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蝉的记忆

时间:2012-09-28 12:33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诺亚伟神 点击:
  每年夏天到来的时候,捕蝉这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冬天在雪地里捉鸟雀一样。捕蝉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要找到一根细长的竹杆,选材很重要,一定长度要够长,很多蝉都在高高的树梢处,我们家里的树多是杨树和柳树,本身就较高,竹杆的重量也是越轻越

  夏天又见夏天,很快又到流火的月份了,住在十楼顶层,知道了心再静天也不会凉,也许是境界不够。每天早上蝉噪闹钟省,蝉啊!蝉啊!听着它不知是否无忧无虑的歌唱,也另我想起很多蝉的记忆。


  蝉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蝉,从他幼虫的出土到羽化成虫然后至死亡,在它短短生命中——只能在阳光下生活两个月左右,虽然幼虫在地下有三五年的蛰伏期,但那段生命暗无天日,怎比羽化后外面世界的精彩。然后它们的翅膀变硬了,它们开始飞天,它们开始鸣唱,但它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是无耐的,我们童年时的太多欢乐就有它们的功劳。


  蝉,又叫“知了”,虽然不是书面语,但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叫它“知了”是因为它的叫声与知了谐音,另一种说法是“蝉”与“禅”同音,出自佛家,故称“知了”昆虫。当然,它还有很多叫法,那就是各地的方言俗语了,比如在我们河南周口它叫做“妈唧妞”,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那个在高高的树上一直叫个不停的家伙是妈唧妞,过了很久后才知道他还叫知了,又过了很久知道了它的大名叫蝉。


  蝉,是它整个生命里十分之一时间内的叫法,在更长的时间里它叫“爬拉猴”,我们那里简称“爬猴”,那时它没有生活在我们的视线中。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一到秋冬季节,那些枯干的树枝会随着凛冽的飓风折断掉落树下,幼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三五年才能成熟。成熟后它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也许是它们的本能渴望见到阳光,正因此,它们的悲剧降临了。


  爬猴是在黄昏或刚入夜时从地下爬出,找到一棵小树或其他植物等可附着的地方,抓牢后,开始蜕皮羽化。这是幸运的,还有一部分比较悲剧,因为爬猴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的蛋白王,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所以每到晚上,天将黑未黑时,全村小伙伴总动员,有拿手电筒的;有带矿灯的——这是最好的武器,电量充足,耐用,很有优势;也有空手瞎摸的——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是有这种情况,难道十几年前我们村还那么的贫穷落后吗?还有一个注意事项,一定要带个大口瓶子或者罐子,里面装些水,否则,你捉到的爬猴极有可能会蜕皮羽化。


  并不是说所有的爬猴都是在天黑时出土,传说在遥远的新疆爬猴出土是在中午,且它们的出场方式也不同,新疆的爬猴出土时就是没有壳的,只是不清楚是不是也有人大肆捕捉。


  捉爬猴做什么?吃吗?当然,但不是我们吃,一是我们做不好,二是我们没有那个福份。也不是没有做过,老妈用油炸的,吃起来虽然比较香,但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后来就没有再做过。我们做不好,那些城里的大厨能做好,听说城里面有好多收购点在收,我们那些小伙伴每晚的收获都不是很多,至少不够跑城里去一躺,所以有外村的人过来收购。我印象中刚开始时两分钱一个,后来三分、五分到一角,现在听来,好像不值一提,可在那时一根冰棒才五分、一角钱,记得最多时我们兄弟两个能捉到七八十个,别说冰棒了,就是雪糕也能大饱口福。


  能捉到那么多,因为我们的战区够大,很多次村东、村西、村南、村北跑遍全庄,竟没有一人叫苦喊累,而平时老爸老妈让做一些事就推三阻四,不是头疼脑热就是肚子痛,现在一个个精神饱满,也许是当作了玩耍,可重点是大家赚到钱了。那时大家没有划地盘一说,就是到处乱窜,也许过个十多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就能碰一次头,然后互相关注一下对方手里“猎物”的数字是不是又增加了,如果超过了自己,则唉声叹气,如果没有自己多,则又是心中暗喜,虽然不知道哪个地方有,哪个地方没有,完全是凭运气,但还是没有人守株待兔。


  作为一个资深的爬猴杀手,我判断它们出现的最佳时间在七点到九点,夏季正是天长时,七点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可勤快些的爬猴已经按捺不住了,偷偷摸摸——也许是光明正大的钻出了地面,到九点以后,再出来的爬猴已经很少很少,也没有多少人再浪费电力去寻找。


  第二天起床后,在家门前的树干上,枝叶上,还是会留下不少的蝉蜕,也许是出土更早一些的,还没有人去捉;也许是人们彼此间隙中的漏网之鱼;也许是出土更晚一些的,人们已经收工了。在此,我想告诉它们,不要侥幸,也许更大的危机还在潜伏着,我们这群适逢其会的小伙伴,不止是资深的爬猴杀手,还是往年训练出来的捕蝉精英。


  蝉蜕可以做药材,我们也要收集,所以有句话这么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它们不是混水了吗,就把它们的壳给收了。不是我们勤快,也不是我们想着为国家的药材库做些贡献,而是我们又想吃雪糕了。当然,也不是事事都有利益驱使我们才去做,比如捕蝉,蝉是没有人收购的,一角钱买十一个——分文不值。


  捕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技术活,一种是力气活。


  每年夏天到来的时候,捕蝉这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冬天在雪地里捉鸟雀一样。捕蝉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要找到一根细长的竹杆,选材很重要,一定长度要够长,很多蝉都在高高的树梢处,我们家里的树多是杨树和柳树,本身就较高,竹杆的重量也是越轻越好,否则,手在长期举起的同时,会不堪重负,轻则颤抖,重则竹杆掉落,竹杆的顶端再系上一个更细些的枝条,既能增加高度,又能减低自身暴露的可能;其次是做面筋,面筋的粘性极强,在粘到物体后,越是挣扎粘的越是牢固——粘的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准备一个网兜,用来放置战利品。


  万事俱备,只欠出手。


  哪里有蝉鸣,我的身影就会在哪里出现,在刚开始时,在年龄还小时,在还没有经验时,在拿竹杆还吃力时,几乎是屡战屡败,然后再屡败屡战,竹杆一捅上去,不是对错了方向,就是碰到一旁的枝叶,把蝉惊走了,最倒霉的莫过于蝉没捕到,反而淋了一身蝉尿,这是它们的尿遁,也是自卫反击,虽然豪无意义,但却能另我郁闷上半天,真是没有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骚。第二年就大有收获了,第三年、第四年……再后来,就成了捕蝉精英。


  一旦发现有蝉鸣,看准其位置,把竹杆坚定而缓慢地伸向蝉翼的一侧,手要稳,不动如山。慢慢,慢慢,慢慢地,十寸,五寸,三寸,一寸,此时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然后突然加速,将粘满面筋的枝条扫向蝉翼,一旦亲密接触,恭喜你,此蝉已十拿九稳。低矮些的树,站在地面就能完成,如果是老树,就要先爬到树上面去,这样更能考验你的技术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成功率达90%以上,那么你可以在捕蝉界毕业了。


  捕蝉虽没有实惠,但蝉可不是什么好鸟,严重时能导致荣树成枯,所以惩恶即是扬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唉!在当时我不知道是否有这么高尚的想法!捕蝉也仅仅是乐趣,是玩耍,如果当时有那样的想法,对我下面所做的事就变得理所当然了。雷峰说过: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蝉也算是我们的敌人了吧!我们一直都很好奇,蝉的声音到底是在哪里发出来的。正好手里有多只,首先发现它们腹部有盖板和鼓膜的能发出声音——雄蝉,而雌蝉是“哑巴蝉”,然后掀开盖板,把鼓膜捣破,它们仍然能够发出声音,只是声音有些变调而已,后来又试了几个方法,一一失败。


  迄今为止,仍然不知道如何另鸣蝉止唱,只是又多了一个理论知识,原来它们身体的两侧还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将来一定要再找个机会结合一下实践,不然,这么浅薄的知识怎么能对得起它们那些“大自然的歌手”。


  用力气活捕蝉比较简单一些,但是有条件限制,一定要在晚上,越是黑暗的晚上越好。我们都听说过飞蛾扑火的故事,对,蝉也是昆虫,它也有喜光的特性。我们先把矿灯开亮,然后对着大树猛然撞击,如果有蝉在上面,它们就会飞扑向灯光,你只需眼疾手快,捉住即可,有时一颗树上能掉落十几只。


  蝉的种类有很多,蚱蝉、斑蝉、黑翅蝉、红眼蝉……我所见过和接触过的算是有三种,都可以称为蚱蝉。


  一种是体形较大一些的,体长4。5cm左右,两对膜翅,透明、光滑、干净、狭长,或许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就取材于此;六条腿,特别是前两条,粗壮、有力、还长有倒刺,能与“杀手”螳螂相媲美,在它们幼虫期生长在黑暗的地下时就能帮助它们开疆拓土,在它们冲出地面后,尖利的前腿又能倒挂于枝杆上,帮助它们蜕皮羽化;它们的嘴被称为针刺口器,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这又另我想起东方不败的武器是不是也从观蝉受到的启发;复眼突出,生长在脑袋的两侧,初看时有些滑稽,好像脱离了人们对眼睛的一向认知,那时还不知道蝉有单眼;蝉身最精华处是其突起的背脊,蛋白和脂肪高度集中在那里,就像人们曲起胳膊时高高突起的臂肌一样。


  另一种是体形较小一些的,大概体长只有两厘米,我们那里叫它“小伏了”,也是取名于它的叫声,它们的出场要到夏至时。它们的颜色与树干的颜色极其相似,我们很少能捉到它,也因为其体形太小,我们也不屑去捉。


  还有一种只能发出一个音符“滋滋滋”叫声的小蝉,其大小和“小伏了”差不多,因为它们太小,没有人收购,又因为它们是在深秋时才活跃,被称为秋蝉或者寒蝉,到那时“大知了”已几乎销声匿迹,所以我们也不会再去关注它。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它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多流传下来的蝉形玉翠,比如汉朝飞天蝉、和田碧玉蝉。古人又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的品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从后宫走向前朝:女子掀起朝政波澜

作者:夏志强

本书依照历史事实和相关历史典籍,选取了自汉代至清代的50位皇后,如汉章帝皇后窦氏、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清太祖皇后叶…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闲说青蛙

    白天捉田鸡,则是钓要的。钓田鸡跟钓鱼不一样,田鸡是在水田或者水塘里钓,钓田鸡不用...

  • 清晨

    清晨,新生的朝霞透过薄雾,将你笼罩在无限的希望和遐想中。许多时候人们没有留意清晨...

  • 巩留老贺

    老贺身高超过1米八,以前打篮球专司中锋一职,现在也还是机关球队的领队。老贺曾经说...

  • 藏在衣橱里的旧时光

    趁着阳光还短暂明媚的时候,突然有整理衣服的兴致。 于是将衣服一件件理出来,迎着北...

  • 八十年代读大学

    背起铺盖卷,我乘汽车挤火车赶到成都,入校才发现,考进的这个专业,名义上也是统招生...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