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美丽传说方家湾

时间:2015-04-16 07:14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汉水歌 点击: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出自方家湾。 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就在方家湾。 从旬阳县城西进仁河口镇需溯旬河而上,进镇的第一个村子就是方家湾村,这是仁河口镇的东大门,一条旬河将其分为河左、河右两个区域,全村10个村民小组,左右各五,村民近千人两岸各半,自古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出自方家湾。

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就在方家湾。

从旬阳县城西进仁河口镇需溯旬河而上,进镇的第一个村子就是方家湾村,这是仁河口镇的东大门,一条旬河将其分为河左、河右两个区域,全村10个村民小组,左右各五,村民近千人两岸各半,自古相融传世至今。

方家湾的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秦岭以南的旬河水系十分发达,出宁陕江口沿东南方向穿行于莽莽峡谷之间,沿途纳镇安县东川河、月河、小仁河、达仁河后便进入旬阳县境内的仁河口镇,期间流程落差近2000米,一路湍急,经年累月致使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干支流都形成典型的“V”型夹谷,流域内山高坡陡,两岸山地海拔都在1000米左右。旬河流经方家湾时却陡然出现一个奇观,右岸一条山脊梁一直延伸到河道中心,看似即将入水却又兀自回头昂然挺起,形成一座山头稳坐河床中间,直面上游旬河来水,迫使河流绕着山头转悠一圈才潺潺而下,这山头酷似龙头,颈部可比龙脖,人尽皆知的方家湾龙脖子由此得名。龙头威武雄壮,上有古柏树丛左右对称恰似龙触,其余长满常绿灌木,临水石崖天生石洞恰似龙眼和鼻孔,两侧毛竹垂柳更像龙须,龙头下方便是深不可测的潭水,这一原本地理现象却不知何时被当地村民赋予了龙的传说,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更有甚者攀爬到山头挂红搭绸祈福风调雨顺,使得龙脖子这一地方愈加显得幽静而神秘。

老人们讲,龙脖子潭水深有千尺,有黄龙隐没于此,世人皆称龙王,方家湾最早居住的都是方姓一族,颇受黄龙护佑,连年风调雨顺,罕有旱涝;诸如百姓添儿嫁女和红白喜事需张罗待客时,还能到河滩祭祀从龙宫借出些碗筷茶具,以行方便。龙王恩泽当地,族人因此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知是何年,某天龙宫有修建事宜,黄龙遂托梦于方木匠,让其进宫负责缮葺。方木匠颇得鲁班真传,技艺精湛,欣然前往龙宫做三年才满工。临行前黄龙并未付资,只是打赏一篮子刨花,木匠遂有怨气,倒掉刨花出潭回家,上岸之时发现篮子竹篾间隙里卡住的三两片刨花已变成金锭,称量过后刚好是三年工资,始悔自己有些莽撞,自此更加信奉龙王。后某天黄龙又托梦,称上游有黑龙欲霸占龙宫,黑黄之间自有一场恶战,为操胜券,拟邀方木匠躲于暗处助一臂之力,翌日河上果然黑云压顶、狂风大作、云雨混沌天地、旬河巨浪滔天,一股浑黑巨浪从上游直扑龙脖子,一霎时龙潭风起云涌,黑黄两股巨浪滔天怒吼此起彼伏交错缠绕,躲于暗处的方木匠虽手持弓弩一时间竟惊得目瞪口呆,半响不知所以,恍然又记黄龙所言,仓促之间满弓射弩,利箭凌空疾飞,千错万错竟然射向黄龙,黄龙负伤逃走,黑龙坐享龙宫。

方木匠惹下滔天大祸,黄龙之怒殃及族人,人丁自此多有灾难、庄稼自此连年绝收,方氏一族久之衰落,举家迁往他乡定居。说来也奇,方家湾近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个姓方的!至今当地人娶媳妇也找不到别地的方姓女儿,问其缘由,媒婆竟然说方姓父母择婿一般避讳方家湾。

这当然是笑谈。今天的方家湾早已不再是黄龙逃走后的方家湾模样了,这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风光旖旎、乡风淳厚,新时代的方家湾人正在用勤劳的双手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一方产业建设黄金地。旬河贯穿方家湾全境,两岸高山峡谷多有起伏,但山地皱褶之处仍有众多的旱平地和缓坡地,大坪、上坪、熊家坪、佘家坪都是上等好地,缓坡地集中在窑湾、麻湾、上湾、方家湾等地,全村300余户多分布在黄土坪周围,户均耕地面积达10亩左右,这里的黄土地土壤层厚、光照充足、水源丰沛。上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后激发了方家湾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粮仓,人人以种田能手为荣,小麦、玉米、红薯、土豆、黄豆、甘蔗、芝麻,种啥都丰收,90年代初很多家户小麦存粮都超过万斤,以至储存、防虫和晾晒都成了负担,今天的中年人回忆儿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跟着父辈学会了锄地、起垅、撒播、翻苕秧、扛麦把、倒芝麻、剥蔗杆等;90年代后期这里又迅速成为烤烟基地村,年发展烤烟近千亩,市场经济走进了农村,极大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新世纪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种粮人和种烟人有所减少,但青壮劳力务工收入与家中产粮务烟又形成了相互补充,方家湾继续走在产业建设的前列!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聚宝盆。方家湾山水相依,山岭雄浑高拔,河沟自流成溪,老岭沟、王家沟、三家沟、大沟、长漕沟、小娃沟、张木亚沟、蒿潭沟、窝利沟莫不如此,淙淙山泉日夜奔流于涧溪之中,青苔、落叶、松子随处可见,垒一个潭、挖一个窖,大自然的甘泉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沟道源头多是植被茂密的森林,黄栌木、桦栗木、狼牙刺、白蜡树、柏木、杜蓓、红皮榔布满其间,少有人住,春夏绿意浓,初冬遍山红,这里是松鼠、麝香、麂子、野山羊、锦鸡等野生动物的天堂,过去人们有狩猎习俗,如今早已化作护林使者,和谐共生其乐融融。从旬河河道攀上两岸山顶,任意极目,方家湾地形地貌都是一幅天然画作,高山地带山势高耸入云,高山寨、松树梁、虎壁山、蒿潭沟脑,巍峨雄壮,苍山翠林极尽铺陈;中山地带遍地黄土,一坪一坡,皱褶相连,村庄散落在黄土之畔;浅山地带河床陡切,两岸多为直立山岩,灌木林朳密布其上,多为山竹,可作火纸原料,沟壑出口处则自然散开,或渡口、或索桥,乡民往返集市途经于此。

这是一块生生不息栖身处。旬河流经方家湾的同时,其最大支流乾佑河则在方家湾左岸山梁外5公里处平行发育,地理上形成两河并流奇观,这种平行流向一直持续到两河关交汇处,流程长达20余公里,方家湾龙脖子下游两公里处两河直线距离仅为3公里,水电专家曾一度提出引乾入旬方案,通过隧道工程增加旬河干流规划的沙沟口电站库容量。河流并行发育的地理现象一般很少见,我国最着名的莫过于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奇观。水富则民生,方家湾地处旬河水域,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劳作条件,以耕作、伐木、狩猎、打渔、集市为主的农耕时代在今天仍有鲜明印迹,在方家湾五祖王爷庙渡口就有一条盐马古道,青石台阶宽约六尺,拾级而上,经过孔家大院,院子有两颗千年药树,合围皆在十尺以上;沿古道直上磊壮坡,翻过哨台梁,就到叶家老院子,院子至今还残留着古代的拴马石桩,歇一阵再越过观音碥,古道内侧石崖上有一洞穴,藏有棺椁,传言是壁画画匠坟墓;上行一段路,翻过松树梁,方家湾分界就在梁顶,古道一路下行直达旬镇两县交界处的界牌石,秦岭终南山通衢大道自此北进。方家湾盐马古道在农耕时代具有经济、军事、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一头连着仁河口镇千年古渡码头,一头直达界牌石,古今皆可考,今天每每行进在这条盐马古道直上,遥想先民甚是艰辛,但正是这条古道才疏通了方家湾对外的大通道,让沉寂在深山的自给自足经济得以兴旺和补充。

这是一处潜力无限新热土。上世纪70年代末两仁公路开通,旬河右岸增加了一条致富大通道,方家湾人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公路沿线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一批新居民点。左岸乡民不甘落后自筹资金架起索桥,现代元素逐一渗透到村庄院落和农家小舍,拉电、修路、架设手机塔,电视、洗衣机、冰箱、手机、摩托车、旋耕机已是农家再也寻常不过的标配。青石板土木房有的保留着,有的则重新建起了砖混小洋楼,一些年轻人则选择移民搬迁进了城,但更多习惯方家湾生活的人们则坚持留下来,继续耕种着熟悉的土地,收获着丰盛的果实。听说相邻的小河镇金坡村迎来了国家总理李克强,一些选择坚守的方家湾人亮出了话:我们一定要把公路修到金坡去,沾沾总理的福!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

作者:郭丹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以日记体的形式,图文并茂如实记录了作者受“青旅文化”感召、利用两个夏天背包游历国内1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闲说青蛙

    白天捉田鸡,则是钓要的。钓田鸡跟钓鱼不一样,田鸡是在水田或者水塘里钓,钓田鸡不用...

  • 清晨

    清晨,新生的朝霞透过薄雾,将你笼罩在无限的希望和遐想中。许多时候人们没有留意清晨...

  • 巩留老贺

    老贺身高超过1米八,以前打篮球专司中锋一职,现在也还是机关球队的领队。老贺曾经说...

  • 藏在衣橱里的旧时光

    趁着阳光还短暂明媚的时候,突然有整理衣服的兴致。 于是将衣服一件件理出来,迎着北...

  • 八十年代读大学

    背起铺盖卷,我乘汽车挤火车赶到成都,入校才发现,考进的这个专业,名义上也是统招生...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