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自觉读书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曾几何时,教师们在清贫中默默坚守着中国文人的这一优良传统。但随着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阅读环境也随之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教师这一最大的文化群体,却放弃了自觉读书的好传统。不爱读书的风气在教师中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并且越来越严重。人的生存固然离不开物质这第一因素,但解决了温饱,已经初步实现小康的中国人,早已经没有了衣食之忧,按理说应该到了潜下心来读书学习,形成全民自觉自觉向学的一个美好时代了,但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到来。虽然党和政府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但收效甚微。国民自觉阅读的时代仍遥遥无期。一个不读书的民族,精神是不可能发育良好的。一个没有经过充分精神发育的民族,不可能成为强大的民族。中国经济在全球排第二,令国人激动骄傲,但与之相匹配的国民素质能否排第二,我们不得而知。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一些行为表现却实在是令我们这个以礼仪之邦自居的民族大跌眼镜。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精神道德的滑坡成为一个巨大的反差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放弃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所致。 虽然中国人不太爱阅读,但中国的文化出版市场还是十分繁荣的。各行各业的中国人都喜欢拿文化来说事,文化似乎成了一块万能的遮羞布。虽然不读书使中国人缺乏了充分的思维锻炼,丧失了精神思考的能力,导致中国文化阴气十足。但中国人却喜欢像那些小女人一样到处叽叽喳喳,故作学问家,在各种媒体和场合喜欢频频发声,甚至不遗余力用各种手段将自己浅薄的观点,写成一部部惶惶巨著,拿来唬人,实际上却十足一个稻草人,书虽然厚得吓人,但里面却没有多少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借用大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来说,浪花发出声音只是一种浅薄,而下面的庞大水体才是理性。中国文化界虽然热闹非凡,但只是肤浅的热闹而已,带给人们一种虚假的繁荣。遍地作家,著作满天,但读者却寥寥无几。 也许有人会说:“谁说中国人不阅读,这是睁眼说瞎话。”因为中国人的阅读是借助高科技进行的。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手拿手机进行着世界上最广泛的阅读。从花甲老人到刚入学的小学生,人人都会玩手机。博客、微信、易信等大行其道,不断提供着海量的信息,让中国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信息社会里的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目的是迅速地传递信息。微博的字数一般多在150字左右。若不是语言天才,一般人很难用150字把问题说清楚或透彻。有人说,“在微博客上,15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此话没错,平民似乎确实可以像莎士比亚可以写作了。然而,平民永远只是平民,无论平民的信息有多少,对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的提升都不可能超过莎士比亚。在平民的写作中,莎士比亚永远不会再出现了。当莎士比亚知道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读书,他也不会以把他的生日作为读书日而感到高兴。设身处地地想一下,150字能传递多少信息?这些信息又有多大价值?毫不诲言,这些信息最大的价值在于满足了庸俗读者的偷窥欲。在庸众辈出的今天,读者的最大兴趣是在挖掘博主的私人生活后,成天陶醉于“八卦”之中。正是在这个有信息无知识的社会,教师们作为肉胎凡身的普通人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们凭借自己的高智商轻而易举地便“与时俱进”地玩起微博,虽然阅读的信息不少,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阅读和精神思考,正因为许多教师习惯了这样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导致教师群体职业操守不纯和学术品味不高,这对从事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很要命的事情。 现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并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改变。从科学和哲学的本身特点来看,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来哲学的式微。所有思想都是哲学思想,而哲学又与宗教、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哲学的缺席意味着思想的丧失,信仰的丧失和道德的滑坡。由是观之,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必然会带来种种问题,包括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方面。美国哲学家杜兰特曾悲叹道:“只有科学而没有哲学,只有事实而没有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展望,是不能把我们从劫难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的。”杜兰特的话,已被人类的社会现状所证实。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先天发育不足,面对当代中国科技水平的越来越发达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劲,哲学在中国的式微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中国的教育家每天换一茬,却没有几个具有真正的哲学思想。于是,教师们只谈工作总结,而不会去读书思考,从更高层面上反思自己的工作——对于不读书的教师而言,反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没有了深的反思,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和基础。然而,在中国,有几人在读哲学书籍?又有几位教师在读哲学书籍?没有了哲学的根基,教师们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便失掉了正确的方向,最终让自己的灵魂滚进功利主义的泥潭。中国的教师是一些曾经读过书又放弃了自觉读书的人。目前这个群体的人大多心中没有高远的理想,只满足于完成学校分担给自己的工作,至多为了自己职称去奋斗一些对自己精神成长意义不大的先进和荣誉称号。至强的功利心态束缚了教师的思想,限制了教师的视野,导致教师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职业追求。教师彻底成为了他们谋生的职业。因此当他们发现读书要花钱,耗费精力,且对分数教学又毫无益处时,便会自觉逃避读书,不惜将自己融入到消费社会里去。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宁愿潇洒地享受生活,也不愿意静心读书去营养自己的身心,做一个有思想追求的人。 总之一点,中国教师不读书是一个无可否认的既成事实。教师们仍跟往常一样地过着优哉游哉的教书生活。在他们很多人的生活里,根本没有读书的概念,或者说,他们的生活不是读书,而是赚外快,以及享受生活。我相信,读书虽不能替代教书,但教书自须读书。教师若能多读书,对相关知识、相关问题做到多学科、多角度分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去精心备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岂不事半功倍?学科与学科之间看似没有多大关联,其实各种书籍包含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的。虽然今天每个学科都被细化为众多分支,然而不同学科间沟通连接的渠道仍然是存在的。教师要去阐释和说明一个知识或道理,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有利。所以,要多读各类书籍,尤其是看似无用的哲学书籍,在正确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去精通多门学问,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实际上,读书决定了生命层次的分野。中国教师的不读书,不仅使他们放松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使他们汇入了庸众的群体,也直接造成了中国教育的溃败。中国教育要成为培养和谐和大写的人的教育,必须摆脱简单的分数教学,并造就一批酷爱读书的教师,通过格调高雅的书籍,淡化教师们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心态。浮躁与功利,是这个时代的传染病,其病毒之蔓延无孔不入,殃及教育,最明显的恶果是,教育日益平庸化、世俗化,且逐渐显露出僵化和滞后性的面孔。作为现代教师,如何在庸俗的社会空气中增强免疫力,自觉去突破现状的呆滞和体制的局限,让自己多一点教师味,多一点书生气?这个问题,可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一句话来回答:“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当然,“拿学问提着”,指的是在思想上下工夫,这是精神发育之关键的关键,而提高思想能力的关键途径则在于“直扑经典”,读点哲学,回到人类的思想源头——轴心时代的伟大人物(比如孔孟老庄,柏拉图、苏格拉底)那里去吮吸精神发育必需的奶水。今天之教育,虽流派林立,杂象丛生,但若有哲学之慧眼烛照其间,我们一定不会因被思想遮蔽而迷失生活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因为哲学有益于我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回归教育之常识。今天教育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教师的不读书。因为这个不读书的群体,让我们对于中国教育的前途一点都不乐观。如果长此以往,不远的将来中国国民素质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这是最要命的,也是我们最担心的。教师不读书,不但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的不行。把一群充满希望的生命交给一批不读书的人去培养,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