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镇,早有所闻,前不久和朋友去了一趟,感觉这些古镇大同小异,大多是老屋、窄巷、枕河而居,并不比我居住的小镇好上许多。
我住到这个镇上已经十几年了,在这里安置了幸福的家,喝着小镇的水,说着小镇的方言俚语,与土生土长的小镇人称兄道弟。小镇春夏秋冬频繁变换的景物我已了然于胸,我看它就像看自己的手掌,那条条掌纹如何交错、通向何方一目了然。
小镇紧傍巢湖,水道通畅,据说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择水而居,屋、巷、水、桥的搭配浑然天成,体现出古代的先人们与自然的相亲和对自然的依赖。小镇自古以来民居、店铺密集,街巷深且狭窄。巷和水,是古镇的风韵所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在那些巷子里曾隐藏着名门望族,商贾富豪、发迹的官宦和归隐文人的深宅大院。
镇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是李鸿章的当铺。早几年就耳闻有人要投资将其修葺整妆,可渐渐地没了消息。但小镇人不忍心将它拆除,它依旧矗立在小镇的南面,斑驳的墙砖上写满了沧桑和无奈,但那飞翘的凤檐、精致的木雕、厚重的大门却彰显着过去的繁华,记录着商海的云烟。“耕、读、渔、樵”,读书是不可少的,人们靠书开辟的途径走向外面的世界,最终又回归本土。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深厚的故土情节使人们不论“衣锦还乡”,还是“告老还乡”,总要落叶归根,将资金投向故里,置产业、修住宅,这无形中造就了小镇经济、文化的繁荣。
与当铺一样古老的,便是那条窄长的老街了,自从新的农贸市场建好后,这儿便沉寂下来,旁边只有寥寥几家住户。有月光的夜晚我喜欢在这儿散步,清冷的月光泻在由那一块块青石板连接的街面上,反射着淡淡的光。一个人低着头,鞋跟叩击街面锵锵地响,想到以前这儿曾踏过的无数双脚,它们有千年前的,有仍健在的,他们为了生活从这儿走过,书写演绎着小镇历史,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许多远远胜过那些胡编滥造的现代小说里的故事。有时遇到一个婀娜的姑娘匆匆而过,望到她后退的影子,闻着那淡雅的体香,便走进了那首着名的《雨巷》。循着老街,就来到了烔炀河边,小镇因河得名。烔炀河宽仅十几米,水却深而急,那河水载着月亮的银片汩汩流着,如果是夏天还有蛙鸣、谷香润湿你,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里夹杂着若有若无的笛声,使得小镇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文化之乡的儒雅。
小镇的糕点有一些名气,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路过小镇,他品尝了小镇一种独有的糕点后,亲自给它题写了名号,叫“四镶玉带糕”。此糕做法讲究,它是将青梅、核仁、白糖和芝麻按一定的比例调匀后,浇入小磨麻油切制而成。它香气馥郁,甜而不腻,特别是把它放在白瓷盘中,那堆红叠翠的形象煞是勾人的食欲。
去年暑期,我到外地学习了一个月,当我回来踏上小镇的土地,旅途的疲惫便消失无踪,空落落的心中涨满了温情。小镇是我灵魂的故土,这里有淡淡的烟雨、蒙胧的初恋,还有生命里至真至纯的牵挂。所有与尘世的俗恶无关的雅致全都被收藏在小镇的心情里,清新、闲散、脱俗,一如我不变的眷恋。小镇就像一幅水墨画恬静淡远、安逸祥和。小镇的烟雨,将永远装饰着我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