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盖州:一座城市与海洋的千年约定

时间:2015-02-16 09:02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于学忠 点击:
————魅力盖州尽在彰显城市特色系列报道之三 编者按: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 盖州,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河海相拥,山海相连。海洋文化大气、恢宏、开放、包容,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对探索和创新的崇敬,意味着勇气、胆魄、智

————魅力盖州尽在彰显城市特色系列报道之三

编者按: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

盖州,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河海相拥,山海相连。海洋文化大气、恢宏、开放、包容,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对探索和创新的崇敬,意味着勇气、胆魄、智慧、合作的交融。所有这些天资禀赋,都已融入盖州的城市血脉和骨髓。

(一)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然而真正引领城市的发展及产业升级的,是片区。一个体现城市定位的片区,其成功的意义是为城市转型提供让世界认知的城市名片。

盖州,位于我国渤海,辽东湾东岸,一座绵延百里的海滩,北海、白沙湾、仙人岛等浴场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里,一座风物扬帆千年的海滨之城。

恒古的海风,多少年来,持续不停地激荡着这座城市内心的豪情。盖州沿海上的帆影,多少年来,源源不断地舒展着这座城市向外生长的力量。

近年来的“圆梦”之旅,恰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盖州抓住机遇不等闲,调整了发展思路,甩开膀子拼出了一番新作为。“工业强市,农业富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思路的调整让盖州找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沿海拉动”。对于“面向大海起新城、兴产业、求发展”,盖州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执着的实践。他们把着眼点落在了“港”上,依托毗邻营口新港的优势,依托仙人岛天然港湾的区位优势,建设港口,为发展能源化工、港口物流产业打下基础;他们把兴奋点落在了“城”上,海滨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质,让新城建设有了崭新的定位,仙人岛新区、北海新区构架已经搭起,新城呼之欲出;他们把发力点落在了“业”上,精准的产业定位在两座滨海新城出台,让我们看到了盖州向海发展的美好明天。

在盖州,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看到,一座城市与海洋的千年约定,不断奏出华彩乐章。

在盖州,铺展未来的宏图,我们看到,一座沿海经济城市,新时代面向海洋再次起航,“海纳百川”的繁华,正在重现。

(二)

当我们谈及一个城市的区域定位时,很容易用一些流行的概念来概括,一如GDP的概念,流行于每一个城市。当盖州开始以世界级的名义彰显它的度假时,海口又该何去何从呢?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70%是蓝色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生物约有80%在海洋之中。

航海是人类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世界各国相互沟通、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没有航海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世界。

海洋,浩瀚壮观,奥秘无穷;海洋文化,悠久灿烂,博大精深。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盖州的渔文化内容极其丰富,从渔业的渊源以及发展历史,到渔村、渔民不同时代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渔村建设和风士人情;从渔民生产生活的典故、故事、渔谚、渔歌,到渔业和海洋、岛屿以及与宗教文化结合的各种故事和传说等。

“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像渔文化那样拥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种产业,没有像渔业那样有悠久的历史;任何一种行业,没有像渔业那样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说起盖州的海洋渔文化,西河口是曾经东三省海运交通惟一之商港,古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正是盖州的历史地位及盖州政治、经济环境及特殊位置,盖州在明代就成为了东北首家对外贸易港口。当时,内地与南方商人纷纷来盖州经商。南船在辽东湾西河口溯大清河而上,直达盖州南关外,明清时期经济和贸易活动非常活跃。

探寻“鱼市胡同”,旧事漫步记忆碎片。老盖州人都知道,在鼓楼北及城东门外有一条百岁胡同——鱼市胡同。眼下的胡同虽已找不到跟鱼有关的景和物了,但听胡同里的老人讲讲过去,仿佛把自己置身于几十年前热闹的胡同里,鱼贩和买鱼的市民,一尾尾活鱼……

鱼市胡同,位于盖州旧城中部,鼓楼北及城东门外沿街胡同;旧时,以鱼类交易市场设此故名。自古以来,盖州素有“东产柞蚕,西产鱼盐,南产苹果,北产棉花”之称。盖州在清代是奉天省的渔业中心,在五个渔区中占有“营盘”、“盖复”两大渔区。《中英天津条约》后,营口港开港,又成为关内外海产品交易的集散之地。清代,这里盛产黄花鱼,还有鲙鱼、鲅鱼、铜鳞鱼、飞蟹、对虾、青虾等。

中国开渔节因休渔而诞生,但开渔节的“根”是延续千百年的渔文化。

开渔节主体活动项目有祭海典礼、开船仪式、妈祖巡安等,其着力展现的正是盖州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的祭海仪式,已成为渔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祭海活动,凸显祈求平安丰收、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开船仪式上,千帆竞发,吉祥喜庆的气氛贯穿始终,充分表达了出海渔民的喜悦心情;妈祖巡安则在创新中不断扬弃,充分展示人海和谐的渔区文化气息。

(三)

陆地上有一个盖州,大海上还有一个盖州。盖州“三山六水一分田”,陆地盖州和海上盖州的相交处,是长达5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滩涂5.6万亩,浅海20万亩。人工养殖开发潜力很大,年产鱼、虾、蟹、贝等海产品10万吨。盖州是国家海蜇出口基地,海蜇产量居全国之首,出口量占全省60%,浅海滩涂养殖开发达到19.3万亩。

这座城市的基因里,就蕴含着与大海拥抱的自然禀赋。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写满了与大海的亲密接触。

盖州市古称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

这里,至今奇迹般地保留着众多沿海地区的史迹。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远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九垄地办事处就有人群定居,从南窑村、正红旗村等村屯的贝丘墓葬,石棺墓葬中发掘出土的石祖石斧、陶土桶式罐以及青铜短剑等器物说明,商周时期这里的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与内地同步的水平,沿响水河南岸,镇内绵延数十里的大规模汉墓群的发现,更证明了远在1800年前,这里已是人烟稠密。物阜年丰之地,而“叹曰死者,魂归棺郭,无妄飞扬,万岁之后乃夏会,永和五年造做”的汉顺帝时期的文字砖出土,则进一步显示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已位居一定的高度,至于辽金时代铜釜、瓷盒,明清代的烽火台与寺院钟楼亭阁,更使人们清晰地看到镇内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

归州办事处,一个嵌满文化印记的地方。归州城遗址位于办事处归南村,遗址的东、南、北是居民住宅区,西是复渡河。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见遗物有辽代的建筑材料及瓷器残片,还有汉代的花纹砖,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等。由此分析,这里是一处人类长期居住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九寨镇雪帽山风景旅游区综合改造恢复景观工作正在进行中。二台乡境内素有亚洲金字塔之称的新石器时期墓葬“石棚古迹”,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属巨石文化,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文化”是由于南商来经商带来的,而南商经商是由海运带来的,带到盖州皆是由于大清河把海于古城联系在一起。当时,有船可在西河口溯大清河到盖州城南关外停靠。《盖平县志·交通》载:“本邑海口有二,一曰西河口,即清河下流入海处,距城二十余里。在清季道光以前为东三省海运交通惟一之商港,南北货物咸萃于此,故我城虽系蕞尔偏邑而名闻八闽,声达三江,无不知有盖州者,皆因货物积散之传播也,后以港口淤浅,海运始移营口。然在咸丰年间,福建、宁波之鵰船、乌船岁必一至……”

据光绪三十四年记载:盖州一带有渔户四百三十一户,各种渔船二百九十四只。年产黄花鱼七十五万七千斤,鲙鱼二十四万九千斤,鲅鱼七万斤,铜鳞鱼五十九万四千斤,梭鱼一万一千斤,各种杂鱼三十万斤,青虾十六万八千零四十斤。鱼市,在鼓楼北及东门外;黄花鱼市,在城东门外;此后,鱼市逐渐扩展到淡水、海产品兼营,形成早期盖州市较大规模的综合水产品集贸市场。

当年的渔业也相当红火。渔户捕鱼的船为木船,叫作“马槽”、“燕飞”、“花鞋”、“蝈子”、“舢板”、“划子”等各式的名称。盖州人依赖传统,船只几乎几百年也没有什么变化。船只无论大小,都是木制的,海上行船不同内河,大抵要用风帆才行,少的一张帆,多的要三张帆。自认为“好把头能使八面风”这就足够了,似乎天涯海角都可以行走,改造渔船和捕鱼好像在其次。辽东湾海冰灾害严重,每年出海的时间不长。能够出海捕鱼的时候,千帆竞渡,也是很壮观的场景。光是网具,就有风网、挂网、流网、张网、袖网、凉网、插网等。渔业,带动了捻船、织网、油漆、捻绳索等相关产业。

从历史文脉中寻找城市的根。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一个城市无论如何演变,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历史的印记。一个城市特色的孕育,只有从历史文脉中寻找到自己的根,才会生长得更富有朝气、更久远。盖州盐文化洋洋大观。辰州势强辽东,明达江南,历为要冲。汉高帝十二年盖州名为“平郭”置“盐官、铁官”,开启境内发展新纪元。立后,“平郭”为汉初全国32个产盐县之一,同时,也是辽东郡辖18县中唯一产盐之地,因“煮海为盐”而名声显赫,“平郭”之大,名气也倍增,盖其原因,商贾云集,成为辽东第二重镇。“平郭”最大时,曾为后燕平州治所,地域范围是辽东、辽西、玄菟、昌黎四郡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中心。所以历史上有“大盖州”一说。史书记载:到404年高句丽族改“平郭”为“建安”止,“平郭”声名鹊起不衰六百年。明代在盖州设置辽东卫,改建城池,开馆兴学,屯兵垦田,于境内沿海建烟墩火台设兵寨,海防重地彰显。明末清初的海禁,中断了盖州渐兴的海上之路。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沉默百年的黄金海岸重现生机,繁荣延续。“盖平”率东北之先,融入海洋贸易。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 建国后,1965年经国务院决定,改名为盖县,1990年,又改名为盖州市——“盖平”之名,是取“盖州”、“平郭”两个历文地名的首字而得。由此可叹,盖州之源!

古城盖州曾经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市。翻开历史,“煮海为盐”凝结通商惠工的种子,“海运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城市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古辰州文化。

在这里,渔文化、盐文化等等是世世代代盖州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在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它包括渔谚、鱼的传说等口头传统,造船、织网、渔具制作等传统技艺,航海知识、捕捞技能、妈祖巡游、祭海仪式、开渔节、渔民宅居、渔民饮食、渔业商贸等信仰和习俗,此外还有相关的渔歌、渔曲、渔戏、渔灯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奥达的马队:悲欢际遇

作者:阿来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闲说青蛙

    白天捉田鸡,则是钓要的。钓田鸡跟钓鱼不一样,田鸡是在水田或者水塘里钓,钓田鸡不用...

  • 清晨

    清晨,新生的朝霞透过薄雾,将你笼罩在无限的希望和遐想中。许多时候人们没有留意清晨...

  • 巩留老贺

    老贺身高超过1米八,以前打篮球专司中锋一职,现在也还是机关球队的领队。老贺曾经说...

  • 藏在衣橱里的旧时光

    趁着阳光还短暂明媚的时候,突然有整理衣服的兴致。 于是将衣服一件件理出来,迎着北...

  • 八十年代读大学

    背起铺盖卷,我乘汽车挤火车赶到成都,入校才发现,考进的这个专业,名义上也是统招生...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