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们因教学工作而相识。当时,只觉得这个年轻的中学语文老师比较沉默少语,常常陷于若有所思之中,举止神态很儒雅,眉宇间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他的办公桌上,除了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用书外,不乏各类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古今诗词鉴赏等。他是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了解他精通中医,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因咽喉炎久病不愈而被迫病休。作为同事,他悄悄说:“我帮你把把脉,开个药方试试看”。我当时也是抱着不妨一试的随意的,不太认真的心态。可是,他却认真,专注,反复地把脉,详细地询问,分析病情斟酌处方;那种全心全意,对病人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我想,即使是主任医师,甚至是专家教授也不多见吧。 几剂药下来,我的病居然让他治好了,我不由得重新审视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青年教师。他只是不事张扬的报以淡淡的微笑。闲聊中,我惊异于他对中医学的热爱和那广博的医学知识,还有那独到的见解。谈起药物,他如数家珍,对各类中草药的药名药性和药效了如指掌;对脉理学也有精深的研究,还能对许多中医名师名着敢于带着批判的眼光作了评价。他在家中客厅墙壁上挂着他亲手绘的古代名医张仲景的素描画像,手书:“中医无不治之症”。画像绘得唯妙唯俏,书法写得龙飞凤舞,铁画银钩。我惊讶于他扎实的美术和书法功底之余,不禁感叹,如果生在古代,他肯定是为世所称的才子。 何悦华学医的起因是家贫而无钱投医,而学医又能无师自通,其天分之高令人暗暗称奇。但他不是一个医生,他没有医疗执照,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冠冕堂皇地为世人救死扶伤,他精湛的医术也不为世俗所认可;只能是真人不露相,好像一块璞玉埋于荒山。我们只能为他感到惋惜,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不能在他手中再放异彩而感到痛心。 何悦华是一名教师,精湛的医技,扎实的书法美术功底,并不代表其“不务正业”。恰恰相反,他其实是一位在教学的荆途上勇于求索、满怀理想、德才俱优的教学工作者。一直工作于教学第一线,教学理念并不因循守旧。能注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的发展,珍视人的完整性,关注学生心性的修养,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那种精神价值,还有那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他其实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他鄙弃当今教育上的那种功利主义,面对校园里的污浊暗流,从不趋利避害,同流合污,始终一如既往地驰骋教坛激浊扬清。他相信教育是人类深层的精神需要,教学要刻苦,但更是一种快乐,因为教育能唤醒人性,能唤醒人类趋于泯灭的良知。 作为一名教师,他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读书;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爱书如命。他的家中各种书籍堆得琳琅满目,可谓汗牛塞屋。工作之余,同事们在天南地北地瞎聊,他却在争分夺秒地博览群书。他似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休息时间也不多,宿舍的灯光常常是半夜了还亮着。他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快乐,也当作是一种休息了。 “三更有梦书作枕”,“半床明月半床书”,正是他与书为伴的活写照。 十多年前,教师这一行业很清苦,收入微薄,如果是一家几口,更是入不敷出。但是,尽管囊中羞涩,何悦华还是省吃俭用,每月都花相当一部分工资去购买各类书籍。为了能买到有价值的书,他会跑遍城区大大小小的书店,本地区没有就到市区去找,还常常利用假日到省城去购买。那时候,交通还没现在那么完善,通常,星期六上午上完课后,下午他就赶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再乘搭夜船,天还未亮就到省城。然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大书店,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他那种对书的贪婪程度,恨不得把整个省城的书都一下子搬回来。直到夕阳已经西下了,他才依依不舍地提抱着大包小包的书籍,赶在最后一班夜轮,在星期一的早上回到学校,又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绝对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为了能得到一本好书,他就这样披星带月地奔波劳碌,他却从不知疲倦,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为能够买到需要的书籍而感到心满意足。有时他打电话给朋友,语气有点急切,也不知从哪来这么灵通的信息,说新华书店又到了一本什么书,他现在没有时间去买,叫朋友赶快帮他先买了,怕自己赶不及给别人买光了。那种心急如焚的语气有时令朋友啼笑皆非,真是“书痴”。 何悦华自幼爱好文学,二十多年前刚刚师范毕业的他,曾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投给一个杂志社,结果被退稿了。后来他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写得不是,于是干脆一把火把书稿烧了,至今只字全无。这十多年来,他一直都在追求着文学的梦想,苦苦地探寻着文学的真谛。但他写得不多,也很少投稿。他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满意,总是改了又改。他常说,他是一本书主义者,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写一部书,而且只写一部书,写一部传世的书,这是他的最高也是最低的理想。 只因偶然给《伯乐》的一次投稿,得到编辑部李敏先生来函鼓励;大概是感其知遇之恩吧,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何悦华竟一气写下了几十首长短诗作,计二千余行,俱发表于东方伯乐文学出版网。其优秀之作也为多种刊物及选本所选。至此,他作为诗人的名分才渐为朋友和同事所知晓。 何悦华是作家,是诗人,如果说他精通医学,深谙书画,又能篆刻,这只能说是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人生道路上添上的绚丽几笔。真正摄人心魄的,却是他的文学作品。 我最早读他的作品是他曾获得吴伯箫散文奖的近万字的大散文《藕断丝连》(后作删改,更名为《爸爸的爱情》,入编多种选本)。散文写父辈年轻时代那种刻骨铭心的纯真而凄美的爱情。文笔自然而本色,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深沉的人间之爱。没有激情澎湃,山盟海誓,也不会惊天地,泣鬼神。但那些讴歌善良的文字,却如淡雅的香茗,又如清寒中的月光,能温润和慰藉你的心灵。阅读中你会一次次地感动,潸然泪下,之后会更加深切地洞悉人生的真谛。 他的诗,文字很美,不但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饱含着隽永的哲理和深刻的内涵,具有过目难忘的艺术魅力。在《人生》中他这样写:“历史长河,人生不过是萤光一闪,之所以死而无憾,是因为充分燃烧生命”。这是他融哲理于诗意的文字,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他的哲思人生,??人要活得有价值。《同学少年》、《陌路相逢》等,是他近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另一种浪漫情怀。品味着诗的意境,伴随着阅读的感悟和体会,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有一种幸福等待着与你分享;又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洁向上的心态,你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一种平静,含蓄,有如波澜不惊,令人回味不尽。 何悦华的诗在表达真善美的同时,诗中常常直面现实,字里行间潜藏着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他在《往事如烟》中写道,“人的梦想,是否像山野的花朵,花朵虽然芬芳,它的果实却是那样辛酸”;在《塘中鱼》里他写道,“一年四季,我们被困在鱼塘里,我们苦闷彷徨,我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我以为,他是在力图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他时觉苦闷而压抑的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好像在感叹自己空有抱负,他其实是在悲天悯人。他的追求是理想主义的,他希望能普渡众生,他并不是无能为力,却苦于孤掌难鸣。于是,不得不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独自行走,如凤凰落于群鸦之中。真个是“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不了解何悦华的世俗之人说他沉默寡言,少与人交往,少与人接触,好象与社会格格不入。其实是因为深沉,所以无声;是“到了那个高度,却又不屑于言说”。他实际上是一个值得信赖、肝胆相照的重情义的朋友。他能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他能为一个朋友的病情而苦思冥想一个好药方,他能为一个朋友或一个学生而不辞劳苦,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索取,更没想到施恩图报。他其实很健谈,只是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他无所不谈,古今中外的,文学的,医学的艺术的,还有对人生的感悟。他真诚,坦率,真正是“君子坦荡荡”。你会觉得真的能与他推心置腹,你会感到在这个满腹心机的社会终于找到一个安全的港湾。 何悦华勤奋励志,博学多才。但在这滚滚俗尘,他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乡镇中学教师。他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可是他没有怨天尤人,也从不趋炎附势。他特立独行,活得高尚,活得实在,活得丰富而有内涵。他淡泊,执着,一如既往,这或许是他的宿命所在。(写于珠海斗门井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