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大家似乎都迷恋上了养蚕。 本来,在乡下,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养蚕户。也不知道伙伴们的蚕籽是从哪里弄来的。当时,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的养起了蚕,便也心动了。 我是没有蚕籽的,要从其他同学手上买来。那时,蚕籽密密麻麻的结在一张纸上。一毛钱十粒,很贵。从家里要了五毛钱,买了蚕子。 孵化蚕子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在家里,趁母亲不在家,偷偷的跑到房间打开箱子,从棉被上撕些棉絮。买来的蚕籽原先就在纸上,卷好,再包上一层纸,用棉絮裹上。那段时间,最喜欢穿胸口带口袋的衣服。贴身穿上,将包裹好的蚕籽放在口袋里。 每次下课,都要很费劲的拿出蚕籽,看有没有孵化出来的蚕。开头的几天,心里很兴奋,也很焦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哪里疏忽了,孵不出蚕来。 几天过后,蚕籽里会出现一个小黑点。有经验的人看了,都说快要出蚕。看着蚕籽有了变化,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快出蚕了,就更加的小心。甚至连上课的时候都想着,不敢有大的动作,怕压着刚出来的蚕子。 放学后,几个伙伴聚在一起。在太阳底下,小心翼翼的打开,取出蚕籽。刚孵化出来的蚕很小,爬满了。这么小的蚕子不能用手直接拿,也拿不到。卷一个细小的纸杆,轻轻的挑到盒子里。 盒子里早就准备好了桑叶。把蚕子放在桑叶上,再用桑叶盖上。盒子的盖子上,用针扎几个空,用来透气。 村里没有桑树,桑叶都是到邻近村子里找来的。 每次放学,都要拉着一些伙伴,说道:“明天带点桑叶过来。” 或者,到了周末。约上伙伴,一起去采些桑叶回。 蚕子小的时候,几片桑叶就够吃几天。每次清理盒子,都舍不得扔掉还没有吃完的桑叶。拿出来洗一下,剪掉吃过的叶片边缘,再放进去。 蚕越养越大,桑叶就变得紧俏起来。于是,有伙伴就开始卖起了桑叶。 后来,听说蒲公英的叶子也可以喂蚕。试了一下,确实管用。 放学了,第一时间就往田埂上跑。找蒲公英的叶子,采回去洗了喂蚕。 母亲总是说,养蚕要干净,不然养不出好蚕来。所以,我总是先洗手,再去打理蚕。 蚕长大后,身体会慢慢的变得透明起来。这时,蚕就要开始结茧。 看到蚕不吃,我就知道了,它是要结茧了。 找来一个很大的盒子,里面放些树枝,将蚕放进去。 第二天,就可以看到蚕在里面吐丝结茧。几天下来,就成了一个蚕茧。 有的蚕茧是白色的,也有的蚕茧是黄色的。那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只不过,大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吃的食物不同,结出来的蚕茧才会有不同的颜色。 等上几天,就拿出蚕茧,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子。过上几日,蚕蛾就会爬出来。 蚕蛾交尾的时候,盒子底平铺上一张纸。 看着满纸的蚕籽,心里很是高兴。好好的收起来,等到来年再养。 那时养蚕,完全就是儿时的一种乐趣。连最好的蚕茧都扔了,只留下蚕籽。 在我们眼中,也许只要有这些蚕籽在,似乎来年就又有了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