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叶年龄并不大,只是在村小呆的时间最长,整三十年。后来新分来的大学生感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遂称其为老叶。
老叶本是穷苦人家的放牛娃,虽说从小酷爱读书,却未曾入得半日学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村小招老师,只因一天所挣“工分”远不及种田挖地来得殷实,百般无奈之下,生产队长找到了当时的“小叶”。“小叶”心里清楚,说是商量,其实没得商量的,因为老叶的“爷爷”是个落魄的旧地主。因了这层关系,落到老叶头上的就绝对没好事。横竖都是去,老叶啥都没说,连工资都没问,如此老叶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
八十年代初,土产承包到户,依旧是农民身份的老叶也顺利地分得了一块竹山,只是路远了些,要翻过两三个山头;竹子不是很多,总有几十棵吧,但地界确实大得很。老叶知道了,也未曾嚷着要去讨个说法。他知道,说了也没用。反而自我安慰,远得好,远得没人偷。
再后来,国家落实政策,民办老师可以通过考试转正。于是老叶就像大多数民办老师一样,重新拾起课本。然而却因为女儿未婚先育受到牵连,停考两年。当时很多人都替老叶感到可惜。可老叶依旧笑呵呵地说,你先加工资,我先做外公,还有可能先做太公,谁赢谁亏还不一定呢!
老叶凡事总是看得这么透,但也有较真的时候。
前几年,老叶班上的一个孩子因为家贫,其父准备让其辍学出去打工。老叶知道了,心急火燎地找到了孩子的家长,企图说动家长让孩子继续读书。说着说着,老叶有些激动了,就数落了家长几句。那家长也不是个“软柿子”,见附近几户的村民都围在自家门口,当场就给老叶摞下句话--让他读可以,学费你出。
这不明摆着是无理取闹吗?自己的孩子要别人来“养”,这算怎么回事吗?于是有人看不下去了,开始劝老叶别管了,又不你是家孩子;也有人开始说道那孩子家长的不是;那孩子呢,正蜷缩在墙脚,用一双满含期盼的泪眼看着老叶。那眼神灼得老叶的心好痛。
“你等着”,老叶撇下一句话撒腿就跑回了家。
盏茶的工夫,老叶回来了,手里拽着张纸。“名给报了,这孩子,我领走!”老叶将报名发票塞给那孩子的家长后,拉起孩子就走。
依旧在围观的村民很快地让出一条道来,老叶拉起孩子的手扬长而去。兀自将那个无理取闹的家长晾在一边。
许久,许久,背后想起了一连串雷鸣般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