也泯灭了一些人。同一种境遇,在不同人的经历中,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鲜明的对比,大约在人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