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江,这永远镶嵌在儿时记忆中的湄江,这永远让远方的游子魂牵梦绕的湄江。在我幼年时竟不知道你发源于何处,又流向何方。只知道你从我家的后山脚下流过,日夜不息,只要我刚一翻过山头,耳朵里就突然贯入无尽的哗哗的呼啸。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你那弯弯曲曲的碧水,从上边的山背后一下子转出来,翻过堰坎,告别碾房,告别水车,然后就五指似的分流,穿过一座如虹的五孔桥,又伸向浓密的柳荫下,转弯不知去向。江岸,--严格地说,只能算是河岸,我经常赤脚或草鞋往返的这一段,见或有高低远近几棵杨柳树桩,朝夕地耐心地陪伴着你东去的碧流。杨柳树桩之间,是一蓬一蓬的刺梨丛,丛中果子熟透的时候,呈红黄色,酸甜苦涩。夏秋,我们小娃娃读书放牛时,往往会无聊地摘几颗啃啃,挤挤眼然后使劲吞下去。
你岸边的碾房,总是引起我的无穷的好奇。它房屋破旧,屋内只见一颗木桩从下面伸上来,木桩上横连一棵小木,像一个顺时针转九十度的拉丁字母L,小木的一端轴穿一个大的石轮子,石轮子在一圈石槽里周而复始地滚动着,石槽里的谷子就这样慢慢地脱下黄色的皮,变成白色的米。我有时跟着父亲挑谷碾米,趁父亲吃杆烟与人说几句话的功夫,赶紧跑下河边看个究竟,看那流水是怎样把石碾子冲得转动的。
更让我敬畏的,是那碾房下游相邻的水车。它高大得很,二三人高的细长金竹仅是水车的半径,它日夜吱吱地响着,吃力地将自己周边横斜捆绑着的竹筒在河底贯满水,然后再转朝上面倒在一个剪槽内,最后流向那半坡的梯田里。久而久之,在我放牛、打猪草的闲暇里,我就学会用茅花杆做成浓缩的水碾、水车,放在下雨时的小沟里运动。自己能做成“水碾”、“水车”,这使小娃娃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以至于挨大人怒骂也不悔改。我后来参加水电工作,特别喜欢水轮发电机,恐怕也与这小时候就喜欢碾房水车分不开。
至今还记得父辈们在做农活歇气时讲的一个笑话:据说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儿子,家里为了劳动力就给他讨了个十七八岁的大媳妇。小儿子仍不失儿童玩性,下雨天就如我一样在水沟边用茅花杆做水车玩。晚上做梦还在戏弄水车,嘴里不停地叫着:“转过来,转过来……”。婆婆在隔壁听不过,说:“媳妇,他叫你转过去你就转过去吧,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不喊就自己转过去了……”。父辈们的劳累,大约就是靠这些笑话得以轻松一点的。
我们那一段河里的鱼,大多是石胡子,大头,两边长出很长的胡子,身子逐步细下去,现在人们叫江鳅的。夏天,只见几个大人在水里,围着一块块大石头,四面用脚堵住水底的进出口,然后一人匿下去,不一会就手抓一条石胡子,将头赶紧冒出水面,张大口深深地换一口气。我们小娃娃也下水,但只能见一群群的鱼游来游去,有时也碰着脚,但却抓不着一条。
至于那座桥,却流传着一个辛酸的故事:现在的五孔桥是一座新桥名叫永兴桥,桥栏杆中央还有一个姓吴的县长的题字,书法颜体,比起现在的某些官员的题字来,不知要好到那里去了。但人们仍习惯地叫它“任家桥”。其实,原来的“任家桥”是一座石板平桥,位于永兴桥的上游不远。上世纪三十年代因通公路,永兴桥才取而代之。原先的任家桥,是岸边的一个姓任的开明绅士,自己出钱加化缘修建的。在这位绅士的积钱(当然是田地、房子以外的钱)和先化得的钱用完了,桥还没有修起来,这位绅士就只好加大了化缘的力度,他用一把铁锁将自己胸前的锁骨锁起来,桥不修好决不开锁,一家一家地化缘筹钱,到后来,锁骨发炎腐烂生蛆,蛆虫在脖子上乱爬,被求的人家见了不忍,最后才总算施舍筹钱,这任家桥才得以修好。在明清以来,永兴就是一个商业集散地,有一打鼓(打鼓场)、二永兴(永兴场)之称。我一直在想,封建社会里,是什么力量使这位绅士不惜用催残肉体的方式化缘修桥的。在今天,我们的有些官员,只要一粘着架桥修路,就贪污腐败,以至有的桥还未修好就垮了,有的路才通车剪彩就下陷集水了……
湄江,你仅仅是一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你发源于杨家坪,流入乌江,全程并不很长。但你见证过多少古老的桥,现代的桥,过去,多少诗人为你题咏,多少挑夫把汗水滴到你的江里;现在,又有多少车辆跨你而过,但它们太现代,似乎忘了有你这条河的存在,它们所面对的是收费站,它们轮子下碾过的是“养路费”。湄江,你就静静地流吧,我也难得回来看你一眼。我交待我的儿女,在我百年之后,要他们把我的骨灰撒到你的江里。他们口头答应着,但我知道他们心里并不愿意,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去买一方墓地,好让他们脸上更有光彩,他们也好就近祭奠。呼呜,湄江,我这远方的游子,我只有用这不引人注意的文字说说你,就像你越来越不引人注意一样。
湄江,这永远镶嵌在儿时记忆中的湄江,这永远让远方的游子魂牵梦绕的湄江。在我幼年时竟不知道你发源于何处,又流向何方。只知道你从我家的后山脚下流过,日夜不息,只要我刚一翻过山头,耳朵里就突然贯入无尽的哗哗的呼啸。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你那弯弯曲曲的碧水,从上边的山背后一下子转出来,翻过堰坎,告别碾房,告别水车,然后就五指似的分流,穿过一座如虹的五孔桥,又伸向浓密的柳荫下,转弯不知去向。江岸,--严格地说,只能算是河岸,我经常赤脚或草鞋往返的这一段,见或有高低远近几棵杨柳树桩,朝夕地耐心地陪伴着你东去的碧流。杨柳树桩之间,是一蓬一蓬的刺梨丛,丛中果子熟透的时候,呈红黄色,酸甜苦涩。夏秋,我们小娃娃读书放牛时,往往会无聊地摘几颗啃啃,挤挤眼然后使劲吞下去。
你岸边的碾房,总是引起我的无穷的好奇。它房屋破旧,屋内只见一颗木桩从下面伸上来,木桩上横连一棵小木,像一个顺时针转九十度的拉丁字母L,小木的一端轴穿一个大的石轮子,石轮子在一圈石槽里周而复始地滚动着,石槽里的谷子就这样慢慢地脱下黄色的皮,变成白色的米。我有时跟着父亲挑谷碾米,趁父亲吃杆烟与人说几句话的功夫,赶紧跑下河边看个究竟,看那流水是怎样把石碾子冲得转动的。
更让我敬畏的,是那碾房下游相邻的水车。它高大得很,二三人高的细长金竹仅是水车的半径,它日夜吱吱地响着,吃力地将自己周边横斜捆绑着的竹筒在河底贯满水,然后再转朝上面倒在一个剪槽内,最后流向那半坡的梯田里。久而久之,在我放牛、打猪草的闲暇里,我就学会用茅花杆做成浓缩的水碾、水车,放在下雨时的小沟里运动。自己能做成“水碾”、“水车”,这使小娃娃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以至于挨大人怒骂也不悔改。我后来参加水电工作,特别喜欢水轮发电机,恐怕也与这小时候就喜欢碾房水车分不开。
至今还记得父辈们在做农活歇气时讲的一个笑话:据说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儿子,家里为了劳动力就给他讨了个十七八岁的大媳妇。小儿子仍不失儿童玩性,下雨天就如我一样在水沟边用茅花杆做水车玩。晚上做梦还在戏弄水车,嘴里不停地叫着:“转过来,转过来……”。婆婆在隔壁听不过,说:“媳妇,他叫你转过去你就转过去吧,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不喊就自己转过去了……”。父辈们的劳累,大约就是靠这些笑话得以轻松一点的。
我们那一段河里的鱼,大多是石胡子,大头,两边长出很长的胡子,身子逐步细下去,现在人们叫江鳅的。夏天,只见几个大人在水里,围着一块块大石头,四面用脚堵住水底的进出口,然后一人匿下去,不一会就手抓一条石胡子,将头赶紧冒出水面,张大口深深地换一口气。我们小娃娃也下水,但只能见一群群的鱼游来游去,有时也碰着脚,但却抓不着一条。
至于那座桥,却流传着一个辛酸的故事:现在的五孔桥是一座新桥名叫永兴桥,桥栏杆中央还有一个姓吴的县长的题字,书法颜体,比起现在的某些官员的题字来,不知要好到那里去了。但人们仍习惯地叫它“任家桥”。其实,原来的“任家桥”是一座石板平桥,位于永兴桥的上游不远。上世纪三十年代因通公路,永兴桥才取而代之。原先的任家桥,是岸边的一个姓任的开明绅士,自己出钱加化缘修建的。在这位绅士的积钱(当然是田地、房子以外的钱)和先化得的钱用完了,桥还没有修起来,这位绅士就只好加大了化缘的力度,他用一把铁锁将自己胸前的锁骨锁起来,桥不修好决不开锁,一家一家地化缘筹钱,到后来,锁骨发炎腐烂生蛆,蛆虫在脖子上乱爬,被求的人家见了不忍,最后才总算施舍筹钱,这任家桥才得以修好。在明清以来,永兴就是一个商业集散地,有一打鼓(打鼓场)、二永兴(永兴场)之称。我一直在想,封建社会里,是什么力量使这位绅士不惜用催残肉体的方式化缘修桥的。在今天,我们的有些官员,只要一粘着架桥修路,就贪污腐败,以至有的桥还未修好就垮了,有的路才通车剪彩就下陷集水了……
湄江,你仅仅是一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你发源于杨家坪,流入乌江,全程并不很长。但你见证过多少古老的桥,现代的桥,过去,多少诗人为你题咏,多少挑夫把汗水滴到你的江里;现在,又有多少车辆跨你而过,但它们太现代,似乎忘了有你这条河的存在,它们所面对的是收费站,它们轮子下碾过的是“养路费”。湄江,你就静静地流吧,我也难得回来看你一眼。我交待我的儿女,在我百年之后,要他们把我的骨灰撒到你的江里。他们口头答应着,但我知道他们心里并不愿意,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去买一方墓地,好让他们脸上更有光彩,他们也好就近祭奠。呼呜,湄江,我这远方的游子,我只有用这不引人注意的文字说说你,就像你越来越不引人注意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