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知后,当月起我即退居二线。再过些日子,将彻底结束职业生涯。平心而论,对于“退”,我的心理准备还算充分。因此,心情比较平静。尽管如此,真的退下后,现实的感受,与想像中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退下来后,会让你感到有很多的“突然”,无论你的心理准备如何。比如,你会突然间感受到几十年来少有的身心自由;突然感到所有的节奏都慢了下来,从精神到肉体都松弛了;你会感到一些曾经很上心的事,突然便与你毫无关系;你也会感到落寞和孤单骤然而至,因为你突然从职业舞台的台面,远远躲到台后的角落,并将从此远离职业舞台,身边的人也会悄然离去。等等、等等。总之,一个“退”字,会让你的人生发生不可逆的大转折。 然而,当真的静下来后,慢慢的也就想明白了:“突然”的事,其实并不突然,实是必然,规律使然。新陈代谢,万物不变之规律。人从出生到成人到老去直至死亡,就是一个很短的过程而已。芸芸众生,百岁算是长寿了,但也就是一晃而过。这个过程,也可能颇为精彩,也可能平淡无奇,也可能一塌糊涂。但无论如何,放在历史长河里,放在纷繁复杂的万物更新演变的进程中,却完全可忽略不计,又何况职业生涯这小小的一小段呢?用诗人的语言说,恰如海水渗进黄沙,恰如大风吹走了沙粒。那一捧海水几粒沙子,有谁会关注?又有谁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呢?有人说,人这一辈子,活的就是个心情,就是个感觉。这话很有道理。对具体人而言,活着总需要找到感觉,也总会去努力找些感觉。 人们常说,“人生一场戏,社会大舞台”,总结的再精辟不过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在人群中,都会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比如一个男人,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为人同事、为人部下、为人邻居,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生活环境,你会有不同的角色。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若说到做官,不管大小,也算是一种较特殊的角色了,需要把握好“角色感”。没有角色感或把握不好角色感,你就秀不出名堂,演不出精彩,就会把“戏”演砸,你的职业生涯就会很失败,“感觉”就会很差劲。但既然是“戏”,就有换场和落幕的时候。乐停舞止,曲终人散,本是常理。“领导”的角色也是如此,即有阶段,也分场合。把握不好,就会闹出许多笑话。倘若总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角”,总是装着端着的一直不停演下去,必是精神分裂无疑。由此,我想到退下的人常常好发的感叹:人走茶凉。这可能主要还是源于太重的“角色情节”,或与在台时“装”的“端”的太狠有关。人走了,茶当然会慢慢凉下来。持续保温,那得浪费多少资源,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其实,想开了,真没什么好“失落”的。因为,“退”是铁律。不仅是职业舞台,还有人生舞台,都会“退”都会“凉”的,谁也躲不过。在“退”字面前,乞丐与皇帝一样,最终机会平等。精彩也好,平淡也罢,既已过去,就该放下。人生列车本来就是单程票,茶热茶凉,能有多大关系?说到底,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当然,说“退”是铁律,顺其自然,并非提倡未进先“退”,消极人生。一个正常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去经营人生,不尽角色责任,整天浑浑愕愕,不知不识,无欲无求,饱食终日,混吃等死,那等于白来人世一遭,还浪费了资源。老子教人“柔弱”、“愚鲁”、“无为”,背后其实“有为”,那就是让人活的长久且轻松快活,只是路径不同罢了。如前所说,人活着总需要也总会去努力找些“感觉”,活的有点味道,这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多姿多彩。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感觉”,就是一种比较实在的“存在感”。即因你的存在和努力,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益,且“用”不在大小,“益”不在多少,你因此感到充实足矣。不过,人活一世,不能混日子,但也绝无必要总是熬日子甚至拼日子。这个地球,离了谁都不会减速。万不可一说到努力找“感觉”,就总是活在不切实际的“舍我其谁”的挣命之中。乐已停而舞不愿止,曲已尽而独守不去,非熬到生命戛然而止非“退”不可时,却依然没想明白,这肯定会让自己身陷“心有天高,命比纸薄”的尴尬境地,活的也一定挺煎熬。 在位时认认真真的做,退下后平平静静的过。我以为退下后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活的简单、自然与平静。那会让人感到更加轻松真实,更加自在惬意。记得有一段很启发人很有哲理的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有人说这是大作家杨绛先生的名言,有人说那是杜撰。管他谁说的呢,只要有理有益就好。我以为,这段话尤其值得退下来的人去体味。在宣布我退二线的干部会上,我和大家坦诚的交流了一些想法,也是用这段话结束发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