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
难道舜就甘心于躬耕历山,甘心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于那一大片待开拓的荒田么?他的面容是那种朴素得过于恬淡的面容,他对历山上一草一木一只野兔和一只小鸟的钟爱就表明他对历山的深厚情感。
可是,清闲下来的时候,他会长久地坐在一块岩石上,十分含蓄的双目很有目的性的打量着历山下的苍茫,历山下的滔滔大河亦在他的胸中滚荡,历山下的阡陌田畴和一缕缕带有原始政治色彩的烟火不知是否点燃他的远谋天下的思绪?
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之谜。
也许是苍天的安排,也许是舜的多年善举使他名声远扬,也许是一个契机而让寻贤访才的圣尧暗察了他,总之机会来了,那可是一个旷古未有的机遇。
作为历山耕夫的舜没有像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一样,对圣尧的访贤与让贤作出深恶痛绝的拒绝,而是不亢不卑地善待了这位早已名闻暇尔的尧天子,并且第一次走出了历山。
尧说:虞舜自己耕于历山,栉风沐雨,不畏艰辛,多为天下人颂,伊放勋(尧名)这里有礼了。圣尧拜舜,其状之虔诚。
知是天子光临,舜甚为感动,照礼节跪拜了圣尧跪下抱着尧之双足。
舜说,姚重华(舜名)一介草民,耕于历山,牧于历山,此乃重华本分,沐天子之宏思,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五谷丰获,生活安康,天下庶民,均对天子感恩戴德今见天子不惧路遥,来此地不知何故?
尧微微笑着,走到一旁,抚理着牛毛儿,手抚着柳条簸箕说,听说虞舜有仁爱之心,不忍打牛而击打簸箕,放勋愿听详细。
舜答:牛儿不声不响,吃草负重,辛苦异常,重华若因其怠而鞭打之,于心不忍也。人因疲惫,自会憩息,牛儿劳顿,便放慢耕速,因其劳顿而停下歇息,会养成牛儿的惰性,既要制其懒惰,又不伤其皮肉,重华只好用此策了……
圣尧那时候笑着,目极辽阔的历山山头,山顶上被虞舜平整出一块块梯田雏形,田土里整整齐齐分割成一畦又一畦,而田畴四周,古木参天,一片葱郁。
尧想,只有仁爱之心,才可感动生灵,对生灵尚能如此,何况对人乎!历山有虞舜,则天下大幸也!圣尧荐舜的举动曾引起不同的反响,有称赞者,也有激烈反对者:虞舜虽草民一介,但此人工于心计,天下百姓尽被他鞭打簸箕的怜牛之心所迷惑。此乃虞舜的奸狡之处,小小事体,可辨其虚伪,他令黑黄二牛同时感激于他,而牛们之间又倏然增加侥幸心理,幸灾而乐祸,时日一长,牛儿同主人一样,心理阴暗,怀了杀机,互盼对方遭鞭打之殃,助长牛们的邪恶。舜对生灵如此,何况对人乎?大丈夫本应光明磊落,堂堂为人,何故心怀邪念,贻害无穷?
对圣尧禅让于虞舜,又将两个爱女嫁于虞舜同样有异样的声音——
那是尧的老谋深算啊,尧子丹朱不才,而举荐虞舜,舜成了尧的女婿,又将天子之位禅让于他,一婿半个儿,二女一婿,整整一个儿子,天下仍是放勋之天下……此乃后话。
耕夫舜还是听从了尧天子的旨意,他在审时度势之后走出了重重叠叠的历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走下历山,步入平阳的那一刻,就已经拉开了一个农夫理政并制造了上古时代又一个辉煌时期的帷幕。今日看来,历山作为他的一个精神依托和政治的根据地,他以农夫的大智若愚和农夫特有的不动声色的狡猾,整理田畴一般去整理麻团儿一样的政治。远古时代的有条不紊从他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