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情感故事,名家散文,原创小说,经典华语文章阅读网_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 > 散文天地 > 岁月如歌 >

无语的清明

时间:2011-08-09 10:53来源:知音论坛 作者:剑鸿 点击:
  处在时代的奔流中一心进取,却不顾远路甚至不远千里回到家乡,走在清明路上的人们,在满心缅怀和祈求护佑之际,也会对墓旁年复一年枯荣交替的草叶花树,投上匆忙而感慨地一瞥吧!

  尽管平日回家不多,但每逢清明,总是会趁了假期,随着涌动的人流和车流,回到家乡的小村,同父亲一起,提了满篮子的祭品,默默地来到村头祖父的坟前扫墓。然后又沿着弯曲的小径,穿过茂盛的庄稼地,徒步走到村子西面荒凉的土沙岗,为祖母的墓插满香和纸钱,培上一掊新土。


  每当这个时候,本来话就少的父亲会比往常更加沉默,一路无语。看到父亲的一脸肃穆,我也就跟在后面不敢做声,看父亲默默地拔掉坟上的野草,心情凝重地培土,小心翼翼地点燃火烛,虔诚地上香,直到一阵紧而密的鞭炮声响过之后,父亲才会从烟雾中抬起头,恢复平常的表情,说一声“回家”。


  我小的时候,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老是这样,所以有时会在扫墓路上不懂事地说笑。但一遇到父亲肃穆的表情和眼光,我便立时收敛,也装出一副严肃而庄重的神情来。后来,母亲不经意间向我提起父亲的童年,我也从叔父处了解了一些过去的事情,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肃穆无语,所以每到清明,我会很自然的配合父亲扫墓时的所有表情和行止,自己心里也会生起许多涉世之初朦胧的心绪和感怀。


  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儿子,清明时一起回家扫墓。一样的路径和仪式,年幼的儿子顽皮地和爷爷吵个不停,我常常出言喝止,但父亲和儿子却相谈甚欢,一路融洽。我便不管,放眼开去,四顾熟悉的土地和旷野,回忆自己的童年,由此也常常想起经长辈转述而在我脑海中呈现的父亲的童年。


  父亲的童年,在新中国最艰难的时期。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我无法想象。但我还是经常模糊的想到,也许童年的父亲也有过和我一样爬树下河的欢乐、偷瓜戏狗的懵懂、追逐打架的撒野。但在父亲刚刚跨过十一岁门槛时,祖母因生产大出血而死,死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清冷夜里,死在至今还保留的檐下长满青草的老屋里。祖母死时不到三十五岁。按照那时乡间的规矩,未满六十岁的非本姓女子,不能葬在祖坟地里,于是,祖母被本村几个老人敛进一口简易棺木,在漆黑的夜里抬到村西头的乱坟岗埋掉了。父亲有时回忆,会幽幽地说起那晚的他,为了知道自己的母亲葬在哪里,偷偷地跟在队伍后面,偷偷地哭了整个晚上。


  两年后,祖父又因野狗咬伤,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患上狂犬症,丢下年纪尚幼的父亲和叔父撒手而去。没有了父母的父亲和叔父,从此寄养在他们的外祖母家里,夏天光脚,冬天露趾,直到成年,直到有了自己的家庭。然后回到村里,辛苦的为人和做活,直到有了我和弟弟,直到现在我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过年过节一家团聚之时,父亲偶尔也很感怀,会幽然地叹息说,要是你们的爷爷奶奶还活着,能够看到你们,那该多好啊。


  如今,时光已驶进二十一世纪十余年,父亲的面容也日见苍老,两鬓日渐斑白,背影日显微驼。作为儿子的我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走在“奔四”的路上。我常常想,岁月所给予人的,总是通过无形的笔画勾勒在我们的头上、脸上和心上,无从抹去,而苍茫的大地虽历经千年万载,却仍能在万物萧条过后的春天生机勃发。


  处在时代的奔流中一心进取,却不顾远路甚至不远千里回到家乡,走在清明路上的人们,在满心缅怀和祈求护佑之际,也会对墓旁年复一年枯荣交替的草叶花树,投上匆忙而感慨地一瞥吧!

(责任编辑:收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几起收音机风波

    念中学时家里有一个收音机,是哥哥从上海买回去的。那时还是真空管,好大的一个,叫几...

  • 写生的喜悦幽默与悲哀

    人老以后现在的事回头便忘,可是从前的事记得牢牢的。妻子要我上街顺便带信去发,回来...

  • 镰刀

    人也是庄稼吗?若是,我何时能走入收获的季节,被那镰刀收割,收割曾经的付出,哪怕是...

  • 沉默的牛

    当我提着笨重的篮子给牛添完草,抬起头来的时候。我发现牛退在墙脚,两个眼睛睁的圆圆...

  •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 我从小在故乡长大,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喜欢村边那条静静流...

  • 我还是我

    妻子告诉我,她在街上看到我的同学佝偻着背、步履蹒跚、低着头、脖子缩在衣领里、头发...