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思想绿洲杂草园之心象

时间:2010-03-20 13:48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鲁石 点击:
喜欢思想绿洲这个词,有一点对我来说不算短的渊源。 也许是因为上学就遇上文革的缘故,听的最多的词就是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尽管到现在对主义、思想是什么,也没真正弄明白,但那时对思想还是有一点模糊的理解。感到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有思想吧

    喜欢“思想绿洲”这个词,有一点对我来说不算短的渊源。 

  也许是因为上学就遇上“文革”的缘故,听的最多的词就是“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尽管到现在对主义、思想是什么,也没真正弄明白,但那时对“思想”还是有一点模糊的理解。感到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有思想吧! 

  1980年读到纪宇的《风流歌》,其中有这样几句: 

  “一场动乱,我们喝下自己酿的苦酒。 

  我心灵的土地,堆满石头, 

  我感情的河床,渴得难受。 

  整整十年,在沙漠上跋涉, 

  我渴望一块有水有草的绿洲。” 

  1982年电影《逆光》结尾的画外音: 

  “朋友啊,朋友,你可千万不要忧愁。 

  你说生活像沙漠, 

  因为你心中没有绿洲。 

  先做一个绿色的梦吧, 

  才会有一个金色的秋! 

  朋友啊,朋友,你可千万不要忧愁。 

  你说地上有阴影, 

  因为你总是低着头。 

  挺起胸来,迎着太阳走, 

  把黑色的影子永远抛在你的身后!” 

  既然心灵、情感、梦想可以有绿洲,那么这个心中的绿洲,就可以叫做“思想绿洲”吧?心中的绿洲,思想上的绿洲,应该别有一番凉爽、美好的感觉!这就是我喜欢“思想绿洲”的原因。网络博客,就是一片“思想绿洲”,尽管这里也有风沙与热浪。这里确实也有无聊的帖子、恶意的灌水和许多无价值的争论、甚至互相的攻击漫骂……。但更多的都是富有思想各具特色的美文,养人眼目的书画与音象,还有朋友之间真诚的祝福和情感交流。很多地方真是青山碧水、绿草蓝天、日高气爽、鸟语花香,好一派网间仙境! 

  自己建立一个博客,我感觉等于在这个文化公园里,拿到了一张永远不会过期的免费门票。但惭愧的是,因为文学水平太低,又不会写文章,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勇气在这里说点什么,只能做一看客而已。后来,在一本文摘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必须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是他们创造的。受此启发,我想:再没文化,也要挤进文人堆里。也要承认,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思想与进步,都是他们(文人)创造的!同时,既然是一片思想绿洲,是文化的绿洲,应该不只是参天大树和名贵花卉,也可以有一些藤条灌木和青苔绿草。好在思想并不只是思想家、作家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想,这些看法和感想,也不仿叫做思想。只是,如果说思想家与作家的思想是一株大树的话,象我这样的普通人的所谓思想,就是一棵小草了。尽管是一棵小草,也有自己的绿色,也能给思想的绿洲增添一丝绿意! 

  来到博客,游览倾听文山图海音乐谷。因为自己既不懂文学,又不会戏曲,也不熟悉书画音象。发现所有的地块和“景点”,竟没有合适的座位有资格坐下,更不要说插话发言了。我想,不仿自己开辟一块园地来经营,因为没有其他植物做对比,估计是棵小草就能算是绿色,就在这里种几棵小草吧!因为我种的这些小草不是单一品种,也成不了美丽的草坪,顶多算是一片杂草,姑且就叫做“杂草园”吧。应该说明的是,虽然是杂草,也需要朋友们帮助修剪和浇水,如果出现了毒草之类的东西,也请帮助拔除! 

  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这里称为“杂草园”的原因。

心象

象,是一种动物,也是世界!

  “盲人摸象”摸的是作为动物的大象。既是个成语,也是个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摸大象。一个摸到了腿:说象是个大柱子;一个摸到了尾巴:说象是个长绳子;一个摸到了身躯,说象是一堵墙;一个摸到了耳朵,说象是个扇子……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万千气象”说的是世间万物,就是大千世界。世界有象,世界是象。哲学上说,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的现“象”。人们有的看到了江河山川,说世界是幅美丽的画卷;有的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说世界是复杂的社会;哲学家说世界是物质或者精神;文学家说世界是首诗;政治家说世界是革命与斗争;中国人说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美国人说世界是利益与强权……各说各的,谁都有理。真是一人一世界!

  人们看世界,也和“盲人摸象”一样,摸(看)到的是世界的“腿”、“尾巴”、“身躯”或者“耳朵”,谁也别说摸(看)到了整个大象,拥有了世界。周国平说:“一个人犹如一粒微尘,飘落在某一时代某一社会的大网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做举网人,只能被这时张时收的大网支配着。”对宇宙之象、世界之象、国家之象、……,我们不比“盲人”更高明,也不过是一个“摸象者”!

  认识世界,仅有眼睛是不够的,必须用“心”(思维)看,真正看清世界的是心。有人说“人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要“看两次,说一次”,在看与说的中间,就经过了心的思考。

  世界之象,在人的心中。

  人的世界之象,是心象!

心田

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常从广播中听到著名诗人纪宇的长诗《风流歌》,诗中有这样两句仍记忆忧新:“道德说:风流是心田的庄稼;时代说:风流是脑海的金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心田”这个词。当时的感觉,心田也就是脑海,与心理收获有关,但是,并不明白心田怎么会与风流有关系。后来在一张偶然得到的《厂长经理日报》上,读到一篇《忙里偷闲种心田》的文章,更是第一次知道心田还可以“种”!仔细一想,既然是“田”,当然应该是可以种植的了。可是“心田”到底应该怎么“种”,还是不清楚。再后来听到有一首歌叫《拯救心田》,才知道心田好象有了危机,需要救治了!“心田”有什么具体含义和特点呢?

  

  “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指田地:如水田、麦田、耕田;二是指可供开采的蕴藏矿物的地带:如煤田、油田、气田。

  把“心”与“田”联系起来理解,似乎也不难。就是说,“心田”——如麦田可以耕种;如煤田可以开采。这大概就应该是这个词语的基本涵义。

  “心田”是一块真正神奇的“土地”,可以种植作物、建成花园、开采矿产、筑造城堡、放养动物……,甚至可以开挖河流,修建铁道或高速公路!所有可以在自然土地上能做的事,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任意创造,甚至还要比在自然的土地上更自由!不同的人,心田的疆域大小、建造风景、经营状况有着很大的区别!

  

  ——“心田”是每个人的思想小屋

  心田不是荒野,是有人在耕种或开采,一般地说,有田地的地方应该先有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每个人在自己的心田上,都有一个栖身之所,有的人可能只是一架“茅草小屋”,有人就建成“高楼大厦”!茅屋只可能是比较平静简单的生活,对这个世界有一些粗浅的看法;高楼或大厦就可以是比较丰富充实的生活,有着对世界更深刻的思考和把握!当然,不论是哪种条件下,只要对思想居所精心维护和不断构建,都可以使自己生活的很快乐!

  

  ——“心田”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有的人,心田里不但有自己的城堡,还可以有自己的庄园,就是有一个精神家园!如果说心田里的城堡是一个人心灵的核心的话,也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所在,或者说是一个人灵魂的核心内涵,那么家园的其他区域,就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延部分,应该就是一个人的思想素养、知识储备、业余爱好、文化娱乐、亲朋交往等。人们可以在这个家园里,种植庄稼、果树、花卉,也可以培植森林、挖渠修路,是一个人的真正乐园。

  既然是庄园,有的人思想家园就有一个边界。有的人是用篱笆围成的,有的人就是用高大的围墙与外界隔开的。前一种人一般地比较开放和灵活,后一种人多数就比较内向和封闭,对比较封闭的人来说,就比较孤独。应该象城市里的机关单位拆墙透绿一样,把心田上的围墙拆掉,至少换为能够通风的篱笆,才可以使自己的心灵不断与外界交流,促进思想的吐故纳新。大多数人的心田,实际经营的部分,也就是在这个层次上。

  

  ——“心田”是每个人的知识原野

  世界上有少部分人的心田,不但有自己的庄园,它把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都作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至少可以达到目光所及甚至可以想象的到的远方,有一大片自己知识的原野,也包括自己知识的海洋。这样的人,心灵无限的广阔,思想无比的丰富,爱好十分的广泛,思维非常的深刻,行为很大的自由,人格无比的完美!这样的人,在自己的心田里,就有了一个“世外桃源”!也可以是一个自己的思想港湾!既可以耕耘,又可以创造,既可以跃马驰骋,又可以巡洋冲浪!到这里,就基本达到了人生境界的三项指标:既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又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还有开阔的精神视野

  

  ——“心田”是每个人的智慧宝藏

  事实上,心田不但是栖身之地、精神家园、知识原野,它的深处还有着珍贵的宝藏。人的心智有无穷的潜力可以挖掘,一个人所有的精神力量都源于心田深处的智慧。所以,对于心田应该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整体发挥。杰出人物的心田,景色之所以那样美好,令人向往和羡慕,更多的不在于其外表的华美,主要是由于他心灵深处蕴藏的智慧的光辉。一个人,在所有的思想矿产中,真正的“镇山之宝”,应该是品质与道德,这是一个人灵魂的基石。没有一块善良的道德之石作基础,种植和建立在心田之上的所有美景奇观,也都不过是“海市蜃楼”!

  

  “心田”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块真正的“自留地”!它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甚至农药来维护;需要机械、人力来耕作;也需要工匠、艺术来建造;更需要矿工来挖掘……。心田这块特殊的土地,最主要的还是要用“心”来营造。是把心田建成金碧辉煌的城堡,风景如画的庄园,充满希望的沃野,还是只有一架茅屋,一片荒芜;是载种参天的大树,还是任凭杂草丛生;……,就看我们怎么来经营了!

心田,既是心灵的乐园,也是人生的坟墓!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传取名为《墓中回忆录》,周国平说:一个人应该“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这个坟墓就建在心田之上。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心田上,建造、欣赏美好风景的同时,也矗立起一座“心碑”!并且要有勇气敢于“阅读”自己的碑文!

心画

看到过几篇报道:

  2006214日美国摄影大师斯泰肯一幅照片《池塘月色》(1904年摄于纽约长岛),以近300万美元(2270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行卖出,成为全球拍卖价最高的摄影作品。

  20045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四百万美金的天价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此画打破了14年前凡·高名画7800万美金的记录创造了奇迹.

  2005119日路透社报道,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罗思科的油画《向马蒂斯致敬》,创出二战后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达2240万美元。

  看到这些报道时,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很大的困惑。同样是艺术作品,为什么一幅油画比一张照片的拍卖价要高这么多呢?就是二战以后的油画作品,其拍卖价都达到了2240万美元,全球拍卖价最高的摄影作品才只有300万美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因为我不懂美术创作与摄影的区别,提出这个很简单的问题,很可能会犯常识性的错误。两者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除了创作年代的不同,不同的艺术创作所花费的心血不同,包括作者的名气不同等因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我可能是“望文生义”,倒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油画(当然不只是油画)与摄影作品尽管都是表现一个人物或场景(有的作品可能只是一种印象或感觉),摄影表现的毕竟是一个“现成”的东西,虽然其中也包含了作者不同的选取角度、抓拍瞬间及用光等创作因素。一幅油画的创作,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意图、追求、艺术因素等,与一张照片相比,应该要多得多。特别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个明确(虽然有的比较模糊)而深刻的主题(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摄影作品就没有主题),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创造的成分要更多一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画”都一定有这样的水平。我小时候,就分不清美术作品(包括所有的画)与照片有什么区别,感觉都是“画”。现在看起来,画与照片是不同的,而且有很大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画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摄影更多的是一种发现,虽然独到的发现本身也是一种创造,可意义大有区别。

  我还认为,一般的摄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与美术创作比起来,它更象是一个“技术活”。而艺术是技艺,不是技术;艺术家是艺人,不是工匠。这让我联想到写“文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区别呢?都是文章,有的看上去很美,很逼真,很漂亮,可只象一张美丽的“照片”,有的文章与一张游客的旅游纪念照差不多;有的看上去并不漂亮(直观上),甚至还有些粗糙,但却很耐看,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思想与意境,这样的文章应该就是一幅“油画”。同样的道理,有的文章象照片,更多的是发现;有的文章是油画,更多的是真正的创造!优秀的作家应该也是艺术家,而不能只是一个码字或码词工匠。

  西汉大辞赋家杨雄认为:“书,心画也。”清代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虽然这里的书,当时特指书法,但在中国书画并称,也可以说书文同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图画”,写文章、作画、摄影都是用“心”在创作,都是把自己心里的那幅“画”,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出来。但是,从某种角度说,与照片比起来,美术作品更象是真正的“心画”,也更有价值。我们写文章,既要用摄影的方式,写成一张美丽的“照片”,也更应该用作画的方式,写成一幅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油画”。

  文章写作、美术创作与摄影,都应该创作出自己的“心画”!

心间

世上有“时间”和“空间”,还有“心间”吗?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是模仿时间和空间的说法,在杜撰一个名词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说把什么什么永记心间,如:文革时说“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间”,再有“爱在心间”,“让美好的回忆填满心间”等。这里的心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心理的空间,或者说就是心理意义上的头脑,也可以说就是心灵。尽管人的头脑是个实体,但心理意义上的头脑空间,并没有物理学意义上的实体空间,没有上下左右的延伸。可是,心理或心灵又确实是有某种意义上的空间的。

  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还有另一种译法“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在我看来,如果把“心灵”和“胸怀”换成“心空”,似乎就更确切了,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空。但是,作为描绘心灵大小的用语,还是“心间”更准确一些。这样看来,没有什么比“心间”或“心灵”或“心空”更宽阔了,宇宙也在人的心中,心的空间是不可量度的。

  空间有大小之分,时间有长短之别,“心间”呢?心间亦有与此相似的特征。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上下左右的“距离”,时间的长短在于事物变化的“间隔”。不过,心间的大小和变化的长短不可量度,因为心间的大小和长短都与人的思想有关,就是说,一个人心间的大小,决定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尽管心间大的可以装下整个宇宙,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作填充,也许没有一点空间,也就没有什么变化。不同的人,因为思想的不同,心间大小有着明显的区别。

  心间可以比宇宙更宽阔,也可能比一个人的头脑(生理意义上的)还要渺小。那些发现宇宙奥妙、社会发展和人类思维规律的巨匠,他们的思想或心间就比宇宙都要大,比如:爱因斯坦、马克思等。有的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宇宙,心里怎么会有宇宙?有的甚至连世界、国家和社会以及人生,都没有认真的加以思考过,心间怎么会比“大地”和“海洋”更宽阔。当然,不是说知道宇宙和世界,心间就一定比它们都宽阔,只有那些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有着独特见解和深刻思想的人,心间才可能比世界和宇宙都要大。

  心间里有什么?当然应该是思想。比天空更宽阔的心间,能够装得下任何“数量级”的思想。牛顿说:“我要把如同海滩沙粒之多的真理,一个一个加以思索。”其实,思想和真理何止是“海滩沙粒之多”。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把可以思考的每一个事物,都去做认真的思索,以填充自己的心间。不然,没有思想,心间就是空虚的。巴斯卡尔说:人的一切尊严在于思想。心间没有思想,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的人生就没有价值!

  学者周国平说:人的心灵象个帐簿,它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他的本意好象是说,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会有收获,就有收入,你是不会吃亏的,而且你不用为此而付出什么,只需要付出你的思考就可以了,是个只收不支的大好事。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思考过的东西,都装进心间,那么心间就成了一个杂物仓库。因为,不是所有思考过的东西都有装进心间的价值,只有那些有意义的对自己思想的成长有用的东西,才应该装进心间。因此,心间应该保存什么,要做认真的选择,而这是极其重要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对心间来说,尽管在你思考的时候不用付出什么,可是你却应该主动地去支出。一方面是对于有用思想和知识的应用;一方面是对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对那些过了时的东西,经常的进行清理和重新建构。如果说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可以建构一个思想大厦的话,一般的人应该有一座自己的“思想小屋”,对这个“小屋”,应该经常进行“整修”、“装潢”甚至是“重建”!

  

心屋

思想大师或哲学巨匠的“思想大厦”,一般是个思想体系或知识体系,多数是通过一本或几本书呈现给世人.这些书有的是学术著作,有的是小说或者散文随笔的方式,还有的是诗歌、戏剧的形式,更有甚者干脆就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本身。这就是说,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和形式是不同的。同时,还有一个什么方式更适合表达思想的问题。

  一般的人,很难有系统的思想体系,比较多的就是一些随感,因而基本都是以文学作品的方式出现。我们建不成思想大厦,不仿造个“思想小屋”。就文学体裁而言,按照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四种:小说、散文、戏剧与诗歌。学者余秋雨对自己的研究有个分工,他说:“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为我是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写很多学术著作;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我有这个分工。”就是说,想不明白的问题比较适合用散文来表达。他还说过这样的意思,好的散文多数是作者想不明白的问题,如果问题已经想明白了,这样的散文就不好看了。

  就思想来说,真正的、深刻的思想,恰恰就是一些关系世界本原、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就是哲学问题。按照周国平的说法,哲学问题是没有最后的答案的,也就是永远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散文就比较适合表达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相比较来说,散文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写作方法,既可以是比较系统、严谨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随笔,既可以是杂文,也可以是书信或报告等。所以,我觉得象我这样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要表达自己的所谓“思想”,写一些散文来说明自己的感想和见解,是比较适当的。

  有学者认为,在文学的四种体裁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和戏剧更多的是表现的生活;诗歌更多的是表现的情感;散文所表现的更多的是思想。所以,散文的写作,更适合于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或者说,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更接近于人的灵魂。当然,这不是说其他的形式就不能表现人的灵魂。由于我既写不了小说,又写不了戏剧,更不会写诗歌,如果我有一点什么想法的话,就只能用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了。因此,我的“思想小屋”,就是我写下的一些不象散文的散文了。也就是说,我的思想小屋外在形式上的基本构件就是散文,或者就是一些简单的看法,感受的片段。既然是个“小屋”,屋子的本身应该有一定的结构,是平房还是小楼,是一间还是多间,同时,屋子里面怎么摆设,摆设什么,就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需要进行认真合理的设计。我把这个思想小屋,又称为我自己的“心屋”。

  一般来说,小说与戏剧都要有读者,也就是说是写给别人看的。并且戏剧必须有集体合作才能搬上舞台,直接面对观众;散文却可以单独和寂寞地完成,孤灯一盏,沉思面壁。戏剧要顾及公共性,而散文的读者基本都是读书人,甚至只是所指定的“知音”。是把人生写成戏剧,演给别人看,还是作成散文,让少数人读或者只是为了自己读。就象哈姆雷特总在问:是活着,还是死去?这确是一个问题。

心香

夜读青年学者余杰的《火与冰》,迫人沉思。

  一位西方哲人说,最容易毁灭的就是美好的事物。其实,毁灭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准确。事物虽然毁灭了,但它的灵魂和精神却会比那些依然存在的事物,更能留在人们的心里。正象诗人臧克家说: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活着。死了还能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余杰说:他感到了北大西校门一侧的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寂寞。时常在暮色中到碑前为真正的校友,燃一柱心香。看到“心香”二字,心不禁一颤。是在心里燃香?还是把心化为香,再为其点燃?

  每个人都有许多应该为之燃一柱“心香”的事和人。一般地说,“香”应该燃给神灵。“心香”却可以不只燃给逝去的人与事。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在离生命终点还有一百天(根据医生的判定)的时候,怀着给自己买第二套房子的心情,选定了自己的墓地,回头就给女儿写下了一篇人生劝导录,几乎是用生命为女儿燃起一柱“心香”。

  能值得为其燃起“心香”的人和事,并不一定要用生命为代价。能够感动“心”的,哪怕是一点小事,也值得燃一柱“心香”。因为它能够让人去思考人生,有时还能够体验另一种人生。

  有时候,生活中距离很近的人,心却离得很远;还有的心离得很近,生活中却有一道人间“银河”,也不得不燃起一柱“心香”。还有的时候,人也很容易被自己所感动,就应该为自己燃一柱“心香”。

  香,可以用火点燃。“心香”呢,用什么点燃?

  思念?——祝福?——祈祷?——真情?——爱?——

  这里有时是“火”,有时却是“冰”……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破译性格密码:成功性格的真谛

作者:徐昌生

为什么有人认为性格决定成败?为什么有人说偏执狂才能成功?为什么乔布斯这种自负、唯美的人能改变世界?为什么索罗斯…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平安夜的“红富士”正在果盘里酣睡,圣诞节的常青树还眨着灯光,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日...

  • 三天、三年、三十年……

    望着怒气冲冲的交警,议员一下子紧张了,他极力地想和交警解释一下,说自己真的不是故...

  • 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有美好,有回忆,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不要太在意。即便是阴影其实也...

  • 睡个懒觉

    学校20年的校庆,忙得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等到校庆结束的当天晚上,慈善的老校长温...

  • 爱国才能助推中华复兴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