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 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谁家有一台飞鸽、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就像现在开着宝马车一样的自豪。一个普通的家庭要想买一台自行车要一家人几年的积蓄,其难度不下于现在人们买一台轿车。往往拥有一台名牌自行车就是普通人年轻时梦寐以求的梦想。 谁家有了一台名牌自行车,每到周日车擦的铮亮,车圈车把的电镀远远的能映出人影,安上磨电灯,到了夜间更是耀眼的亮,还要在前大梁上用鲜艳的塑料绳缠上,以防止车体磨损,也让自行车更加惹人眼目。然后一台车子载着一家老小,到公园游玩,或者是驱车十几里地到郊区,河边水库垂钓。恋爱中的男孩将自己心仪的女孩载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路铃声清脆,一路的注目回头。女孩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手把着车后座,一手搂着男孩的腰,一脸的喜气羞涩难抑,男孩子大声喧哗以显示自己的高兴心情。 曾几何时自行车道上车潮如水,车流滚滚,黑压压一片占据了大片路面,而汽车则像大海中的渡船在自行车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时而被自行车的浪潮冲的摇摇晃晃,停停靠靠。自行车的行车路面上浩浩荡荡,小轿车寥寥无几,其余的就是公交车了。路口交叉行驶任你汽车喇叭狂鸣我自岿然不动。正常行驶的公交汽车前面猛的穿过一辆自行车,司机一脚刹车,全车的乘客身体前倾,乘车的小学生没扶住摔在地上,惹来一声怒骂。 修车的滩床,每个路口都有一个方便极了,两支气筒、几把扳子、管钳子、一管胶水、一合黄油,就解决了骑车人的所有问题,方便不贵,常来优惠。各大商店、电影院、图书馆门前都有固定的自行车停车场,有戴着袖标的看车人来回巡视,存车的时候,看车人拿来一个号牌栓在你的车上,还有一个相同的号牌交给你保管,取车的时候按号牌对号取车,每次一角钱。 不知道什么时候,路上的汽车多了起来,自行车浩浩荡荡的情景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自行车行驶的慢车道越来越窄,原来占据半壁江山的自行车道被挤到了人行道内侧不足三米宽的一窄条。商店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门前没有了自行车的停车场。 近几年,单位干活的民工看到你从单位出来,走到墙角去推自行车,好象看到了外星人,瞪大了惊奇的眼睛问你“人家小青年都开台轿车上下班,你也该换四个轮的开回家了”。 呵呵!时代真是变了,开车是正常的,骑车的到是反常的了。 不是不能买车,而是上班本来就近,又没有周日远游的兴趣。每天骑车上班一是为了借光上班锻炼,二是能比步行节省时间,三是夏天去游泳方便走路。即使现在退了休,每天骑车到图书馆看看书,到公园赏花弄草也不无不可。换个好内胎一年不用打气,车子旧一点小偷都不愿意光顾,卖不上价。孩子条件好了要买车,支援他一点,自己有事坐起来也方便。实在着急有事满街的出租车,一抬手就拉你,到你能想到的地方。 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商店还销售自行车,只要街上还有慢车道,我今生今世是离不开自行车了,有什么不好么?自己感觉好就是好,管他别人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